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聰明醫療 皮膚疾病 酸性體質的人易皮膚癢?到底為何皮癢難耐?

酸性體質的人易皮膚癢?到底為何皮癢難耐?

出處/ 2004年7月/第218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6537
收藏 瀏覽數 : 6537
酸性體質的人易皮膚癢?到底為何皮癢難耐?

有人說酸性體質的人較易皮膚癢,這是真的嗎?是什麼讓「癢」這個不速之客翩然而至?是生理機能出了問題,還是受日光、金屬、化學添加劑,甚至身旁的花草所誘發,找出潛藏的原因,才能告別致癢危機。

你是否每到夏天,常會莫名其妙感到癢,有時找得到元兇,譬如蚊蟲;有時合理懷疑是流汗造成的;但有時,怎麼想也想不透,好端端坐在家裡吹冷氣,怎麼這也癢、那也癢?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余幸司博士說,「全世界研究癢的生理學者非常少,癢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它的病理機轉很複雜」。他引用340年前科學家Samuel Hafenneffer為癢下的定義:癢是一種能誘發搔、抓慾的不愉快感覺。

C纖維負責感知「癢」

人體皮膚由表皮、真皮與皮下組織所構成,具有保護身體免受外力傷害、調節水分、防止細菌和真菌侵入體內、防禦光線、物理或化學刺激等功能。

皮膚最表層,位於表皮與真皮交界處,有個癢的接收器,稱為自由神經末端(free nerve ending),連結此接收器有條最小的神經,即C纖維(C-fiber),負責感知癢覺。C纖維(C-fiber)就像寬頻網路光纖,具有傳導癢的功能,不論是物理性或化學性的刺激,C纖維一收到訊息,旋即往脊髓上傳,直到腦部,當腦部中樞收到癢覺,便會發出訊號,促使身體各部位反應,如不斷抓或搔發癢的部位。

如同其他感覺一樣,「癢」也是身體發出的訊號,「它告訴你something wrong(可能哪裡不對勁了),」台北榮總皮膚部主任劉漢南強調,只要找出原因,70%的癢,可以解決。

揪出皮癢因子

劉漢南從內、外在因素區分導致癢的原因:

■外因性:好比毛蟲爬過身體、蚊蟲叮咬、隱赤蟲等外在因素造成,「星期一的門診最多這樣的病人,脖子、臉上、耳朵、手腳是主要發癢的部位,」劉漢南觀察並建議,假日出外踏青的民眾,最好多些裝備,長褲、長袖上衣、戴帽子或擦防蚊液。至於接觸性皮膚炎或過敏性皮膚炎,則是接觸到不當物品造成急、慢性的過敏。

■內因性:多為體質或體內器官病變所致,如腎臟功能不全,腎功能差進而影響代謝,代謝物殘留會引發癢,「這必須照紫外光,把代謝物打碎,才能止癢,」劉漢南解釋。另外像肝臟膽汁滯留,膽紅素堆積在皮膚、缺鐵性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癌症、何杰金氏症等疾病,也會引發癢。

曾有位老先生,全身發癢,看不出病因,劉漢南幫他做尿液檢查,發現尿液裡有潛血,轉泌尿科進一步檢查始知,老先生罹患最早期的膀胱癌。劉漢南強調,癢經治療後仍沒改善,就必須檢查是否有其他內在疾病,找出主因,徹底治療。

曾受邀至國際癢學會演講的台大醫學院皮膚科學教授余幸司提醒,神經病變也會引發癢,如腦中風引起的中樞神經病變等。「有些腦瘤患者,因神經傳導通路上可能受到微小損傷,也會導致癢,」。

酸性體質非元兇

有些人對癢特別敏感,拚命抓,愈抓愈厲害,「這時引起的搔癢稱為神經性皮膚炎,」劉漢南說,比較神經質的人有時無法控制發癢,愈抓愈嚴重,需要醫師協助找出病因,實在找不出,才歸因為心理性或身心症的癢。

至於「酸性體質」是否導致發癢,皮膚科醫師不以為然,「有些人的確因體質容易發癢,像我的體質容易得牙周病,即使很努力做好口腔清潔,這跟基因或體質有關,可是我們不談什麼酸性體質,」劉漢南回應。

皮膚癢除了從內、外因素區分外,余幸司也簡單歸類如下:

▓急性癢:癢感大約數秒至數週,多為蟲刺咬。

▓慢性癢:癢感可持續數週、數月,甚至數年,易受情緒、壓力、環境,如熱濕、乾燥等影響而惡化,如蕁麻疹。

▓無法忍受、非常頑固的癢:這類癢治療很困難,需要藥物、非藥物、精神(心理)、復健等多管齊下,全方位治療。

▓易發癢的膚質:有些人皮膚非常敏感,僅微小碰觸就非常癢,如異位性皮膚炎,多屬體質性因素。 

▓皮膚病變:可能在癢的感受器處產生皮膚病變,導致發癢。

▓癢傳導路徑異常:當神經在傳導路徑上發生問題,傳導不順或碰到異物都會導致癢。

▓中樞性的癢:無皮膚感受器、傳導途徑的問題,也無神經病變,卻有尿毒症、肝病(膽汁)等,其代謝物殘留在皮膚、血液內,使腦部中樞感到癢。

▓精神性的癢:純粹精神上的感覺,病人聲稱好像蟲在爬,非常癢,可是卻檢查不出問題。

「癢需要媒介物質,如組織胺、前列腺素E2,因此治療上常使用抗組織胺藥物,但若不是這類物質引起的癢,治療上較為棘手,」余幸司提醒,發癢的原因很多,有時須一段時間才能找出原因,若醫師給的藥兩星期內沒有效,最好回診跟醫師討論,繼續找出病因。

4類夏日常見搔癢皮膚病

夏天常見的搔癢皮膚病很多,以下介紹4種夏日常見的搔癢皮膚病,若能知道感染途徑或病因,可更有效地預防,過個清爽舒暢的夏天。

1黴菌感染

台灣盛夏高溫溼熱,環境不通風易長黴菌,當汗液浸漬皮膚,易導致皮膚表面感染,引起毛囊炎或皮癬等。常見的皮癬菌症,包括足癬(香港腳)、體癬、股癬、頭癬、指甲癬。此外,念珠菌症也很常見,如尿布疹、主婦手(手指頭的間隙若沒保持乾燥,極易受黴菌感染)。

文未完,全文請見紙本雜誌。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付費會員登入可線上瀏覽全文。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