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人物報導 醫療公衛 復健之父連倚南》打造台灣復健醫學版圖

復健之父連倚南》打造台灣復健醫學版圖

出處/ 2002年6月/第195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5072
收藏 瀏覽數 : 5072
復健之父連倚南》打造台灣復健醫學版圖

40年前,連倚南一頭栽入全然陌生的復健領域,從無到有,協助各大醫院成立復健部門,層層建構台灣復健醫學的王國。在學生眼中,他誨人不倦;在病人眼中,他沒有距離,儘管退休,仍身體力行,作民眾教育、回饋社會。中午兩點,我們一行人才踏進藥水味稍濃的台大醫院復健部大樓,剛看完門診的連倚南教授也隨之進入辦公室。

桌上擺著秘書幫他準備的便當,我們趕緊請他先用餐,他瞥了一眼就把便當挪往旁邊,連聲說沒關係、沒關係,然後泡茶招呼我們,就毫不囉唆,直接進入採訪。

從約採訪、談題目企畫的聯繫過程中,認真、嚴厲是連倚南給人最深的印象。也因為他實事求是的認真態度,台大醫院復健部得以在他手上規劃成型,進而提升台灣復健醫學的專業水準。

 

一手打造台大復健醫療團隊

民國 55年,連倚南剛結束台大內科總醫師職務,就被當時內科主任蔡錫琴詢問,願不願意到剛成立的物理治療復健部服務。當時完全沒有復健醫學概念的連倚南請教他的論文指導老師宋瑞樓教授意見後,就這麼一頭栽進復健醫學這個對他而言全新的領域。

旋即,他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獎學金,前往美國紐約大學復健醫學所深造,受業於有「美國復健醫學之父」尊稱的魯斯克博士門下。

回國後,連倚南開始捲起袖子投入教學研究、醫院行政、人才培訓、門診等工作。如同建築師蓋房子,他在心中打好樣圖,一塊塊努力拼湊。

他設法送醫師出國進修,現任三峽恩主公醫院院長陳榮基就曾被送到黎巴嫩的貝魯特歐宰復健中心受訓。他親手規劃台大醫院復健大樓樓層,訓練專業師資人才,逐漸兜起一個擁有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義肢裝具等五臟俱全的復健醫療團隊。

從無到有,復健團隊整裝完備後,連倚南持續推展復健醫學教育。他協助全台各醫院成立復健部門,包括中山醫學院、高雄醫學院、中國醫藥學院、陽明醫學院等,在連倚南指導下,陸續成立復健科、復健系,專業人才也愈來愈充沛。

連倚南為求好心切,利用假日在台大辦講習會,提供義肢裝具人員在職訓練。如此一來,他涉及的領域更形擴大,從原本只對小兒麻痺患者,逐漸擴展到中風、脊髓損傷、腦性麻痺、運動傷害、心肺功能障礙、截肢等領域。他甚至長年在師大體育研究所任教,發展殘障體育,為的不外是培育人才。

 

蹲下身看診

連倚南全心投入台灣復健醫學發展,自己卻是淡泊名利,行事低調。這 40年來,他貢獻斐然卻不邀功,甚至連媒體也不上,這次肯接受我們採訪,「都是被你們害的,」連倚南中氣十足,直指我們在聯繫環節上失誤的地方。

他說話耿直,不怕得罪人,對學生,卻是「以理服人」。自認「好為人師」的連倚南喜歡以辯論方式服人。他經常對底下的人說:「我辯輸了,就聽你的,否則你就聽我的,」不過,底下的人卻常說:「反正辯不過主任,只好乖乖聽主任的話」。

學生們多認為連老師口才便給,論理清楚,永遠活力充沛。看診時,連倚南總是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關懷備至。

台大醫院風濕免疫科教授莊哲彥曾經在《連倚南教授台大醫學院榮退專輯》中回憶自己擔任台大醫院副院長時,有一次有位中研院院士住院,因為惡性瘤轉移到頸椎而行動不便,他迴診後指示主治醫師照會復健科。當時這位院士雖然住院卻仍繼續撰寫和批改論文,當連倚南來看診時,院士正坐在沙發上批改論文,他的頸部因為過於疼痛無法直視,更不能仰視。

連倚南為了看診,竟就地蹲下來倒著看病人。當時在場的護理長立刻拿把椅子請連倚南坐下,沒想到連倚南婉拒說著:「我如果坐下來,病人看我就需要仰視,仰視會增加病人痛苦,還不如讓我蹲下來倒著看病人比較好,」這般細心體貼,令在場的護理長和莊哲彥感動萬分。

 

要對社會有貢獻

連倚南盡心盡力對待病人,照顧學生更不遺餘力。早年,系上有些僑生,逢年過節,連倚南總會帶學生回家吃飯,一解鄉愁。學生們畢業,他會替學生找工作,忙著問各醫院就職機會,然後讓學生填志願,再依照志願分配公布,甚至幫學生寫介紹信。

不過,連倚南有他的堅持,如果學生一畢業就出國,他絕不寫介紹信,沒有他的介紹信幾乎等於申請不到學校,這點讓當時的學生和家長很不諒解。

問他為什麼這麼固執?「因為對社會沒有貢獻」。他認為當時台灣社會缺乏專業人才,社會培養四年的大學生,畢業後應該先有所貢獻,至少留在台灣工作兩年。「我無法禁止他們出國,但寫不寫介紹信是我的自由,至少先回饋社會兩年,這兩年經驗對出國留學也有幫助,」連倚南的耿直,再次展露無遺。

 

好為人師誨人不倦

「提攜後進,不遺餘力。精力旺盛、誨人不倦、博學多聞」,這些都是學生們在《連倚南教授台大醫學院榮退專輯》中對他的形容。

他的學生畢柳鶯醫師描述連教授的教學風格:當時 (民國 67年)復健醫學的十幾堂課,主要由連教授一手包辦。平時五點下課總會延長到六點以後,老師上課表達生動流暢,條理分明,內容有趣。跟著連教授教學門診時,他偶爾也會訓人,可是不會像有些教授會當眾譏笑羞辱實習醫師,打擊我們自尊心。做病房迴診時,從中午11點到下午1點多,大家飢腸轆轆一床接一床聽講,連教授可以神采奕奕貫穿全場,我們聽的人哪好意思說腳酸、肚子餓,兩個多小時下來寫滿一頁頁筆記,總有豐盛的收穫。

 

退而不休

連倚南坦言自己一開始不準備退休,實在是因為年紀到了,該退下來讓後輩上場。他指著掛在牆上的月曆,告訴我們排滿檔的行程:星期一上午在新光醫院看診、下午在台大醫院內科看診,星期二上午在台大醫院復健科、下午又到恩主公醫院,星期三到國泰醫院,星期五整天在花蓮協助慈濟醫院復健科的臨床教學,假日也不得閒,各醫學研討會、講習會,紛紛邀請他主持或講評論文。

「比退休前更忙!」連倚南有些無奈表示,原本打算退休後好好陪家人,如今連妻子都頗有怨言。

問連倚南退休後心情,他對自己還算滿意,覺得自己已經完成階段性任務,「可以放下了!」他心中有三項使命:普及復健醫學、將復健醫學納入正規醫學教育、培養足夠專業人員,這三項,已經逐一實現。

如今,除了金門的醫院沒有復健部門(當時為戰地),台灣各處,包括省市至少都有一家醫院擁有復健科。他是台灣少數幾乎教遍全台的醫界前輩,學生桃李滿天下。

他認為每10萬人應該配有1位復健醫師。以台灣2300萬人來算,至少該有230位,而他退休時,全台有300多位復健醫師,到現在,已經超過400位復健醫師。連倚南打了一場美好的仗,他心滿意足。

 

身心平衡才健康

身為台灣復健醫學始祖,不免好奇他平時如何養生保健。自認會長壽的連倚南說,生理、心理要能平衡才不會生病。「要看開一點,不求名利,不做壞事,就不會心生緊張,」他笑稱自己只求有工作機會,別無所求,從不怕鬼,「應該是鬼怕我吧」。

他認為不求好處、無條件幫助別人,是人生成功之道,而且不心存僥倖、投機。風靡一時的樂透彩,他一張也沒買,「幾十年來,我沒買過一張愛國獎券或填摸彩券等好運來,」連倚南揚起嗓門說。

至於生理健康,他連珠砲說:除了應酬酒外,我不喝酒、不抽菸、不賭博、無不良嗜好。不過,他十分重視運動。他隨時把握能運動的機會,「機會來了就運動,千萬不要勉強自己做做不到的姿勢,不然受傷機率高,」連倚南果然三句不離本行。平時他能走樓梯絕不搭電梯,即使搭捷運也從不呆杵在手扶梯上,「想辦法讓自己身體動,不要固定某個姿勢太久」。

他還玩各種球類運動,羽球、慢跑、橋牌、圍棋也樣樣來,高中時代甚至想當排球選手,拚命練球,結果造成運動傷害因而作罷,直到現在他伸直手掌還看得出異狀。

突然,牆上的鐘發出鳥叫聲,似乎提醒我們訪問時間已近尾聲,忍不住問連教授這鐘聲怎麼這麼可愛。他憨厚笑著,邊摸後腦杓說,他喜歡買這類可愛的鐘,每個整點會發出不同的鳥叫聲,而家裡的鐘是不同樂器不同旋律的聲音。

原來,除了理性的一面,保有赤子心的連倚南更懂得生活樂趣。他不僅是攝影高手,更是園藝專家,懷抱樸質自然的心,正是他的養身之道。

 

期許台灣復健醫學更上層樓

「我把台灣復健醫學架構架起來,水準還是要靠一代一代累積,」連倚南認為,很多事情不能「迎頭趕上」,而是要「按部就班」,踏著紮實步伐一步步累積建立,「醫療如此,教育、文化或社會中很多事情都是如此,」連倚南語重心長說著。

就如同他在榮退感言謝辭中,手稿所顯:未來,要撥出部分時間,作民眾教育、回饋社會。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