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禹最近在臉書分享出遊照片,眼尖的朋友發現他缺了牙,留言關心,還有留言提醒:「缺牙一定要補!不然可能變成失智老人!」他納悶「掉牙不補,怎麼跟失智症有關?」醫師提醒,缺牙卻懶得補牙,引發的健康問題比想像得多!
不少人認為缺牙沒有什麼,如果不是顯眼的門牙,是後排牙齒,常置之不理,令人擔心的是,長時間不處置,會出現各種身心問題。曾有位百貨公司專櫃女主管因心理懼怕看牙醫,拖到每顆牙齒搖來晃去,經介紹才鼓足勇氣前往牙醫診所接受治療。現為台灣牙醫植體醫學會顧問的柏登牙醫診所黃斌洋院長好不容易取得她的信任,做了初步檢查及處理,預備進行後續療程時,女主管還是放棄治療。沒想到,某天竟意外出現在診所尋求急診,原來暫時黏著的前牙臨時性牙橋垂吊斜躺在口腔裡,黃醫師形容「好像被颱風吹倒的招牌,令人驚悚」。
黃斌洋醫師指出,口腔內齒顎處於動態平衡,一旦缺牙,即使一開始只缺一顆牙,短時間可能對身體影響不大,但慢慢的會開始出現骨牌效應,影響就很深遠。缺牙會造成鄰近的整排牙齒歪倒、牙齦萎縮,缺牙處的齒槽骨也會逐漸萎縮,讓臉部歪斜、影響外觀,咀嚼功能甚至受到阻礙,導致消化不良和營養缺乏,對口腔及全身健康造成威脅。隨時間累積,也是長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之一。
圖說:長期缺牙會造成鄰近的整排牙齒歪倒、牙齦萎縮。(圖/柏登牙醫診所黃斌洋院長提供)
研究證實缺牙失智機率高
黃斌洋院長提出研究佐證,日本神奈川齒科大學助理教授山本龍生,曾在美國《身心醫學》期刊發表一篇論文,以4,425位65歲以上長者做為追蹤研究對象,4年後發現牙齒不滿20顆且未裝假牙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比擁有超過20顆牙的人高出1.9倍。
名古屋大學醫學研究所的上田實教授也做過一項調查,調查對象包含78位健康的老人、39位患有腦血管性認知障礙的老人,以及36位罹患阿茲海默症的老人。結果發現,罹患阿茲海默症的老人,牙齒數量是健康組平均值的1/3,該項研究的結論是,如果早早開始掉牙,之後卻不補牙,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會比所有老人的平均值高出3倍(註)。
咀嚼力變差是失智關鍵
明明是掉牙問題,怎麼會和阿茲海默症產生連結?黃斌洋院長解釋,牙齒與齒槽骨之間,是由牙周膜的懸吊韌帶系統連結,咀嚼時,牙根受力之後會向下方施壓,牙周膜內的微血管就會跟著被壓縮,刺激血液回流到大腦,而咀嚼同時也會刺激與記憶、認知相關的大腦功能,包含海馬迴及大腦皮層的灰質,僅是嚼食口香糖2分鐘,就能活化海馬迴。此外,咀嚼與吞嚥能力較佳的長者,灰質流失速度也較慢。
一旦缺牙,咀嚼力會開始下滑,若置之不理,咀嚼力持續變差,就會失去活化大腦海馬迴、灰質的機會,失智的機率也會提高。掉牙後千萬不要大意,好好跟信任的牙醫師交流,討論出適合的補救及護齒方法,讓自己更健康。
註:https://pdsmile.com.tw/8484/education
(首圖/富爾特數位影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