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專欄

善終、告別、零葬

當你離開人世的時候,想留下什麼?善終,應該是優雅的向別人傳達生命的美好,及早做好準備,寫好遺囑及做好財產分配,不論何時離開世界,都能達到一生圓滿。趁行動自如時和想見的人多見面,然後歡喜告別......
2025-01-09

詐騙集團影響身心健康 政府該加油!

譚艾珍遭詐騙,震驚許多人,不少遭詐騙的民眾經歷沮喪、失落、失眠、生病,除了財物損失,更影響身心健康。在防範詐騙上,政府應廣設舉報獎勵,並制定嚴厲罰則,揪出利益共存的管道,阻止詐騙集團在社群下廣告,並應用科技來追蹤!
2025-01-06

建立友善工作環境 「職場霸凌」零容忍

繼勞動部爆發員工疑似遭受職場霸凌而輕生的憾事後,最近其他機構也陸續傳出職場霸凌案。研究指出,55%的霸凌發生於上對下。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表示,遭受職場霸凌,可嘗試以下方式幫自己減少傷害。
2024-12-03

引導孩子練習自我肯定,給青少年心理健康防護罩

面對日益嚴重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除了學校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衛福部提供年輕族群諮商服務,應從初級預防教育著手,父母可引導孩子做3大練習,建立自我肯定的能力。
2024-11-25

累了,我就回來休息

詩人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描寫辭官歸隱田園的自在。我沒像他一樣「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不過,他描繪的「榆柳蔭後園,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在4月大地震後,卻意外成為我退休的生活寫照。
2024-10-23

「投資」時間和孩子互動,減少對電子褓姆的依賴

很多父母在公共場合為避免孩子在用餐、等待時吵鬧,遞上平板電腦或手機。「電子褓姆」看似能短暫安撫孩子,卻可能為孩子的長期情緒發展埋下隱憂。研究發現,情緒激動時常使用數位設備的孩子,後續情緒控制明顯較差。
2024-10-07

保存骨本、訓練肌肉,擁有逆齡人生

65歲以上民眾,約每7人就有1人有骨質疏鬆,肌少症盛行率男性為23.6%(約45.8萬人),女性為18.6%(約43.8萬人)。擊退肌少症及骨鬆症的作法是「增加及保存骨本、訓練肌肉」,平日扎實養護,才有本錢對抗老化造成的流失。
2024-09-21

常覺得疲勞、頭痛?試試每天與人連繫互動來改善孤獨感!

近期新北市及高雄市皆傳出60多歲獨居者在家驟逝,鄰居發現不尋常而報警的消息。據內政部2023年統計,全國65歲以上長者獨居之住宅戶數達52.9萬宅,十年間漲幅近九成,連帶引發令人擔憂的社會問題「孤獨死」……
2024-09-05

樂齡生活的「通行證」

美國總統拜登拋出退選震撼彈,可以說早有跡象,在6月底的總統候選人辯論會上,81歲的拜登對上78歲的川普,相較於中氣十足、手勢多變的川普,拜登則顯得老態龍鍾、動作遲緩,中高齡者必須及早培養體力和腦力,盡可能保留功能能力,才有助於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2024-07-26

身為父母的孤獨與倦怠

近期娛樂圈有兩起事件引發討論,一是銀色夫妻因孩子在國外闖入他人住家引發種種紛擾,太太覺得教養孩子過程未獲先生與其他人的充分支持;另一起則是某藝人堅信母親非自殺而拒絕認屍,許多人關注其母親自殺前與該藝人是否常爭執或有相處問題。這些事件也顯現了為人父母的孤獨感、缺乏支持與孤立無援的現象...
2024-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