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健康",共有537筆資料

憂鬱、焦慮?暫停使用FB、IG等社群媒體一週,有助心理健康!

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全台青少年不論是平日或假日使用超過兩小時的網路活動,前五名均有「瀏覽社群網站」。根據《網路心理學、行為和社交網絡期刊》研究,停止使用社群媒體一週,將顯著改善憂鬱及焦慮,對幸福感也有正向影響。專家也傳授3個步驟,漸進式「減少社群媒體使用的時間」,為生活注入新活水。
2022-07-18

3動作檢測髖關節靈活度 幫女性呵護膝關節健康

在日本每5人就有1人膝蓋感到疼痛,約有500萬人有髖關節困擾。女性天生肌力較弱,更易有髖關節和膝關節問題。疼痛發生前,持續進行伸展操能抑制惡化,將收縮的關節和肌肉拉開來,提升肌力和體力。現在就參考圖示的「湯瑪士測試」來檢視髖關節是否健康吧!
2022-05-06

職場壓力影響心理健康 5招紓解新冠疫情帶來的焦慮

近期台灣新冠病毒感染人數大增,多所學校改為線上課程,企業也重啟分流或居家上班,民眾的心情再度隨著疫情變化起伏。在充滿壓力、焦慮的防疫生活中,雇主如何促進職場心理健康?上班族又能怎麼釋放壓力,提升效率?
2022-04-28

自覺年輕有助減緩老化壓力.避免健康惡化 更感幸福

發表於《心理學與老化期刊》的德國研究指出,在同年齡層中,感覺自己較年輕的人會比覺得自己老的人有更多幸福感、更好的認知功能、同時減少發炎症狀、住院風險也較低,甚至更長壽。
2022-04-08

甲狀腺功能疾病常發生於春季?不妨趁早制定身心健康計畫

2019年希臘雅典大學醫學院學者透過蒐集google關鍵字及數據分析發現,甲狀腺功能減退疾病與季節有關連,常發生於春季。因此,在最有生機與活力的時節,除了打疫苗對抗新冠病毒,不妨想想怎麼為促進自己的身心健康制定行動計畫。
2022-03-13

防慢性病年輕化 三所大學成功幫學生打造健康體位 也提升防疫免疫力!

新冠疫情持續,除了做好防疫措施,董氏基金會提醒,許多慢性病及代謝症候群的發生漸趨年輕化,大學透過「教育」與「環境支持」能幫大學生更健康!且看嘉南藥理大學、元智大學、景文科技大學是如何透過策略活動成功「減少大學生含糖飲料攝取量」、「幫學生控制體態」,「鼓勵大學生早睡早起」。
2022-02-17

收到保健食品禮盒,有無國家健康食品認證到哪查詢?

農曆春節剛過,親朋好友來訪免不了帶上年節禮盒傳達祝福。若身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病友,面對各式宣稱能強身保健的健康禮盒,如滴雞精、維骨力、鈣片、魚油、膠原蛋白等是否真能「越吃越健康」?又該到哪查詢是否有衛福部查驗許可的「健康食品」認證?
2022-02-15

網路上與他人有正向互動的青少年較不孤單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期間,為了防疫,父母在家工作、孩子於線上上課,無形中增加網路使用時間,師長擔憂孩子網路使用時間過長影響睡眠、學業,甚至影響心理健康!不過一份研究指出:就心理健康而言,網路使用上互動的品質,比使用時間量更重要!
2022-01-24

孤獨是日趨嚴重的健康流行病,當心蠶食健康

你覺得孤獨只是種感受,只要學會共處,就沒什麼大不了?事實上,長期感到孤獨會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孤獨會提高壓力荷爾蒙,造成身體發炎症狀,增加罹患心臟病、關節炎、糖尿病、失智症的機率。另外,孤獨也與憂鬱、焦慮、甚至自殺有高度關聯。近兩年防範新冠病毒蔓延所採取的隔離與封城措施,也使得孤獨問題變得更嚴重,讓許多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更加惡化……
2022-01-04

5~17歲孩子每天應運動1小時!親子如何選運動放電、增身心健康及抗壓力?

童年是建立運動習慣與體格發展的重要階段,研究發現運動不僅能幫孩子長高、有更好的體能,也有助減輕青少年的焦慮和憂鬱症狀。假使青少年時期缺乏運動,成年後的心理健康亦受影響。對成長中的孩子而言,學校每週僅兩節體育課,運動量易不足,身為父母,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
2021-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