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登山一樣,登頂不再是唯一目標,理解自己,隨時做些調整。放下,有時候比堅持更需勇氣。」出自董氏基金會《接納、心不受限》老年憂鬱防治宣導影片。
初次聽到「熊野三山」,你以為是三座山嗎?其實,熊野三山不是山,也不是峽谷或其他自然景觀,是位於日本紀伊山地及和歌山縣的三個著名神社:「新宮熊野速玉大社」、「田邊熊野本宮大社」及位於那智勝浦的「熊野那智大社」。參拜熊野三山行經的道路稱為「熊野古道」,也稱作「東方的朝聖之路」,於200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認證,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圖說:青岸渡寺的三重塔,與旁邊的那智瀑布一起,是紀伊山區最美的景點。青岸渡寺是神社群中的佛寺,明治維新時期神佛分離的見證!
神的國度
在日本,除了佛教之外,神教(類似道教)也是一般民眾的宗教信仰之一。相傳距今一千多年前,有神明降臨熊野地區,因此成為神明居住地,吸引許多信眾前往,連皇室與貴族每年都從京都走到熊野朝拜;到了武士時代,武士們也會前往和祈求平安。這些神社多建於瀑布、巨石或森林之中,與自然融合,充滿了歷史、神祕和修行的氛圍。
圖說:青岸渡寺是佛教聖地,開山在四世紀,也是日本最早的寺院,建築是十六世紀的,它不是神社,供奉佛陀、菩薩。
熊野古道
隨著時間演進,越來越多朝聖者從日本的四面八方前往熊野三山,因此產生了六條主要朝聖路線:由伊勢神宮到熊野三山的「伊勢路」、連接京都、大阪的「紀伊路」、由田邊市向東連接熊野三山的「中邊路」、連接高野山與熊野本宮大社的「小邊路」、連結吉野、熊野與熊野三山,被稱為宗教修練道的「大峰奧丘道」、以及從紀伊田邊的沿海岸線步行的「大邊路」。
古代的皇室貴族從京都沿著紀伊路南下,轉東進入中邊路,前往本宮大社參拜。沿途經過被稱為九十九王子的神社群,每一座王子神社都代表著一段修行與祝福,保護參拜者平安抵達終點。
圖說:熊野三山的位置在京都南邊650公里,皇室成員走和歌山、田邊,再走中邊路到本宮大社,再到新宮、那智。至於民眾則會從四面八方來朝聖,伊勢路、大邊路、高野小邊路、大峰道等都是熊野古道。
雙朝聖之路
1201年日本知名的歌人作家藤原定家隨當時的皇族前往熊野三山,他記錄下朝聖之路的點點滴滴,出版《熊野御幸記》,因而吸引了更多人前往。不過,明治維新時期,推行現代化與政教分離政策,政府打壓神佛合一的傳統信仰,熊野古道、王子神社多數都被廢棄,變得荒蕪而沒落。
直到20世紀末,日本社會逐漸意識到文化資產的重要,開始重建古道與神社,熊野古道再度受到重視,後來還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與西班牙的聖雅各之路齊名。雖然這兩條朝聖之路是信奉不同的宗教,但在1998年兩條道路締結為姊妹之道。從2015年開始,只要完成了熊野古道及西班牙朝聖之路(至少走一百公里),就可以拿到由這個組織頒發的雙朝聖之路證書(Dual Pilgrims)。
75歲了,去走熊野古道
一直以來,達成雙朝聖之路的目標是很多人的夢想,不過,有濃厚宗教意義、多為平路的西班牙聖雅各之路對我沒有吸引力,熊野古道雖然有秀麗的自然景觀和山路地形,但對登百岳已習以為常的我來說,算小巫見大巫,所以我總想著老一點再去,等到75歲,終於決定去熊野古道。
其實,要拿到熊野古道的朝聖之路證書不難,以熊野本宮大社為終點,有四條路線可選擇,包括了從瀧尻王子出發,走38公里;從熊野那智大社出發走30公里;從高野山出發走70公里;以及從發心門王子出發,只要走7公里,之後還能徒步或搭車往熊野速玉大社與熊野那智大社參拜。大部分人會先到田邊的熊野古道館,從那裡出發。這段路的古道和公路平行,走了十幾公里後,會和公路會合,鄰近有旅社、青年旅館等,非常便利。
圖說:我和太太在「熊野古道館」與當時朝聖的信徒衣著合影。現在很多人從這裡開始走古道,旁邊是瀧尻王子神社,到本宮大社有38公里,走3天才會到!
勉強的三山行
我原先規劃從熊野古道館出發,花3天走38公里,先到近露王子,再到發心門王子,之後到達熊野本宮大社,然後坐車到熊野速玉大社及熊野那智大社,完成朝聖之路。
圖說:在新宮速玉大社買個健康守,祈求平安健康!
在出發日的十幾天前,我到泌尿科做例行檢查時,向醫師提到有漏尿的問題,檢查過後,醫師建議要開刀處理。本以為手術後,休息幾天就可以出門旅行,沒想到術後一直無法順利排尿。醫師說,可能是我之前為了抗癌做了化療,影響排尿的順暢性。因此,我必須留著膀胱造廔管,慢慢訓練自己自主排尿,至少得花2~6個月的時間才能恢復。
為了能盡快出門旅行,我積極地訓練和復健,第一個月的恢復狀況不錯,但是第二個月起,開始沒什麼進步。我和太太說:「完全恢復不知道要等到何時,不等了,我們還是去吧!」所以帶著醫囑診斷書、一大堆藥、敷料,就出發前往熊野三山了!
不留遺憾的旅行
第一天的行程,我們走不到半公里就折返了,因為雨太大了!隔日,我們搭車前往熊野本宮大社,參觀了號稱是日本最大的鳥居;再到有著朱紅色外觀的熊野速玉大社;第三天則搭車到擁有數百年柏樹群,有日本三大名瀑之一之稱的那智瀑布和三重塔,以及要走473階石板步道才能到達的熊野那智大社。
圖說:「大齊原」是熊野本宮大社的遺址,1889年熊野川河水暴漲把大社沖毀,現在的大社是重建的,此處蓋了全日本最龐大的鳥居!
這次旅行,我們最終只在熊野那智大社的大門坂走了3公里,去看夫妻杉和近千歲的雪松、柏樹和樟樹,沿途所見多是年輕人,比較少老年人在行走;讓我聯想到董氏基金會拍攝、由趙樹海主演的宣導短片,在影片末了他說:「人生就像登山一樣,登頂不再是唯一目標,理解自己,隨時做些調整。放下,有時候比堅持更需勇氣。」
圖說:從大門坂走到那智大社和那智瀑布只有3公里,一小時的路程,沿途有近千年雪松和柏樹,風景優美,是最多旅客走的古道路線。
我們都需要面對現實,到了一定的年紀會有所為、有所不為,不需要勉強自己。我雖然還在養病期間,但不需要放棄生活的樂趣,即使得留著造廔管、即使遇到壞天氣,換個想法和做法,就能不留遺憾,完成想要的旅行。
最樂觀的病人
目前還是得持續帶著造廔管,我盡量維持日常作息:爬山、健走、養雞、種花及種水果。帶著造廔管,雖然讓生活不太方便,但是我接受它對生活造成的影響,如同護理師形容我是最樂觀的病人,我會繼續運動、做園藝和外出旅行,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