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氣團報到,冬令進補跟著夯,網路謠傳:熬煮中藥滷包恐溶出鉛!怎麼進補才不傷身?
45歲的愛琳是位職業婦女,某天看到新聞報導:「我們常用的茶包、滷包,其實很多都是化學纖維製成,並不是我們所想的由布所製,且若線繩的標籤一起下去浸泡,恐產生鉛、鎘毒素!」愛琳立刻想到每天都會在辦公室以沖泡式茶包泡茶來提神,粗線條的她標籤掉進茶杯也不以為意,回家後偶爾會至中藥房購買牛肉湯滷包回家燉煮牛肉麵。想到就讓她頭皮發麻,是不是長期以來已經吃進許多毒素!
茶包滷包不是布製
2/3為塑膠製
行政院消保會在2011年11月針對市售滷包、茶包與咖啡包的包裝袋進行抽檢,其中有22件是塑膠包裝,8件是紙類包裝,比例約為3:1,由此可證,目前市售的這類包裝是以塑膠材質為大宗。
大部分滷包、藥包、茶包、咖啡包其實是化學纖維製成塑膠材質,少部分是紙類,除非業者誤用大量工業染料,一般來說,不容易溶出鉛、鎘及砷等有毒物質。但要小心茶包上的錳酸鉀標籤,若一起進入熱水浸泡,就可能溶出有毒物質。
至於這類包裝材質,經過長時間、溫度高的浸泡或烹煮會不會有鉛、鎘及砷這類有毒物質產生?在這次的檢驗中,均沒有檢驗出鉛、鎘等金屬物質,以及螢光增白劑、砷、甲醛等物質。
茶包標籤、有色吸管
恐溶出有毒物質
臺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表示,塑膠材質種類非常多,透明、白色或乳色是塑膠原色,不含重金屬物質,但有顏色的塑膠材質,譬如有顏色的吸管、水杯,就需要謹慎注意及避免使用,擔心業者誤用工業用染料,會增加鉛、鎘及砷的含量。
現行相關標準對有毒物質的溶出溫度及時間條件有相關規定,但是從有毒物質角度進行規範,很難與消費大眾的使用習慣相結合,建議包裝材應標示材質、耐熱溫度及加熱時間,以符合國人的使用習慣。
而使用滷包、中藥包時,常是在一百度的高溫中烹煮,時間甚至長達2、3個小時,但行政院消保會認為現行標準,塑膠類對於「鉛」、「鎘」的溶媒溶出條件為95℃、30分鐘,和國人使用滷包為高油高溫及長時間烹煮的習慣不同,為了維護健康,的確需要一套符合國人習慣的管理規範,以保障民眾食用的安全,消保會也已建議衛生福利部研議規定此種高溫浸泡或烹煮食品包裝袋應標示材質、耐熱溫度及加熱時間。在此之前,建議使用滷包時,浸泡30分鐘就拿起較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