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口腔衛生 不想整口牙掉光,快治療「牙周病」

不想整口牙掉光,快治療「牙周病」

出處/ 2016年8月號/第351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38833
收藏 瀏覽數 : 38833
不想整口牙掉光,快治療「牙周病」

照鏡子看到牙齒上有層淡黃色薄膜?當心,這就是牙菌斑!初期會引發牙齦發炎,症狀是刷牙時會流血,若不理會,牙齒周遭組織被破壞,會造成牙周炎,接著會牽動骨牌效應,讓牙齒一顆接著一顆開始搖、開始掉……

46歲的世章,年初時牙肉腫脹流血且感覺牙齒搖晃,就醫後才發現患有牙周病,但因工作繁忙,沒有定期回診追蹤,半年後牙齦再度腫脹疼痛,經過醫師診斷,下排牙齒恐怕全部保不住。

有半夜牙痛經驗的人,多半認為牙病是急症,等到牙肉腫脹、刷牙流血,看了牙醫師後,才發現原來牙齒也有慢性病。慢性的牙周病和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一樣,需長期治療及定期回診,如果放任不管,除了耗費時間、金錢照顧鬆動的牙齒,甚至可能出現「掉牙」、「無齒」的窘態。

國民健康署2008年的調查顯示,年滿18歲的國人罹患輕重程度不一的牙周病(含牙齦炎、牙周炎)比例高達99.1%。成人正常恆齒應有28顆,但統計顯示,55至64歲民眾平均只剩21顆牙,65至74歲平均只剩14顆牙。2010年中央健保署推行「牙周病統合照護計畫」,期望逐步提高牙周病治療效果,延長自然牙使用年限、提升咀嚼效能,進而增進全身健康。

牙周病的發生是日積月累輕忽口腔清潔的後果,好發在45歲以上的成年人身上,但臨床發現,45歲以下患者人數愈來愈多,常是年少時不注重口腔清潔所致,又欠缺警覺,疏忽及早預防,45歲不到,牙齒就開始鬆動,必須就醫診治。


牙結石引發牙周病
最後地基掏空留不住牙

牙周病是指牙齒周遭的支持組織被破壞,就好像房子的地基被掏空一樣,牙齒會動搖甚至傾斜,國人牙周病很普遍,主要是因為最初症狀不明顯,一般人很容易輕忽,等到破壞到一定程度時,牙齒地基被掏空,就會開始鬆動,甚至脫落。

大林慈濟醫院牙科暨口腔顎面外科主任鄭朝鴻表示,只要一天沒刷牙,張開嘴照鏡子檢查牙齒表面,就會發現有一層淡黃色黏稠膜附著在牙齒表面,這就是細菌集結的牙菌斑。不注重口腔衛生,細菌就會大量孳生、聚集,形成牙菌斑,初期是造成牙齦發炎,症狀是刷牙時流血,再置之不理,會造成牙齒周遭支持組織被破壞,這就是牙周炎。如果長期疏忽牙齒清潔、控制細菌數量,牙周病就會悄悄上門,且繼續破壞牙周組織。

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陳彥廷醫師解釋牙周病的進展過程,口腔清潔不夠澈底的結果,食物殘渣、唾液與口腔細菌的混合物,會附著牙齒表面,形成淡黃色黏稠薄膜,稱為牙菌斑,容易與唾液中的鈣、磷離子結合且鈣化,形成牙結石,並常堆積在牙齒與牙齦接縫處的牙齦溝。牙菌斑、牙結石不只是堆積,也會持續分泌有害物質,讓牙周組織發炎,但它不像蛀牙會痛、會痠,所以不易感覺到有牙周病。

經日積月累堆積,數量龐大的細菌會侵蝕牙齒周遭支持組織,使牙齦發炎(流血、腫脹),此時牙齦會與牙齒分離,容易形成藏污納垢的牙周囊袋,再不清除,囊袋中的細菌就會入侵牙齦下方的齒槽骨、牙骨質、牙周韌帶(牙周膜),形成牙周炎,破壞牙周組織到達一定程度時,就像房子地基被掏空,即使牙齒健康,隨著地基流失,也會搖搖欲墜,很可能最後整口牙都留不住。

更麻煩的是,細菌會隨著血液流到全身各處,繼續殘害其他器官的健康,如惡化動脈硬化、心肌梗塞、腦中風、糖尿病,輕忽不得。

防治牙周病該怎麼做?鄭朝鴻醫師呼籲,醫病雙方必須攜手合作,站在同一陣線,重視口腔清潔,減少細菌數量,才能有效防止牙周地基流失,造成牙齒崩塌。


基礎治療最重要
清除牙菌斑與牙結石

出現牙齦炎、牙周炎症狀,需先進行全口牙周囊袋深度檢查,清除深部牙結石、整平牙根面,這類治療屬於非手術治療,也就是基礎治療,作用是澈底清除牙結石,控制牙齦發炎、阻止牙周組織遭到破壞。而病人要做的是,在醫師的指導下,維護口腔衛生,包括正確刷牙、使用牙線或牙間刷,澈底清除牙菌斑。基礎療程約在5次內可完成,完成後需再次檢查全口牙周囊袋深度,確認治療成果。


重度牙周病治療法
牙周翻瓣手術

有些病人只需接受基礎治療,即能清除牙菌斑、牙結石,但有些病人在基礎治療後,全口牙周囊袋深度檢查仍有多顆超過5毫米,屬於重度牙周病,基礎治療後有可能要接受牙周翻瓣手術,將感染牙周組織翻開,澈底清除牙結石,並刮除發炎組織後再縫合。

陳彥廷醫師強調,牙周翻瓣手術不是每位病患都適合,通常是刷牙後剩餘的牙菌斑,不超過20%的病患者才會建議,如果病人不能有效維護口腔衛生清潔,手術會白做。畢竟手術治療目的是有效清除牙結石,營造更容易維持口腔衛生的環境,手術後病人必須持續維護,而且需視病況定期回診,才能有效控管地基,保留自然牙。
少部分重度患者的自然牙,在治療過程中無法保留,必須拔除,之後想植牙。

鄭朝鴻醫師建議,植牙前需做好牙周疾病控制,以及改善口腔衛生,以免牙周病沒有解決,又多了植牙病痛困擾。


【牙周病治療相關費用】

牙周病是慢性牙病,有人屬於輕症,只要局部治療,有人卻屬重症,需要全口分區治療,完整療程可長達半年。中央健保局自2010年推動「牙周病統合照護計畫」,如果病患全口有16顆(含)以上牙齒牙周發炎,且有6顆(含)牙齒以上牙周囊袋深度≧5毫米,健保提供牙周詳細檢查、衛教保健、全口齒齦下刮除治療及治療狀況追蹤檢查等牙周照護服務,整個療程約在半年內完成。


完整牙周病治療包括3個階段:

第1階段─基礎治療
含觀察改善的時間4週,大多數牙周病患者會有滿意的治療結果。

第2階段─手術治療
通常是第一階段病情無法改善到一定程度,或需要牙周骨頭修形或增生手術才需做此一治療。

第3階段─支持性治療
是完整牙周治療的一部分,經積極治療後,通常醫師建議3~6個月要做定期回診。

接受牙周病統合治療過程中,醫師會以器械深入牙齦底部,澈底清潔牙齒表面與深部的髒汙,如牙菌斑、牙結石及已被污染的齒質,此一治療階段也可能同時進行牙周輔助性治療,如齲齒填補、咬合板製作、咬合調整、根管治療、拔牙等。這部分屬於全民健保支付項目或完整牙周病治療內含項目,除了部分負擔及掛號費外,不會再收取任何費用。牙周新藥、牙周去敏治療、牙周美容治療、牙周抗生素凝膠、牙周消炎凝膠、牙周組織引導再生手術(含骨粉、再生膜)項目,目前健保未給付,需自費。

千萬不要將牙周病當作小事處理,有牙齦流血、浮腫、口臭病況,請儘速就醫治療,善用牙周病統合照護計畫的資源,就能保有一口好牙,維護全身的健康。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