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熟齡照護 照顧家人 當長輩失去健康,這樣安撫讓他們再展笑顏

當長輩失去健康,這樣安撫讓他們再展笑顏

出處/ 2017年10月號/第364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5187
收藏 瀏覽數 : 5187
當長輩失去健康,這樣安撫讓他們再展笑顏

 

久病者不想拖累家人,而自殺輕生的事件時有所聞,長期受病痛折磨的人,嘗試許多治療後,病情依舊起起伏伏,真的很痛苦,不只要忍受身體上的苦楚,還要承受心理上的折磨,易讓人感到挫折沮喪、萬念俱灰,有些情緒低落的病人,會萌生「乾脆死了算了的念頭」。當家中長輩因生病而自暴自棄,如何協助他們遠離憂鬱漩渦?原本強健體魄常被疾病入侵,跑醫院成為家常便飯,看著爸媽因為久病變得鬱鬱寡歡,該怎麼陪伴他們戰勝病魔?
 
 
媽媽血脂血糖控制不佳
病急亂投醫、胡亂服藥
 
半年前,62歲的唐媽媽覺得身體不舒服,醫師建議抽血檢查,發現低密度膽固醇、空腹血糖都超標,一定要吃藥控制。藥吃了半年,回診了兩次,血糖、血壓還是超標,她整個人變得好沮喪。有一次唐媽媽沒吃飯,直接吃藥,女兒問:「沒吃飯,怎麼直接吃藥!」沒想到唐媽媽竟回答:「我想換飯前吃藥,藥效可能吸收得比較快,我不想這麼快死!」女兒一聽,不知如何回應……
 
 
臺大醫院臨床心理中心臨床心理師王秀枝指出,當健康亮起紅燈,病人會擔心是正常的,但最怕過度擔心,害怕病不會好,要吃一輩子藥,或是藥吃了一陣子,身體沒起色,就認為病情惡化,沒救了。 
 
 
子女如何回應
 
◆應先調整情緒》面對父母親健康走下坡時,王秀枝臨床心理師建議子女,在做什麼或說什麼之前,先調整情緒,檢視自己的想法是否過度擔憂,以免加重長輩的憂鬱情緒。
 
◆建議這樣說》子女可先站在唐媽媽的立場,用聊天方式詢問媽媽憂心的原因,例如:「年紀大多少都會生病,你很擔心喔,你擔心什麼呢?擔心病不會好嗎?還是怕藥吃太多,變成藥罐子?」如果媽媽擔心變成藥罐子,可先同理她的說法說:「藥好像很多顆喔!我們算一算,目前有10幾顆。下星期就要回診,你先依照醫師指示吃藥,回診時我們再和醫師討論,看能不能減藥,只要數值控制得好,醫師會調整藥量!」
 
 
爸爸中風失去行動力
變得沮喪、易怒
 
宜婷的爸爸中風了,最初只能躺在床上吃東西,復健8個月後,可自行下床,靠輔助器慢慢行走,但他仍覺得自己是廢人,不想拖累家人,情緒起伏大,易怒、沮喪。某天假日,宜婷和媽媽外出買菜歸來後,竟發現爸爸在大哭,家人不斷安撫,爸爸卻依舊激動,家人陷入焦慮。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系主任許世杰醫師表示,中風是重大疾病,因身體會有癱瘓、麻痺狀況,失去行動力,可能失去吃飯、如廁、洗澡等能力,需要旁人協助,由於中風前後身體健康變化大,病人情緒會跟著起伏不安。 
 
 
子女如何回應
 
◆家庭成員應先協調》面對父母親失去行動能力,無法自我照顧時,子女要在工作與家庭間取得平衡,非常辛苦,也易出現負面情緒。許世杰醫師表示,家庭成員需要調適心情,且要定期開會協調,結合每個人的力量、政府及社會提供的資源,給予妥善照顧。可看情緒失控的父母平時最聽誰的話,就讓這位家人出面陪伴、安撫,動用家人情感的力量,陪他度過低潮。
 
◆建議這樣說》「爸,我知道你心裡難受,就哭吧!」若病人淚流不止,要立刻同理他的難受,也給予鼓勵:「你哭是復健做得太累了嗎?你還記得嗎?大學時我車禍導致手脫臼,也是邊復健邊哭,你還笑我!你現在進步得很快,一開始你只能躺在床上,現在已能下床走路,復健真的很有用。過不久,你可以走得更穩,不用擔心,我和媽會陪你一起復健!」
 
 
阿姨失聰又獨居
常令人擔心
 
卓阿姨因為忙碌,已經8、9個月沒跟在新竹獨居的大姊通電話,今天打了多通電話,都沒人接聽,很擔心出事。第二天一早,搭了客運趕到姊姊家,敲了半天門,大姊終於開門了,卓阿姨劈頭就問:「妳怎麼不接電話?」姊姊沒有太大反應,此時卓阿姨才發現大姊聽不太到,人也變得笨拙,答非所問。卓阿姨很擔心大姊的身心狀況。
 
 
王秀枝臨床心理師表示,隨著社會環境變遷,父母與成年子女分隔兩地的情況很普遍,另外家庭因素使然,獨居老人的數目也愈來愈多,家人必須要定期探視獨居老人的身心狀況。如果獨居長輩健康持續走下坡,就必須動用鄰里及社會資源一起協助照護,避免拖延至憾事發生。
 
 
親友如何幫忙
 
善用鄰里及社會資源協助》家人可主動拜訪鄰居,請它們就近注意,若有特殊狀況,可及時聯絡自己。此外,可向當地縣市政府社會局申請,派人定期進行訪視,以便讓獨居老人獲得良好照顧。
 
建議這樣做》王秀枝臨床心理師曾遇過一個雙耳重聽的獨居老人,因為還有視力,於是安裝傳真機和親友互通有無,有事情會用傳真方式表達。現在智慧型手機普遍,也可利用傳line等通訊軟體,讓訊息不漏接。這位長輩也將電鈴換成燈光顯示,有人按門鈴時,室內會有取代鈴聲的燈光閃爍,讓長輩知道有人來訪。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