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憂鬱",共有745筆資料

大學新鮮人不適應校園生活,該怎麼辦?

開學兩個月,剛升上大學的新鮮人,面對有別於以往的讀書環境、學習方式及同儕關係,是否已適應了?根據《美國心理學會》2018年9月發表的研究指出,全球八個工業化國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大學新鮮人表現出符合診斷的精神疾病症狀。
2018-11-21

單身就是魯蛇?一個人的孤單勝於兩個人的寂寞?

雙11光棍節,除了大採購、大優惠,你還想到什麼?其實這個日子最初是表示對單身者的尊重,早日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因此會有慶祝單身生活或為脫離單身辦的交友活動。根據內政部的資料,台灣適婚年齡者(20~50歲)的未婚率節節升高,2017年男性未婚率突破半數達到53.0%,女性則為43.5%。但單身就等於魯蛇嗎?一份2013年發表於線上《PLOS ONE》的研究指出,人際關係「質比量更重要」,與配偶關係緊張和配偶態度缺乏支持者,明顯地更容易罹患憂鬱症。
2018-11-08

憂鬱兒童技能缺損率高六倍,需要師長耐心察覺

根據最新研究指出,有憂鬱症狀的二、三年級孩童比沒有症狀的孩童,在技能缺損的比例上高出約六倍,但師長較難辨識孩子的憂鬱症,反而比較能辨識與憂鬱症的長期風險有關的症狀,如:社交問題、注意力不集中和技能缺陷。
2018-11-05

安慰照顧者,千萬別說這些話!

研究指出,家庭照顧者平均每星期會有20.5小時在照護病人,其中有20%甚至超過40小時。周而復始的照護壓力,容易導致負面情緒不斷累積。統計顯示,54%的家庭照顧者都有自我壓力調適困難,且年齡超過55歲的照顧者,有80%呈現憂鬱症狀……
2018-11-01

獨居老人不孤獨,從「共居」開始創新安老

歐洲的丹麥、瑞典、荷蘭為了幫職業婦女分攤育兒工作,發展出一套好朋友一起住的生活模式。而現在,因應高齡社會來臨,長者也可以住在一起、共同找看護,國外的共居住宅吹來亞洲,不論是青銀共居,還是共住社區,讓房客保有個人隱私,又享有群聚、不孤單的生活空間,成為新時代的住宅新選擇。
2018-11-01

青少年藥物濫用與情緒問題有關?

根據臺灣食藥署濫用藥物檢驗通報系統顯示,97年至106年國內濫用藥物件數自3.8萬增加超過12.3萬件,青少年濫用藥物的實際人數可能被低估。
2018-10-29

朋友的廢文有玄機!從PO文抓出潛在的憂鬱患者?

根據用心快樂社會企業、Yahoo以及董氏基金會合作的線上調查資料顯示,已有超過九成民眾知道「憂鬱情緒」並不代表「憂鬱症」,八成七的民眾瞭解憂鬱症是一種腦部化學物質失衡引發的疾病,顯示多數民眾對憂鬱症已有基本認知。有鑑於憂鬱症患者接受治療的比例僅20%,董氏基金會聯合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高雄市衛生局及高雄市立凱旋醫院自2000年起訂定每年十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憂鬱症篩檢日」,提供篩檢工具及各式紓壓體驗活動,提醒民眾定期做憂鬱情緒自我檢測、建立紓壓習慣,能有效預防憂鬱。
2018-10-12

好友生病了,這樣陪伴、安慰更窩心

當親友或同事生病時,該如何表達關懷,才不會讓對方感到有壓力?其實,關心對方不一定只能說鼓勵的話,只要「身體力行」,讓當事人知道自己始終在旁陪伴,就能讓對方感到很窩心!但具體到底該怎麼做?
2018-10-01

當意外影響容貌,4技巧助患者走出情緒關卡

八仙塵爆、癌症、截肢、中風、失明……這些嚴重的意外或傷病,常造成當事人的容貌、生活功能缺損。憂鬱、無力的情緒不僅困擾當事人,還會蔓延到整個家庭。究竟當親友發生不可逆的重大傷病時,該如何陪伴他走出情緒泥淖?
2018-10-01

學會探病禮儀,做個體貼的探病者

到醫院探病,要帶鮮花才禮貌?什麼時候去最妥當?該待多久?同事生病住院,該推派幾個代表去探病,還是整個部門一起去,感情更融洽?傳統探病禁忌多,究竟該如何做個體貼的探病者?
2018-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