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聰明醫療 治療與用藥 rTMS重啟大腦語言網絡,有望幫中風或腦傷長期失語者恢復

rTMS重啟大腦語言網絡,有望幫中風或腦傷長期失語者恢復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2025年5、6月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10986
收藏 瀏覽數 : 10986
rTMS重啟大腦語言網絡,有望幫中風或腦傷長期失語者恢復

過去因中風或腦傷而語言功能受損已久的患者,特別是超過黃金復健期後,往往被認為康復機會有限。然而,重複性穿顱磁刺激(rTMS)為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這項非侵入式的技術透過磁場刺激大腦語言區,促進神經連結修復,甚至讓其他腦區補償受損部位的功能,使多年無法言語的患者仍有可能開口表達。

rTMS如何活化大腦語言區?

重複性穿顱磁刺激(rTMS)是一種透過強力磁場脈衝穿透顱骨,聚焦刺激大腦語言中樞或周邊區域的技術,可促進神經可塑性和恢復語言功能。這項治療通常與語言復健並行,rTMS幫助大腦建立或修復神經連結,而語言復健則透過詞彙與句子練習來強化學習效果,使患者的語言能力逐步改善。

台北榮民總醫院復健醫學部教授醫師蔡泊意指出,研究證實rTMS能夠促進神經纖維與血管再生,增強大腦區域間的功能性連結,並誘發特定區域的代償機制,讓其他腦區補償受損部位的功能,進而幫助患者恢復語言能力。

若治療腦瘤恐損傷大腦語言區
術前進行rTMS可轉移語言功能

rTMS在國外也被運用於腦瘤手術前的語言重組。腦瘤位於語言區的患者,傳統上手術摘除腫瘤時可能傷及語言中樞,導致術後語言能力受損,但透過rTMS,可在手術前逐步將語言功能轉移至其他大腦區域,讓患者在術後仍能正常溝通,減少因手術造成的語言障礙。

rTMS的治療方式是藉由調控磁場強度與頻率來影響語言區的活動,主要分為促進性(高頻)與抑制性(低頻)刺激。促進性刺激可活化語言區,提升語言能力;抑制性刺激則用於調節過度活躍的區域,平衡大腦功能,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由於rTMS需要高度精準的定位技術,微小的誤差(如1公分)都可能影響療效,因此每位患者皆需經專業評估,由醫師制定個人化的刺激頻率與強度,確保治療成效。

臨床案例證實rTMS
能打破黃金復健期限制

長期以來,失語症的黃金復健期被認為是發病後6個月內,但臨床經驗顯示,rTMS能幫助超過黃金期的長期失語患者恢復語言能力。蔡泊意醫師分享曾有位8年未曾開口、未接受復健的腦中風失語患者,因其有癲癇病史,家屬原以為恢復無望,但接受約10次rTMS療程後,患者竟開始斷斷續續講出簡單詞彙,甚至能進行兩個字的對話,讓家人驚喜不已。

另一位40歲男性,因腦外傷導致四肢癱瘓,僅能點頭或搖頭,處於「微意識狀態」。經過約10多次rTMS治療,不僅能抬手點擊iPad,也進一步恢復語言能力,家屬形容他「就像突然從睡夢中醒來一樣」。

統計研究指出,rTMS對發病2年內的失語症患者效果最佳,通常2個療程(做20次rTMS)即可見明顯進步。然而,臨床經驗顯示,雖然復健的黃金期越早越好,但即使病程較長,仍有機會從治療中受益。時間雖然是影響因素,但非決定性關鍵,因此不論中風或腦外傷導致的失語症,時間或長或短,患者皆應積極接受治療,切勿因擔心「拖太久便無救」而錯失康復機會。

誰適合rTMS失語症治療?

rTMS治療的成功率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年齡、嚴重程度與治療計畫。研究顯示,輕度至中度的失語症患者進步率可達95%,即使是病情較重或長期失語的患者,改善率仍高達70~80%,顯示大腦仍具高度可塑性。

過去許多患者因癲癇病史或安裝心臟節律器而無法接受rTMS,隨著技術改良,目前這些禁忌已被突破,使更多患者能接受rTMS治療。除了失語症患者,rTMS也被應用於腦部外傷、帕金森氏症、失智症及吞嚥障礙的改善,成為神經疾病患者的新選擇。

隨著醫學技術不斷進步,rTMS已為眾多失語症患者帶來突破性的改變。無論是剛發病的患者,還是已多年未能說話的個案,都可在醫師評估下考慮這項創新的治療,只要持續努力,仍有機會改善語言能力,提升溝通與生活品質。(延伸閱讀:藝人趙露思失語經復健恢復,哪些原因造成失語症、如何診斷)

❤️更多【失語症治療方法】請看114年5-6月大家健康雜誌

圖片來源:富爾特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