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親子之間 國小教養 孩子常到處闖禍,怎麼改善

孩子常到處闖禍,怎麼改善

出處/ 2017年4月號/第358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3688
收藏 瀏覽數 : 3688
孩子常到處闖禍,怎麼改善

孩子為何常不順心就大發脾氣,甚至到處闖禍?家長該怎麼跟孩子溝通,才能修正孩子的火爆行為?有些孩子習慣用激烈的方式來引起父母注意,常語不驚人死不休,要不就到處闖禍讓父母疲於奔命。友緣基金會臨床中心主任林淑棻說,通常這些孩子採取激烈手段的原因,是之前孩子溫和表達時,父母沒有接收到他們的想法,於是孩子形成一種「除非情況嚴重,否則父母聽不到我的訴求」的認知。

 

任教於臺中市大元國小的蘇明進老師說,孩子習慣用激烈的方式表達,原因可能是:孩子發現激烈的表達方式有效果,父母奈何不了他,所以故意用這方式來表達。一般來說,孩子越大,反抗的力道越大。當父母越大聲溝通,孩子就越大聲回應(可說是大人的縮影),其實只要大人把語調降下來,孩子就會跟著冷靜下來。

 

問題的癥結
不一定是大人看到的表面

蘇明進老師提醒,很多時候問題的癥結,並不是大人所看到的表面。例如:孩子跟父母要東西,得不到就發怒,實際上問題可能不是沒有要到東西,可能是孩子平常沒有得到足夠的愛和關懷,又誤以為「父母買東西給我就是愛我」,因此用「要求買東西」來討愛,當父母拒絕他時,孩子就會覺得「自己不被愛」,因此發怒來發洩情緒和挫折感。

 

父母最重要的工作是「避免讓情況變得嚴重」。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情況演變到難以挽回的地步之前,一定發生過很多事情,出現過很多的「訊號」,孩子的反應也是愈演愈烈,父母千萬不要到最後才回想起:之前孩子曾說過什麼?有沒有道理?往往此時孩子已經鑄下大錯了。

 

例如:孩子一開始可能只是無理取鬧、常發脾氣或哭鬧,這時父母就要警覺,孩子是否遭遇什麼事情,是否感到委屈,或是有難以表達的想法,最好能主動表達關心,或是跟孩子約時間、進行一個小約會來溝通。林淑棻主任表示,不管是實際的陪伴,還是口頭的理解安慰,都能有效「預防」不好的情況發生。

 

「經常關心孩子的生活、跟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避免權威式的教訓、斥責或暴力,加上父母親保有一個開放的心,積極學習如何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與自我控制,都是避免孩子使用激烈手段來表達的不二法門。」

文未完,全文請見紙本雜誌。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付費會員登入可線上瀏覽全文。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