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基金會於2018年6~7月針對臺灣20~49歲上班族進行「上班族工作效率與點心補充」網路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068份;結果顯示,多數上班族在下午1點到3點工作效率最差;當上班族工作效率最差時,會有的狀況依序為「易感到疲倦」(60%)、「感到注意力不集中」(53%)、「容易不耐煩」(43%)、「覺得壓力大」(43%)、「對工作內容感到枯燥無味」(39%)、「情緒低落」(35%)、「緊張不安」(27%)。
調查也發現,有七成上班族會吃下午茶或點心來提振情緒,讓工作效率變好,最常選擇點心依序為餅乾(59%)、甜點(48%)、含糖飲料(41%)、無糖飲料(35%)、水果(22%)、中式點心(20%)、油炸食物(16%)、原型食物(13%)、生菜沙拉(4%);其中近九成選擇高油糖食物。
要注意不夠健康的下午茶可能讓上班族的負面情緒雪上加霜,調查分析顯示:
喝含糖飲料的工作效率最差,其次依序為甜點、餅乾、油炸食物。
吃水果的工作效率最佳,其次依序為生菜沙拉、無糖飲料和原型食物。
相對於較健康點心,吃較不健康點心的疲倦感高出2.3倍、注意力不集中感高出1.9倍。
高糖、高飽和脂肪
讓身心愈吃愈累!
根據荷蘭阿姆斯特丹2017年大型研究,分析2011~2015年間共4969位成人,顯示高糖高飽和脂肪的飲食模式與抑鬱情緒有顯著相關,包括糖果、糕點、紅肉、添加糖、高脂乳製品、油炸食品、奶油醬汁等。
西班牙2018年最新研究也顯示,富含精緻糖和飽和脂肪的飲食,可能會減少腸道微生物的多樣性、促使發炎,造成焦慮、憂鬱、容易感受到壓力、學習力與記憶力下降,進而影響身心狀況和工作效率。
腸道的菌落多元性和益生菌的比例會透過「腦腸軸線」(gut-brain axis),直接影響人類的免疫、神經及內分泌系統等,因此,腸道可說是人體的第二大腦,除了影響生理健康,也影響心理健康。而長期攝取含糖飲料、甜點、餅乾、油炸物等高糖高油點心,會降低腸道微生物多樣性、提升發炎反應,經由腦腸軸線傳遞至大腦,大腦接收後會啟動免疫系統與神經抗壓機制,造成焦慮、憂鬱、讓人易感受到壓力、學習力與記憶力下降等;不但無法為上班族提振情緒、解除壓力,反而影響其身心狀況和工作效率,可能對負面情緒雪上加霜。
此外,精緻糖也易使血糖在短時間內大幅波動,加劇負面情緒起伏,增加憂鬱、焦慮狀況,無法穩定情緒。
新鮮蔬果當點心
膳食纖維+維生素C提振情緒
美國2017年研究發現,富含益菌生的飲食模式可提供有利益菌生長的環境,有抗壓及提升情緒的效果。董氏調查也發現水果、生菜沙拉為正能量點心,其共同特色是含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與植化素等;其中膳食纖維屬於益菌生,為好菌能量來源,有助於改善菌叢,打造腸道健康環境;另外,膳食纖維也有助於減緩糖分吸收,控制血糖上升速度,可穩定血糖,抵抗負能量來襲。
此外,當感到壓力、緊張時,身體會分泌腎上腺素,快速消耗大量維生素C,使免疫力降低;水果富含維生素C,可說是提振情緒的點心首選。本次調查也顯示,點心吃水果的人工作效率最佳,進一步分析更指出,攝取水果的每週天數、每日份數,與身體快樂指數呈現正相關;但可惜的是,近九成上班族都沒有吃足每日2份水果的建議量。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建議,上班期間想吃點心,可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的水果,幫助腸道健康,並提高血糖穩定度及補充維生素C,進而培養正向情緒、提升工作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