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疾病預防 夜間多尿、尿量少?當心尿毒症癱瘓你的腎

夜間多尿、尿量少?當心尿毒症癱瘓你的腎

出處/ 2005年6月號/第228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29130
收藏 瀏覽數 : 29130
夜間多尿、尿量少?當心尿毒症癱瘓你的腎

許多人身體平時無異狀,卻突然被宣告得了尿毒症,踏上洗腎之路。尿毒症偏愛哪些人?又跟什麼疾病有「親密關係」?當你開始認識尿毒症,也要當心它悄悄接近你。尿毒症要早期發現不容易,形成尿毒症的原因各式各樣,除了糖尿病、高血壓等檯面上的原因,還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更可怕的是,腎衰竭的過程幾乎不被察覺,患者發現腎臟出了問題時,往往已須洗腎。既然如此,該如何避免成為尿毒症候選人?

 

尿毒症怎麼來?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任江守山表示,腎臟的功能是排除體內廢物,當某些原因造成腎功能衰竭,代謝廢物無法排出而累積在體內,引發水分、電解質、酸鹼平衡失調,危及身體功能的階段,就是尿毒症。

一般腎功能的指標為尿素氮(BUN),尿素氮過高代表腎功能出了問題。不過,高尿素氮不全然是洗腎的標準,因為尿素氮的成分有一、二千種,這些人體排不出的東西,在某一程度時,可能對身體的影響不大;也可能在某一程度,就有某種成分影響身體。臨床上有人尿素氮70mg/dl就已須洗腎,患者多是年紀大、女性或糖尿病患;也有人尿素氮高達300mg/dl才洗腎,這類患者以年輕人居多。
 
到底腎臟衰竭到什麼程度該洗腎?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內科主任蔡哲嘉表示,「因人而異」,普遍來說,當腎功能只剩下正常的15%,合併嚴重尿毒症狀及徵兆,就該洗腎。

洗腎人口發生率
台灣NO.1

根據去年最新統計,台灣每100萬人中,有1500人正接受洗腎,估計洗腎人口約4萬人,盛行率為世界第二位,僅次於日本;但是每年新增洗腎人口發生率卻名列世界第一,每年約新增個案7000多名。

為何每年洗腎人口節節上升?江守山說,原因有很多面,其中之一是「保險不放棄病人」,現在醫療環境提供的是「沒有障礙的治療」,有些病患明明已經需要呼吸照護,或已癌症末期,但他就是要洗腎,即使醫師建議洗腎沒有意義,病患、家屬也不認同。

針對此問題,台灣腎臟學會近幾年也努力與健保局達成共識,希望健保排除同時有兩個器官衰竭,或是癌症末期、呼吸照護等病患的洗腎給付。

除了嚴重創傷、休克、大量出血等造成的急性腎衰竭之外,痛風、藥物濫用等,也都可能使腎臟功能喪失,引起慢性腎衰竭。江守山指出,洗腎人口攀升的原因與民眾愛吃中草藥的習性有關,以新光醫院臨床病人為例,洗腎患者中,約有1/5是中藥腎病變,其中六到七成為中藥成分馬兜鈴酸引起。

幸好衛生署於民國92年11月起禁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材,江守山說,馬兜鈴酸禁用之後,中藥腎病變的病人已經下降,他估計5~10年後會降到二到三成。

此外,台灣人口老化的現象與日本相似,洗腎人口增加也與此息息相關。10年來台灣70~80歲的洗腎人口增加9倍,60~70歲者增加7.8倍,但40歲以下者,卻一點也沒有增加,可見人口老化促使洗腎人口增加。

蔡哲嘉則分析,國內沒有較大型的篩檢,因此許多腎功能衰竭者無法被早期發現,反觀美國的腎臟病篩檢已經落實到社區。全面篩檢需注意老年人的利用率,有些老年人不懂得利用篩檢,相關單位應想辦法增加高危險群的篩檢率。

三劍客與尿毒症息息相關

糖尿病患增加也是洗腎人口急速上升的原因。蔡哲嘉指出,目前在國外,糖尿病已是腎衰竭的頭號原因,在台灣則占居第二,糖尿病盛行率逐年上升,洗腎族群也隨之增加。目前糖尿病患約占洗腎病患的三成六,與高血壓、慢性腎炎,並列形成尿毒症的「三劍客」。

江守山說明,糖尿病患一旦血糖沒控制好,初期會造成腎臟肥大,10幾年後就會引起蛋白尿、血壓上升、腎功能衰退,最後演變成尿毒症;而高血壓則會導致血管硬化,使得腎絲球缺氧而硬化,時間久了也會變成尿毒症。

由於糖尿病、高血壓可能引起腎衰竭,所以大部分的腎衰竭病患是由一般內科等非腎臟科醫師來照顧,但是當腎衰竭到了某一嚴重度,需要更專業的照顧,就應轉介到腎臟科。然而,很多患者常常到了需要洗腎的地步才被轉介到腎臟科,因而錯失更專業的治療。蔡哲嘉呼籲,正常肌酸酐約為1.5mg/dl,若高達4 mg/dl時就應轉介到腎臟專科。

至於另外一個造成尿毒症的主因——慢性腎炎,大多為不明原因造成,有可能是急性腎炎沒有根治,或是免疫功能的疾病引起,也可能是藥物或重金屬傷害,導致腎機能漸漸受損。

醫界也高度懷疑鉛、鎘等重金屬對腎臟產生的危害。江守山說,從台灣洗腎患者分布的情形來看,可發現南部的患者比台北多了一倍。今年已經有一個針對南、北洗腎病患進行的對照研究,以瞭解南部地區的重金屬污染問題,是否真的會導致較多的洗腎病患。

夜尿過多或尿量少
提防腎衰竭

無論是什麼原因造成腎臟機能受損,過程往往無聲無息,對病患來說也幾乎「不痛不癢」,醫師提醒,從初期的小便異常開始,就應小心追蹤。

夜間多尿、尿量過少、水腫等都是腎功能衰竭的警訊。蔡哲嘉說,一般人每天正常尿量約1200~2000cc;腎衰竭早期到中期會夜尿多;到了晚期,心臟功能下降,小便量也減少,通常須以利尿劑治療;病情若嚴重到引起鬱血性心衰竭、肺水腫,就得洗腎。不過,有部分病人不會出現水腫症狀,除非做尿液或血液檢查,否則無法得知。

另外,平日感冒、頭痛就亂服止痛藥者,也須特別小心。江守山表示,止痛藥成分對腎功能的危害大,要吃止痛藥得先檢查腎功能,掂掂自己的斤兩,看看是否有本錢亂吃止痛藥。

慢性腎衰竭一般是不可逆的,為避免憾事發生、後悔莫及,最好定期檢查腎功能,蔡哲嘉建議,40歲以後定期做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篩檢,高危險群須控制好血糖、血壓,避免加速腎病變;有「三高」問題、腎病家族史者,建議3~6個月進行1次尿液及血液檢查。

替代療法不可怕
生活可如常

通常腎功能衰退到尿毒症的階段,需要藉助洗腎來維持代謝的機能,一般人認為,踏上洗腎這條路就是「不歸路」,不過洗腎不見得需要洗一輩子。50歲的賴小姐在4個月前腎功能檢查一切正常,4個月後卻被宣告得了尿毒症,由於是快速進行式腎炎,經過緊急洗腎、類固醇等藥物治療,腎功能快速恢復,不久後即可出院。

江守山指出,急性腎衰竭約有1/3可在短期洗腎後恢復腎功能,但是嚴重慢性腎衰竭就必須進行腎臟替代療法,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是換腎。

透析就是通稱的洗腎,多數人聞之色變。蔡哲嘉表示,腎衰竭是不可逆的過程,尿毒症到了某一階段,就可能危害全身器官,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洗腎是必要的處理方式,但沒有想像中可怕,只要在預定血液透析前1個月做好血管通路,就可順利洗腎;不過,有些人排斥正規療法,直到身體不舒服才做臨時血管通路,反而容易引起併發症。至於腹膜透析,因為對患者的生活作息來說較具彈性,也是值得考慮的洗腎方式。 

江守山表示,每年洗腎病患和呼吸照護病患的花費都占健保支出最大的兩塊,但是洗腎讓這些人可以正常工作、出國旅遊,維持優質生活,是相當值得的付出。如果不想進行透析治療,那就得換腎,但是換腎要憑運氣,不一定每個人都可如願以償,也就更凸顯平時保養腎臟的重要。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