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親子之間 親子溝通 當在外闖蕩的孩子因失戀而憂鬱潰堤,該怎麼幫她

當在外闖蕩的孩子因失戀而憂鬱潰堤,該怎麼幫她

出處/ 2006年10月號/第243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4913
收藏 瀏覽數 : 4913
當在外闖蕩的孩子因失戀而憂鬱潰堤,該怎麼幫她

國中畢業就離家求學的芳芳,少了家的依靠,就像斷了線的風箏,努力的面對生活的壓力。長期壓抑內心感受的她,面臨男友的離開,竟讓憂鬱潰了堤……你家也有在外闖蕩的孩子嗎?怎麼做才能維繫親子間的線,讓他勇敢地築夢。

每個孩子內心都渴望家人的支持和愛,即使他/她在外面表現得再堅強、再開朗,都不例外。國中畢業就離家求學的李芳芳(化名),自己一個人面對學業、生活和工作的壓力,習慣把難過的事壓抑在心底。當男朋友也開始不諒解自己的工作,選擇離開她時,成為擊潰她內心的最後一根稻草……


成人世界的壓力煎熬未成熟的心

和李芳芳認識近10年的專科同學姚安琪(化名)說:「芳芳是很重感情、也很需要家庭的女孩」,如果這些年來沒有家人和朋友的陪伴、支持,之前的她可能早就自殺了。

今年27歲的李芳芳,剛考上應用心理系研究所,但她的求學過程,並不像一般人順利。國中畢業後,她便離家外宿唸護專,但面對護理工作,總感到莫大的壓力,她坦承,當護士不是自己的興趣,另一方面則是想到「自己面對的是一條寶貴的生命,生怕一不小心,病人就發生狀況……」

在護理工作3年期間,芳芳要輪三班照顧病患,相對的,要付出更多時間與心力,她還一度被調往外科加護病房,照顧更危急、脆弱的患者,心理壓力更雪上加霜。而護專時期認識、交往的男友,此時卻無法諒解她的工作,彼此想法差異愈來愈大,甚至提出分手的要求。


男友提分手摧毀最後防線

芳芳表示,之前和男友好不容易經歷磨合期,實在無法接受3年多的感情面臨分手。由於她已習慣壓抑,或只跟身邊的好友說心事,雖然幾度情緒不穩,有睡不著、晚上一直哭的情況,在醫院工作時也會掉眼淚,卻都努力控制不讓旁人發現,以免干擾工作。

當夜晚來臨,脆弱的芳芳甚至作出割腕的舉動,「當時心很痛,想知道是不是這樣做,會比心痛更痛……」

好幾次在夜裡接到芳芳電話的安琪也說,最嚴重的一次是芳芳打給她,用很虛弱的聲音說,「妳明天就看不到我了……」嚇得安琪趕緊打電話給芳芳的媽媽,請她叫芳芳的妹妹去房間看看,才發現她已經割腕。

學護理的芳芳知道自己的「病」不輕,看了精神科醫師,也拿了藥,但醫師並沒有確診是憂鬱症。服用抗憂鬱、抗焦慮和抗焦躁的藥物後,因劑量太高,還曾發生手抖、心悸、便祕等副作用。


新環境再次打擊待恢復的心

後來,芳芳請辭護士的工作,專心準備插大考試。不料,尚未恢復的心靈,再次因考試壓力變得更沉重,加上父親殷切期盼她能考上藥物、護理或食品方面的大學科系,這和自己的興趣不合,也讓她變得更容易掉眼淚,且開始暴飲暴食、吃完又想吐出來,那段時間身高166公分的芳芳,體重從60多公斤,一度增加到80公斤。

雖然順利考上應用心理系,身為轉學生,卻因同學的年紀都比她小,也已經有固定的生活圈,讓她難以交到要好的朋友。認識異性的過程,也常因略胖的身材而沒有自信心。嘗試減肥的芳芳,吃過門診的減肥藥後,雖然減了5公斤,卻發生口乾舌燥、無法靜下心、一直想睡卻無法安睡的副作用。長期情緒不穩、精神混亂的芳芳,甚至曾拿醫師開給她的安眠藥自殺。


陪伴者及時幫忙懸崖勒馬

熟識且曾協助芳芳的大學老師指出,芳芳產生憂鬱的症狀,和確認是憂鬱症的情況比較特殊。一開始他和芳芳聊天時,認為她是交不到朋友,而有憂鬱傾向,但不見得是憂鬱症。

後來發現,芳芳長期覺得自己和家人離得很遠,又面臨工作、生活的壓力及感情問題,而有低潮、壓抑、無助和沒有希望的感受,才進而確認芳芳患有憂鬱症,並提醒同學注意她的情況。

「面對憂鬱症病人,周遭的人反而需先作好心理建設。」玄奘大學應用心理系專任講師邱英芳表示,有時反而是「身旁的人先抓狂」,因此,親友應先瞭解,陪伴憂鬱症患者會是一場長期抗戰,且需要更多的同理心和耐心來應戰。延伸閱讀:當好友被劈腿而傷心欲絕,這樣安慰不NG!​

邱英芳提醒,遇到憂鬱症患者疑似或正在傷害自己時,不妨打119,請醫院協助照顧患者。他表示,如果患者焦躁無法平靜,醫師會適當地給予藥物,幫患者先平靜下來、好好休息。

「憂鬱症患者最危險的時期,往往不是發病那段時間」,而是剛發病或開始吃藥、換藥的時候。邱英芳認為,這段時間陪伴者要特別注意,因病人吃藥後,有了能量就更有力氣做出自我傷害或自殺的事。


重回家人懷抱,尋回心靈支柱

邱英芳強調,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結構的,以及特殊的(如產後憂鬱)因素都可能構成憂鬱症。生理因素方面,像長期缺乏血清素和腎上腺素的人會情緒低落,可藉由適當的藥物治療獲得改善;但心理和社會結構所給予人的壓力、負面思考和限制,就不見得能寄望藥物治癒,反而應努力學習如何正向思考和「過好生活」。(延伸閱讀:如何走出失戀風暴,平靜的轉身?

特別是青少年時期,關於家庭、兩性和人際關係,都很容易影響生活品質,邱英芳提出,「可是我們的教育有多少內容是教人好好地過生活?」面對侵蝕人們心靈的憂鬱症,我們更應該思考如何「預防」,讓它沒有機會發生。

現在的芳芳已經搬回家和家人同住,感受家人一起生活的親近,因此,獲得更多心靈上的支持和陪伴。回想過去曾以傷害自己的方式,造成家人和朋友的負擔,她覺得「真的不好」。

在好友安琪眼中,現在芳芳的確好很多,因為「她有在調整觀念」,也不會三不五時感到低潮。芳芳努力走出低潮,也可從她成功減重這件事獲得印證,她採取正確健康的減重方式,藉由飲食控制,每天搖呼拉圈、做仰臥起坐,成功地在半年內瘦7公斤,更持之以恆地讓體重回到60公斤左右的標準身材。她淡淡地笑說,現在的自己更有自信,不再無法控制情緒或對自己要求太高,每天在平穩的感覺中過生活,「這種感覺很不錯!」(延伸閱讀:那些《比悲傷更悲傷的事》教我們的愛情課題


555策略,跟壞心情說「不」

獨門5招杜絕壞心情

1.    打電話給朋友說說心事或令自己心情不好的事。

2.    養一隻陪伴在身邊的寵物(如小狗)。

3.    有空或心情不好時出門走走。

4.    正常作息並規律地運動。

5.    時常和家人聊聊天。

►延伸閱讀縮短失戀憂鬱期,重拾人生動力這樣做​

 

陪伴者不能踩的5個地雷

1.    當憂鬱症患者打電話來時,以逃避、沒耐心的感覺和他說話。

2.    表示無法理解憂鬱症患者為什麼會心情不好或感到挫折。

3.    故意說些不好聽的話刺激憂鬱症患者,反而無法產生激勵作用。

4.    忽略憂鬱症患者的需要,要求他做不想做的事。

5.    責罵憂鬱症患者,令他更自責、更自卑。

 

建議陪伴者說或做的5件事

1.    傾聽憂鬱症患者說話、陪他做想做的事。

2.    等情緒風暴過去1、2天後,再開導憂鬱症患者不要常鑽牛角尖。

3.    陪憂鬱症患者出去走走、晒晒太陽。

4.    鼓勵憂鬱症患者正向思考。

5.    讓憂鬱症患者學習如何處理壓力。

延伸閱讀:

三浦春馬自殺帶來的警訊:隱藏在微笑背後的哀傷,你周圍有「假面憂鬱」的親友嗎?

舊愛還是最美VS好馬不吃回頭草,怎麼評估是否適合和舊情人復合?​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