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乳房",共有33筆資料

乳房纖維瘤要不要切除?3T觀點釐清乳癌類型、依5方向治療及篩檢追蹤

乳房壓下去發現有腫塊,可能是乳房纖維腺瘤,怎麼判斷要不要拿除?如何理解病理報告上的乳癌類型?哪兩類乳癌患者開刀後必須化療,防範復發?曾有乳癌,另一側乳房罹癌機率提高2~3倍,完成療程後,追蹤頻率為何?醫師幫你釐清乳癌治療上的疑惑。
2023-04-07

朱俐靜40歲乳癌逝!不穿鋼圈胸罩可防乳癌?專家:這些行為才NG

《超偶》出身的朱俐靜,兩年前罹患乳癌,最近不敵病魔病逝,享年40歲。據大數據統計,國內乳癌患者僅7%有家族史,換言之,多數癌友罹癌原因非遺傳,而是來自環境與後天因素。究竟生活周遭哪些環境荷爾蒙必須避免,又有哪些乳癌迷思是無稽之談?請專家解答。
2022-07-08

長期憤恨憂鬱胸悶、內分泌失調,透過「呼吸法」助排濁氣,避免壞情緒傷身!

回想一下,當你生悶氣、鬱卒的時候,是不是有一種胸口悶悶的感覺?洛桑加參醫師提到,長時間憂怒鬱悶,疾病顯化出來的位置,經常是集中在心胸這一個區塊。西醫的角度來看,要預防乳癌的復發與轉移,除了定期檢查追蹤外,照顧到心理層面,盡量避免陷入抑鬱、憂鬱的漩渦中,也十分重要。
2021-07-05

乳頭出現分泌物是乳癌症兆?35歲起女性有這些危險因子應盡早做檢查!

隨著飲食西化、生活習慣改變,台灣女性罹患乳癌比例不斷提升,乳癌長年名列女性十大癌症死因之一。醫師提醒,婦女過了35歲應每周做自我檢查,這種癌症的好發年齡、危險因子、症狀為何?
2021-05-10

愛吃美食卻有魔鬼身材,超模池端玲名分享不挨餓減肥法

日本超模池端玲名從日本到台灣來發展已經接近10年,從模特兒出身,現在跨足演戲、歌唱、主持;因為精通台、日雙語,近年也主持了跨國的旅遊節目,讓她的發展比一般藝人更多元化。她坦言自己愛吃美食,屬於易胖的體質,今年開始代言內衣廣告,為了在鏡頭前展現完美曲線及胸形,在維持身材上格外用心……
2019-10-02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教你忙碌生活中平衡身心的方法

活躍於螢光幕前的陳欣湄醫師,因為清楚的口條、亮麗的外表而成為許多健康類節目的常客。身為現代職業婦女,已經有孩子的她跟多數的母親一樣,也是工作、家庭兩頭都要兼顧;以前相當投入工作的她,有了小孩後,開始學著將家庭與工作的場域做出劃分,這樣才能真正扮演好醫師、媽媽與太太的角色。
2019-09-26

【認識整形外科】全台哪些醫院有整形外科?

許多人聽到整形外科的第一直覺是隆乳、隆鼻、縫雙眼皮及抽脂等,但其實涵蓋了重建和整形兩大範疇。不論是身體外表的功能喪失,或外觀缺損,都是整形外科治療的對象。舉例來說, 因顏面部或口腔癌症切除後造成的組織及骨骼缺損,整形外科醫師就必須從身體的其他部分擷取適當組織來重建顏面的功能及外觀。另外, 因車禍外傷造成的顏面或四肢變形或功能喪失,也要經由整形外科醫師的妙手回春來達到重建及整形的目的。
2019-09-18

乳房纖維囊腫、纖維腺瘤會惡化為乳癌嗎?乳房檢查發現有鈣化點,怎麼辦?

婦女在等待乳癌篩檢的結果期間,猶如面臨審判般忐忑不安,對於切片檢查或持續追蹤的建議,往往不知 何者較好? 由於生活型態、環境與飲食習慣的日漸西化,乳 癌發生率逐年上升;也許是醫學常識偏差或觀念保守 ,台灣乳癌被診斷出來時多已屬晚期階段,使得死亡 率居高不下。衛生署因此將乳癌列為重點防治癌症, 並於去年委託乳房醫學會訓練全國衛生局所護士,指 導她們執行乳房理學檢查(觸診),希望在 3年內由 公衛護士完成百萬婦女篩檢,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 治療,降低死亡率的目的。近來許多婦女在社區或工 作地點接受衛生所護士觸診檢查,若有懷疑即被轉介 到醫院,進一步安排乳房超音波或X光攝影檢查,某 些婦女因此發現早期乳癌,而能早期治療,有較佳的 存活機會,甚至完全治癒。 乳癌篩檢多用觸診與超音波 在乳癌篩檢過程中,有些婦女在經由超音波或X 光攝影後,被告知有不確定的病兆,需進一步作切片 檢查,以確定是不是乳癌;也有婦女經檢查發現有良 性腫塊,醫師建議定期追蹤。在這些等待的過程中, 難免有人忐忑不安;聆聽報告時,更如同面臨著審判 。經醫師解說與建議後,許多婦女仍不曉得如何是好 ?其實大部份的乳房腫塊多為良性,乳癌僅佔極小部 份,婦女大可不用過度驚慌。 乳癌篩檢不同於乳房腫瘤診斷,篩檢乃是在無症 狀的健康婦女上,藉由觸診、超音波及X光檢查,達 到早期發現乳癌的目的。歐美進行篩檢的工具,多為 觸診加上X光攝影,除非經由這兩種檢查後仍有懷疑 ,否則不會安排超音波檢查。由於X光攝影在腺體組 織緻密(脂肪比例低)的乳房上檢查效果較差,而台 灣婦女多為緻密性乳房,因此超音波在台灣乃被大量 運用於乳房篩檢。台灣的臨床經驗顯示,超音波的確 可偵測到許多X光所未能發現的乳癌,但若運用於無 症狀婦女的篩檢,超音波除了偵測出早期乳癌外,常 會發現許多良性或不確定的腫瘤,而增加確診(細胞 抽吸或組織切片)的動作,並導致病人不必要的焦慮 。歐美多運用X光進行乳癌篩檢,強調提升其陽性預 測值。所謂陽性預測值,即乳房攝影時若懷疑為乳癌 HeaL H F alL <173> J nE 2000 41 疾病防治 ,經確診後的確是乳癌的比例。陽性預測值高,即意 味著因篩檢引起的不必要確診(結果是良性)及焦慮 得以降低。超音波運用於篩檢,無法確定陽性預測值 如何,若多為良性變化,的確會增加受檢婦女的焦慮 。 是否罹癌需再檢查確認 當婦女面臨手術切除或持續追蹤的選擇,不知如 何是好時,下述原則可做為參考:由觸診、超音波或 X光三項檢查診斷是否一致及惡性懷疑度高低,考慮 是否採行細針抽吸細胞檢查、粗針穿刺組織切片或手 術切除。 三項檢查懷疑度低,且細胞檢查為良性,可能即 不需開刀切除。任一檢查強烈懷疑是乳癌或三項檢查 一致懷疑時,即使細胞檢查良性,仍應考慮組織切片 或手術切除,以避免細胞檢查偽陰性的可能。若切片 或細胞檢查診斷非惡性,則視情況半年或一年後再以 超音波或X光追蹤。若三項檢查均無懷疑,則依下列 原則,決定是否做細胞或切片檢查。 (1)腫塊是否觸摸得到?摸得到的腫塊應謹慎處 置,可根據超音波決定處理方式。一是纖維囊腫,也 就是超音波並未發現腫瘤,因此除非X光有其他發現 ,則不須進一步作切片檢查;另一情況為單純囊腫或 水囊,超音波可以清楚地辨識,這只要追蹤或以細針 抽取,確定內容物為液體而非實質腫瘤即可,並不需 切除;若是良性纖維腺瘤,一般而言,觸摸不到的腫 瘤即便是惡性,通常亦屬早期,因此未觸摸到的腫瘤 不論是惡性或良性,均不必太過驚慌,可從容接受檢 查。若腫塊觸摸不到,且超音波判定為良性腫瘤,應 可採定期追蹤(半年),不需開刀切除。若腫瘤觸摸 不到但超音波不確定良性與否,則可在超音波導引定 位下,以細針抽吸以作細胞檢查,若排除惡性的可能 ,即不需切除,半年再追蹤即可。 (2)腫瘤為單一或多數?多發腫瘤同時存在時, 逐一穿刺或一併切除檢查,並不實際。可考慮針對懷 疑度較高者檢查,而後每半年作超音波追蹤。 定期檢查可以早期治療 持續追蹤亦是確定診斷的方法之一,醫師若經觸 診、超音波及X光後,並未懷疑是乳癌,即會建議追 蹤,待半年後再檢查或許會較確定;即便屆時診斷是 乳癌,也能早期發現而不使病情延誤;若確定非乳癌 ,則可避免不必要的手術。 婦女在三項檢查後,除了乳癌外,可能會聽到醫 師提到下列良性疾病名稱或現象,其處置方式如下: (1)纖維囊腫或水囊: 50%的婦女臨床上可觸 摸到此類纖維囊腫的硬塊,而 90%的婦女若經切片 將可發現此組織變化,因此纖維囊腫並不是真的病理 變化,而較似生理變化。存在纖維囊腫的婦女得到乳 癌的機率,並不會因而較高。 (2)纖維腺瘤:最常發生於 20、 30歲的年輕婦 女;乳房纖維腺瘤是良性腫塊,並不是乳癌的前身。 纖維腺瘤日後變成乳癌的機會微乎其微,所以與鄰近 或對側乳房組織發生乳癌的機會相當。因此婦女若不 想切除整個乳房,亦無需切除纖維腺瘤,除非有腫瘤 引起的症狀(如疼痛)或焦慮等個別因素。文獻有少 數病例報告,經切除者可見內有乳癌病灶;因此,美 國醫師會建議切除即使診斷為纖維腺瘤的腫塊,而歐 洲醫師則可能建議繼續追蹤。 (3)顯微鈣化點:X光攝影有時會發現明顯的白 點,通常是鈣質沈積的結果。其存在可能伴隨許多良 性乳房疾病,少數則伴隨早期乳癌(原位癌)而出現 ,顯示許多不正常增生細胞的死亡。良性或惡性的鈣 化通常可以分辨得出來,如果鈣化點疑似乳癌,應以 X光攝影定位,切除病兆化驗。良性鈣化點可一年後 再追蹤攝影;較不確定的鈣化點,應考慮半年追蹤, 比較是否有變化。 定期乳癌篩檢,並不能遏止乳癌的發生,但可以 因此較早發現乳癌,早期治療,降低死亡率。高危險 群婦女自 30歲起,應定期接受醫師觸診,必要時安 排超音波; 35歲左右做第一次乳房X光攝影; 40歲 起每年一次醫師觸診,並以超音波及X光攝影交替檢 查。 註:本文是中央健康保險局與台灣諾華公司合辦的健康系列講座之一, 健康講座將持續至 9月,詳情可洽台灣諾華公司( 02)23227375。 HeaL H F alL <173> J nE 2000
2018-04-25

想要有完美雙峰,該如何訂做?

希望擁有美麗的雙峰,是許多人的願望,隨著醫學進步,訂做一對完美乳房,早已不是夢想。研究乳房整形超過1/4世紀的高雄醫學大學整形外科教授,同時也是高醫副校長林幸道根據臨床經驗表示,隆乳的女性可分為幾大類。
2018-03-21

親善門診讓醫療更溫暖

許多女性視上醫院為畏途,為了讓醫療環境更溫馨舒適及尊重隱私,衛生機關逐步進行婦女親善門診的考評,到底婦女親善門診有多體貼?民眾到哪才能享受到這些友善的醫療服務?只要情況不是太嚴重,不少婦女選擇不去婦產科看病。除了害怕在陌生的環境中寬衣解帶的尷尬外,還要擔心可能要在病人甲跟病人乙等不相干的人面前,向醫師報告自己的月經週期及一些極私人的病況,種種窘況都讓婦女覺得不夠受到尊重。
201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