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基金",共有563筆資料

千禧世代,憂鬱比例高!原因出在……

還以為Y世代(千禧世代)年輕人都是草莓族嗎?一項研究可能顛覆你的想像!根據一篇2018年1月發表於《心理學公報期刊》的研究指出,Y世代的年輕人處在比十年前更高的憂鬱、焦慮和自殺意念水平中,而這可能不是因為抗壓力差和嬌生慣養導致,而是與Y世代年輕人追求完美的特性有關。
2018-03-14

吃快易兒童肥胖、吃慢易蛀牙! 請給學童足夠的吃飯時間

董氏基金會2017年底調查3~12歲孩童用餐時間,發現半數孩童待改善!有二成一孩童吃太快,每餐不到20分鐘;另外二成七則是吃太慢,每餐超過35分鐘以上;更有3%的孩童吃超過1小時。
2018-03-07

校園情緒教育在推動上出了什麼問題?5個原因,讓「心理健康促進課程」陷入難產!

究竟台灣的校園心理健康促進缺了什麼?在「從邊緣到主流」校園心理健康促進實務研討會第二天的「校園心理健康促進的資源地圖」關鍵論壇裡,台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台灣應用心理學會、張老師基金會及台灣諮商心理學會等六個單位在座談中分別指出,缺乏跨部會的政策、校園諮商老師不足、學校上課時間有限、心理健康疾病的汙名化及「心理健康」定義不明確等5個原因,是讓「心理健康促進課程」陷入難產的主因。
2018-03-04

戴手套倒水、綁沙袋跳繩,「老化體驗課程」讓學童更懂老!

中國人常說,「含飴弄孫,安享晚年,不亦樂乎!」但實際調查卻發現,雖然超過75%的祖父母都會經常主動關心孫子女,但反過來,會主動關心祖父母的孫子女卻僅佔48%,不到一半。為此,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特別規劃了「學童體驗老化方案」,期望能透過系列課程,跨越世代隔閡,讓學童更「懂老」,拉進學童和阿公、阿嬤的距離。
2018-03-03

想存養老金?中年後的投資理財要用對方法

最新統計顯示,國人平均壽命達80歲,許多人步入40、50歲後,開始盤算起老年生活,有著「錢恐怕不夠」的憂慮,想趕快投資來賺錢,不過專家建議,40歲之後的投資應保守,尋求風險較小的方式來理財,以免連基本的老本都賠進去。
2018-03-01

夏季生產的孕婦,容易罹患產後憂鬱症?

生產季節也會影響產婦心情?根據一篇2017年10月發表於《美國麻醉醫學會年會》的研究指出,在春季或冬季生產的女性,其罹患產後憂鬱症的風險較低。
2018-02-08

女性較男性多活6.6歲,失去老伴的生活,如何度過?

根據內政部統計,2016年我國女性平均壽命為83.4歲,男性平均壽命為76.8歲,女性較男性高6.6歲。夫妻兩人若不能一起白頭到老,女性晚年該如何規劃自己的老後生活呢?
2018-02-06

地中海飲食、充足睡眠,改善「失智」,從改變生活做起!

「奶奶都不記得我們了!」面對至親的家人失智,藝人小S難掩悲傷,昨日深夜在臉書直播時,忍不住崩潰痛哭。由於失智症目前無藥可醫,因此不少患者和家屬在被醫師告知罹患失智症後,常猶如晴天霹靂般難以接受。然而,這幾年國內外不少研究都顯示,失智症其實是一種「生活病」,也就是說即使已經罹患失智症,只要改變生活型態,養成運動、睡眠充足的好習慣,搭配地中海飲食,多吃蔬菜、少吃肉,就能延緩,甚至改善失智症狀!
2018-01-15

55歲前從工作出走,需要什麼當後盾?

不少現代人為追求高品質、高享受的生活,常一領到薪水就買名牌行頭或吃喝玩樂,淪為月光族,更別說有餘錢投資未來……但少了健康和財務當後盾,退休後想環遊世界或追求夢想,可能終將成為泡影!「我退休後想環遊世界!」「我退休後想搬到鄉下種花養鳥,過清靜的生活!」退休,多麼令人嚮往的日子!不用再面對忙碌的工作、不必再擔心孩子的學業,可以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生活。可是,要過這樣的生活,你準備好了嗎?
2018-01-15

除了勞退,還能靠什麼養老

沒有錢卻活得很長,對退休的人而言,是最恐怖的一件事!根據調查,退休後,有44%的人最擔心「錢不夠用」,若錢真的不夠用,人人期待的退休夢想,到底是精彩生活的開始,還是另一場人生惡夢的開場?每每看到電視上出現綠色山林中白牆紅瓦的洋房,總夢想自己退休後,一定要過著像彼得.梅耶在《山居歲月》裡一樣悠閒的步調,以慰勞自己辛苦大半輩子的生活……但看看銀行的存款,你覺得足夠支應退休後20年的開支嗎?
2018-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