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肝膽腸胃 順「便」一下,「便祕」不再來!

順「便」一下,「便祕」不再來!

出處/ 2002年3月號/第192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3363
收藏 瀏覽數 : 3363
順「便」一下,「便祕」不再來!

便祕可說是最難處理的症狀之一,說大病又不是,說問題不大又十分擾人,它已成為愈來愈多現代人所共有的「小毛病」。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經常處在繁忙、壓力大的環境下工作,加上沒時間料理三餐,長期外食又少攝取纖維質食物,於是「便祕」就成了現代人常見的困擾之一。

什麼樣的情況才算是「便祕」?通常每個人的排便習慣不盡相同,有人是每天3次,也有人每週才3次,但都屬正常情況,如果排便次數每週少於3次,排便時又需要特別費力,甚至排便完仍有解不乾淨的感覺,那就是便祕了。
便秘雖然不是什麼大病,但它卻可能會誘發痔瘡等肛門疾病,甚至有些高血壓患者,會因為便秘排便過於用力,而誘發中風或心血管疾病的悲劇。

生活習慣不良易引起便祕

便祕的發生通常是因為無法正常排便,使得糞便停留在腸腔內過久,造成糞便乾硬而排便困難。形成便祕的原因很多,以生活習慣不良最常見,以下是造成便祕的原因:

1.因生活習慣不良引起:長期臥床或缺乏運動、抑制便意、偏食、食用過多肉類又缺乏攝取纖維食物等。

2.因身體疾病引起: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腎功能不良、過敏性結腸症候群、多發性硬化、紅斑狼瘡、痔瘡、肛裂與結腸癌等,都可能引發便祕。

3.藥物導致的副作用:許多藥物會抑制大腸蠕動,例如有些止咳藥、鎮靜劑、利尿劑、降血壓藥物等。

4.因情緒困擾引起:憂鬱、心理壓力、情緒低落、緊張、或遭遇重大變故等,都可能導致便祕。

便祕易引起的併發症

因為排便不順暢易使人情緒不佳,同時出現口臭、食慾減退、頭痛等問題,並且便祕久了也會引起各種併發症,如:

1.肛門失禁:因為直腸過量儲存糞便,使得壼腹部無法承受而泄漏出來,這個現象叫遺屎。遺屎因為稀爛如泥,常被誤以為是腹瀉,如果使用止瀉藥,結果病情反而會更嚴重。

2.肛門裂傷:硬便若勉強通過肛門,會造成肛門裂傷與流血,若不積極治療,會一直持續到肛門失禁發生,而且持續性的肛門裂傷,會使淋巴液回流不良,在肛門周圍形成贅肉或贅皮。如果肛門裂傷變深,使內括約肌暴露在肛門裂傷的底部,會形成肛門潰瘍,進一步還會引起肛門膿瘍的現象。

3.大腸憩室症:因為大腸為了移動硬便,使得腸壁肌肉層負荷太重而變厚,當大腸收縮時,腸道內壓力會異常升高,造成腸壁薄弱處向外突出而形成憩室,可能引發憩室炎、腸穿孔、腹膜炎、敗血症等外科急症。

4.直腸脫出:經常無效的用力排便,導致肛門黏膜外翻,嚴重者會直腸黏膜脫出肛門外,亦即脫肛。

5.痔瘡:肛門黏膜在出生時原本有一種充滿了小動脈、小靜脈及微血管的組織,因種種原因逐漸的脹大,又因支持組織的退化,於是逐漸隨著每次排便而向外突出形成「痔」,因為經常引起肛門疼痛、坐立不安或出血,就叫作「痔瘡」。 
    

大腸水療可以治便祕?

近年來大腸水療法相當盛行,但醫界卻有兩極化的看法。有人認為大腸水療法目的在清除宿便,有助於健康,更可美容、養顏兼塑身。不過,也有人認為大腸的糞便在清除後,小腸還是會有糞便進入,所以不可能完全清除乾淨。

大腸水療法有一些潛在的危險,心血管疾病、肺氣腫等疾病患者及孕婦並不適合使用。便祕患者想接受水療前,也應先找專科醫師評估造成便秘的原因,如果是身體疾病所引起,也不適合以水療法治療。

如果有排便困難,應該要多攝取纖維質、水分,並多做運動,才能使腸道的蠕動恢復正常,而不是只藉水療法防止便祕發生。

忍便是身體健康的大敵

形成便秘的原因很多,宜先評估病因,千萬不可亂買成藥,尤其是瀉藥。便祕是一種已經習慣化的症狀,因此要治療便祕,應從改善飲食和生活習慣著手。

飲食方面應多攝取纖維食物(如蔬菜、水果、麥片、糙米),幫助腸內有益菌的生長,並刺激腸道蠕動,自然大便就容易排出;同時多喝水也是幫助腸胃蠕動的好方法。

在生活習慣上,不論是否有便意,每天早上應在固定的時間上廁所,養成排便的習慣,讓腸子產生一定的規律,就算沒有排便,也要耐心坐在馬桶10分鐘,排便時可將身體往前傾,增加腹壓來促進排便。

便祕的人當中,有不少是因為忙碌,所以儘管感覺有便意,也會忍著不上廁所,久而久之就變得排便困難了,尤其是女性有這種傾向比較強烈,因此有便意忍著不排,實在是一大禁忌,請務必記得,不管什麼場合,硬著頭皮「忍便」是「身體健康的大敵」。如果從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著手,還是無法改善便祕的情況,就應借助專科醫師的診治。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