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憂鬱",共有745筆資料

15個親子運動,和孩子一起提升抗壓力、增進肌力、活化腦力!

如果父母熱愛運動,也會帶動孩子喜歡運動,本文介紹15個親子運動,有效率的鍛鍊身體,並且能陪伴孩子、增加彼此的親密度。
2020-12-08

陪伴因疫情焦慮、不安的親友,可做的8件事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還會延燒多久?擔心自己和家人染病的恐懼又悄悄地在每個人心中蔓延…陪伴因疫情憂鬱的親友可以這樣做!
2020-12-01

7小時內3學生感情因素燒炭亡,家長如何撫平孩子失戀痛苦的情緒?

青少年自殺死亡率近5年明顯增加,當孩子傾吐情傷時,建議父母多理解、陪伴,減少孩子到了大學仍走不出感情挫折的危機。
2020-11-19

散步就能提升幸福感,透過「敬畏」練習轉換憂鬱、寂寞的情緒!

天氣冷容易感到憂鬱、寂寞?每週進行15分鐘的「敬畏散步」持續八週,有助於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正面情緒、減少困擾。
2020-11-18

孕婦學習正念減壓療法 可預防「產後憂鬱症」!正念減壓怎麼做

旅日作家歐陽靖自爆9月產下台日混血兒子新醬後,和日籍老公因疫情分隔台、日兩地,過著「偽單親」的育兒生活。也許是對未來的迷茫感,自認患了產後憂鬱症,常常看著小孩就突然掉淚,幸好有媽媽譚艾珍當神隊友協助,一起照料兒子。無獨有偶,今年41歲的大陸「體操皇后」劉璇已經是二寶媽,近期和老公上《新生日記2》時,透露自己在生完老大後,產後憂鬱嚴重,甚至一度後悔當媽,想把兒子送人照顧。研究指出,透過和相同經驗者通電話聊天,可以有效緩解產婦產後憂鬱的情緒。而曾罹患憂鬱症的孕婦是產後憂鬱的高危險群,建議可透過正念(自我覺察)減壓療法,避免產後情緒低落。
2020-10-30

每天花10分鐘做這件事,不讓失智、老年憂鬱找上門!

台灣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社會」,2020年開始進入「人口負成長時代」。過了50歲後,除了體力、肌力、骨質會逐漸流失外,「大腦」也會逐漸萎縮,60~91歲時以每年0.5%速率萎縮,導致認知功能下降(如知覺動作、注意力、學習與記憶、反應力、計畫力等)。若腦部持續萎縮、嚴重退化有可能會增加未來罹患認知功能障礙及憂鬱症的風險,甚至會惡化成為失智症。目前80歲以上每5位就有1位失智,董氏基金會呼籲,要讓大腦凍齡,飲食、運動、睡眠都要顧好!
2020-10-13

少吃甜食,能避免憂鬱!

壓力大、焦慮的時候,習慣吃甜點、喝杯含糖的手搖飲料,紓緩緊繃的情緒嗎?董氏基金會提醒,小心糖分攝取過量,不但造成身體負擔,心情也會受影響!根據2019年10月發表於《醫學假說期刊》的研究指出,冬季憂鬱症症狀可能促使人們想吃更多的甜食,但攝取過量的糖分,卻更易引發憂鬱症風險。
2020-10-07

彭政閔代言親子康健身心計畫,鼓吹親子運動讓青少年情緒更穩定,不易憂鬱

有和孩子一起運動的習慣嗎?運動不僅有益身體健康,親子一起運動還能提升彼此的心韌性,讓親子身心更健康。根據董氏基金會2020年調查指出:與父母一起運動的孩子,其情緒穩定度較高,在董氏基金會2013年的調查也顯示,父母每週與孩子運動的次數越多,父母越不容易出現憂鬱情緒。
2020-10-06

該如何協助「產後憂鬱症」的親友?家人或朋友的陪伴指南

懷孕分娩、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是一件令人喜悅的事情。然而,生產時的痛苦、照護新生兒的筋疲力竭、體態的改變、與伴侶或家中長輩對孩子教養方式的衝突……等等,都可能讓這份喜悅變成一連串的壓力。有部分的新手媽媽在生產過後,會出現情緒低落或心情不穩定的現象,社會新聞上也時常報導,有些媽媽因產後憂鬱症而引發自傷、自殘或傷害孩子的悲劇,像是日前不幸身亡的日本女星竹內結子,就疑似產後憂鬱症而輕生,留下八個月大的孩子。究竟該如何察覺周圍是否有產後憂鬱的親友?並協助她們遠離憂鬱漩渦?
2020-09-29

產後情緒低落怎麼辦?新手媽媽這樣做,避免產後憂鬱症!

有「日劇女王」、「笑顏女王」之稱的日本女星竹內結子,疑似因產後憂鬱症,在家輕生死亡。有人說,「生過孩子的女人,人生才算完整」,從女人轉變成母親,這十個月的蛻變,往往讓女人更加成熟。但除了身份的轉變,女人生完孩子後,身體也會發生各種變化;國健署報告指出,10位產婦就有1位有「產後憂鬱症」,約3~8成的人產後出現情緒低落。身為新手媽媽,該如何避免產後出現負面情緒,陪伴孩子快樂成長?
20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