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疾病保健

> 骨科復健

人工膝關節如何評估要不要換?

關節疼痛,常讓人寸步難行而備感艱苦,但是換上人工關節後,是否真能一勞永逸,讓人快步直行?
2018-04-25

類風濕性關節炎置換人工關節安不安全?

何種情況下可以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它效能如何?可以使用多久?手術後,關節的功能能夠恢復多少?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經過30多年來不斷地研發改進,已有長足的進步,已成為骨科最普遍常見的手術之一。根據健保局的統計資料,目前台灣地區一年約有1萬例人工髖關節或膝關節置換手術,其中約4%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
2018-04-25

類風濕性關節炎復健,怎麼做?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該如何做依據病情輕重,如何選擇適當的在家中,又有哪些自我復健的方式?對於許多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而言,運動似乎是件不可能的任務,但是,只要在適當的範圍內運動,它不僅可以幫助關節復健、維持肌肉力量,更可讓病患減少病痛感,在心理上獲得助益。對病患而言,運動的目的包括下列五項:
2018-04-25

關節炎易發作,16招舒緩撇步

旅行時,最怕關節炎突然發作,不僅身體不舒服,也打擾整個旅程的興致和進度,究竟關節炎患者出外旅遊時,飲食、交通上可能遇到哪些麻煩,需多加注意?
2018-01-17

協助關節炎患者,遠離憂鬱症,找回生活重心

退化性關節炎不只是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也會發生!由於行動不便,患者易有憂鬱症。到底該怎麼幫助患者調適情緒,找回生活重心!
2018-01-16

你的關節是不是節節倒退?

退化性關節炎有80%集中於50歲以上者,然而,現正有為數不少的年輕人,因過度使用關節,以致軟骨關節變得脆弱,所以年齡已非退化性關節炎唯一指標,趁早留心關節保健,日後才有健康無慮的生活。當我們在走路、上樓梯,或蹲下又爬起時,若膝蓋感覺疼痛,就可能得了退化性關節炎(俗稱骨刺)。台大醫院骨科主任侯勝茂表示,退化性關節炎的好發族群包括:年紀大、受過傷、從事粗重工作或較胖者等,以上族群若出現關節疼痛的現象,就要趕快就醫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2018-01-15

生活防護,讓老骨頭再現活力!

想年老時擁有健康的骨骼,趁年輕就應攝取足夠鈣質、補充抗氧化食物,若是患了退化性關節炎,只要體重控制得宜、均衡膳食、善用輔具,生活也能沒煩惱!冬日清晨,常可見到一些前往郊區登山的阿公阿嬤們,用毛巾包裏著膝蓋或手肘關節,模樣著實可愛。趨前詢問他們這身裝扮的原因,十之八九的老人家會回答:「這樣關節比較不會吹到冷風,才不會痛啦!」
2018-01-15

扭腰擺臀,關節愈動愈靈活

患有退化性關節炎的人,常有錯誤觀念:動了會痛,於是索性不動!其實適當且和緩的運動,可以維持關節的柔軟度。那麼什麼樣的運動才適合?運動時又要注意什麼?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根據統計,小於30歲的人,每100人就有一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而大於30歲的年齡層中,每2人就有一名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日常生活中該如何保健?可以做哪些運動?且看專家的建議。
2018-01-11

兒童也會有關節炎?一表檢測是否有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

讀幼稚園的妞妞突然抱怨走路腳會痛,身為媽媽的麗珍以為是她這幾天在公園跑上跑下,扭傷了腳,過幾天就好。豈知經過一個星期,妞妞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哭著不肯上學,她說膝蓋很痛、腳踝關節也腫腫的,而麗珍也觀察到她走路一拐一拐......突然想起前幾天新聞報導的幼童關節炎,馬上替妞妞請假,緊急帶她看診。關節炎,不是只有老人會得嗎?
2017-11-22

關節不受傷,運動7訣竅

關節炎患者運動時,最怕關節遭到二度傷害,究竟運動時可先做好哪些防備,才能讓關節無後顧之憂地動起來?關節炎患者除了煩惱能不能運動以外,也擔心用力不當或運動過度,會使病情更嚴重?事實上,適當的運動可促進關節滑液的分泌、流動和吸收,加強肌肉及肌腱等支持結構,積極維護軟骨的功能,此外,還能控制體重,減少關節負擔。但要怎麼動,才能保護關節?醫師建議掌握以下7訣竅。
2017-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