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因「八八」與「爸爸」諧音,習慣8月8日慶祝父親節,其實全球有48個國家是以6月第三個星期日為父親節,也有一些國家的父親節是在其他月份,但不管父親節在哪一天,都要多找機會與爸爸互動,傳遞我們的愛與關心。
每個世代的孩子,對於爸爸有不同的形容。六、七十歲的人,對爸爸的印象多半停留在「凶巴巴、不苟言笑」的嚴父形象;四、五十歲的人,對爸爸的解讀大多是「不多話、晚回家、不太有情調」;十幾、二十歲的人則可能用「電器達人、大廚、女兒控」等來形容爸爸;在小小孩的眼中,爸爸則像無所不能的超人。不過,孩子們不知道的是,可靠、能幹的爸爸也有脆弱的一面,尤其是隨年齡增長,體能退化、記性變差,有時可能提不起勁,也可能莫名感傷,陷入情緒低谷。根據國民健康署2022年的調查資料,台灣65~74歲憂鬱症的盛行率約11.7%,75歲以上長者的憂鬱症比例則高達19.7%。雖然女性憂鬱症的比例高於男性,但礙於傳統社會鼓勵男性要堅強,多數憂鬱的男性不會吐露鬱悶的感受,經常壓抑情緒,也讓他們更為焦慮與孤獨。
為人子女需要理解爸爸在乎家人的重視與支持,只是不見得會表達。假如爸爸剛退休或太太(媽媽)剛辭世,更需要一段時間適應變動,重新找回生活的重心。若子女未和父母同住,可透過LINE傳貼圖、簡訊、通話,甚至視訊互動,從生活層面找話題關心爸爸,了解他是否吃得營養、睡得安穩、是否身體康健。其次,記得給予心理支持,鼓勵他重拾年輕時的興趣,或外出運動、訪友、學習等,如此可保持社交連結,讓生活充實有重心。
此外,現今詐騙猖獗,不少長者在花招百出的詐騙手法下落入陷阱,匯出畢生積蓄或轉移不動產,損失不貲。家人應未雨綢繆,提高父母的防詐騙意識,並定期協助他們評估認知功能,避免因失智而落入詐騙陷阱。
6月到8月,是全球大部分地區慶祝父親節的日子,提醒子女珍惜與爸爸相處的時光,並敞開心胸與他對話或互動,傳遞愛意與謝意。在此祝福普天下所有父親「爸爸節快樂」!
❤️更多【守護爸爸身心健康的做法】,請看2025年7-8月大家健康雜誌
圖片來源: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