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心靈活水 揮別憂鬱 在團體社交中被孤立?可能與憂鬱症狀有關

在團體社交中被孤立?可能與憂鬱症狀有關

出處/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4409
收藏 瀏覽數 : 4409
在團體社交中被孤立?可能與憂鬱症狀有關

進入後疫情時代,隨著疫苗施打率提升、防疫措施鬆綁,大家逐漸恢復面對面的人際互動,但調查發現在疫情期間有憂鬱、焦慮症狀者大幅增加,回歸正常社交互動,要多注意身邊親友的情緒狀態,避免因情緒問題而造成社交孤立。

憂鬱者花較少時間社交

根據2020年1月發表於《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的一項研究指出,有憂鬱症狀者,花較少時間在社交互動,而憂鬱症狀愈多,其團體互動占社交互動總時間的比例就愈小。

該研究由瑞士學者進行,以123位已接受憂鬱症狀和友誼關係調查的大學生為對象,將其分為兩組(組別一73位、組別二50位)安排於偏遠營地中共度周末,並以無線射頻識別(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姓名標籤(註:標籤可主動發出無線電波,數公尺內可識別,以此追蹤個體位置),來測量參與學生之間的社交互動。

結果顯示,達到臨床憂鬱診斷標準在組別一有15%、組別二29%。總體社會互動事件,組別一為23,452、組別二為12,225。平均每次的互動期間,組別一為94.51秒、組別二為86.81秒。參與者平均與人互動時間,組別一16.87小時、組別二11.79小時。研究發現,憂鬱症狀與「花較少的時間在社交互動」、「花時間和同樣憂鬱的人在一起」、「花較多時間在一對一互動而非團體互動」呈現相關。

憂鬱者只和憂鬱的人互動 有其隱憂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院長周煌智表示,情緒會相互感染,與憂鬱症的人在一起,憂鬱的情緒相對會比較高,如同上述研究結果,除了可從互動時間長度作為指標,也可進一步了解相談的內容,可能就會發現他們的互動容易偏負向的內容。

團體互動有助於改善憂鬱

周煌智提醒,「社交孤立」是憂鬱症的危險因子,已有許多研究證實團體互動有助於強化憂鬱的改善,不僅是對青少年,老年人也有效,像是長照據點活動,到團體中與人互動,時間越長越有效。他建議青少年多參加一些正向的活動,類似夏令營、有意義的宗教活動等,增進人際關係有助於改善情緒。

「社交孤立」可能導致憂鬱 而憂鬱也可能是社交孤立造成的結果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教育推廣副主任戴怡君說明,人類是社會性的動物,缺乏社交互動與社會連結對身心健康會有不利的影響,有多項研究指出「社交孤立」可能會導致憂鬱,而憂鬱症狀也可能是社交孤立造成的結果。

善用憂鬱檢測APP 了解情緒狀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新冠肺炎疫情第一年,全球憂鬱症和焦慮症罹患率增加25%。受疫情影響,經歷將近三年的「封閉」,社會孤立成為民眾的壓力源之一,現在已逐漸恢復疫情前的生活型態,戴怡君建議民眾要更敏銳的覺察身邊親友的情緒狀態,注意人際互動狀況,如果發現和以往明顯不同,且影響了日常生活,可透過「憂鬱檢測APP」(https://reurl.cc/GXzWYZ)了解情緒現況,若情況持續兩周沒有改善,就要帶他們尋求專業協助。

戴怡君提醒,不要將孤獨和沮喪的感受合理化,認為不和他人互動比較好,此時更應該找信任的人聊聊、或做有興趣的活動,保持生活步調的一致,才能幫助自己擺脫負面情緒。

關鍵字: 社交孤立孤獨憂鬱焦慮人際團體憂鬱檢測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