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健康",共有537筆資料

男性為了讓伴侶感到幸福,可以忍受痛苦折磨

你快樂,所以我快樂?調查顯示,男女相處時負面性格似乎扮演相當重要成分,不管是男性與女性都會受到負面性格影響,不過這項研究最驚人的結論是,男性在令女性伴侶感到快樂幸福時,自己可以忍受痛苦折磨,但女性則必須要自己感到快樂時,才能夠令伴侶也感到快樂!看來王菲「你快樂所以我快樂」這首歌的歌詞要改一改了。
2018-03-09

非全職大學生較不易取得支持服務,需要更多關注

非全職大學生或未讀大學者若憂鬱症發作,相較於全職大學生,較不容易取得來自學校提供的健康保險、專業精神衛生醫療與支持服務,因此這群人的精神健康問題和治療需求,應獲得更多檢視和注意。
2018-03-07

不只母親,父親的憂鬱也會影響孩子

不少研究指出,相對於女性,罹患憂鬱症的男性較少尋求協助。然而,一篇發布於《刺胳針精神病學》的研究卻指出,父親患有憂鬱症可能會增加青少年發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
2018-03-07

緊密的鄰里凝聚關係,有助預防老年人憂鬱

遠親不如近鄰?根據一篇發表在《美國老年醫學會期刊》的研究指出,增加鄰里的凝聚力,有助於預防和處理老年人憂鬱症狀及自我忽略問題。
2018-03-07

聚焦校園安全,就從擴大校園的心理健康教育開始吧!

由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台灣精神醫學會、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聯會與董氏基金會等,共68個心理健康團體於台北實踐大學進行「2018 年心理健康促進聯合研討會:從邊緣到主流─校園心理健康促進實務」。研討會第二日,現場數百位校園心理健康實務工作者齊聚一堂,分享自身實務經驗與提出建言。
2018-03-04

校園情緒教育在推動上出了什麼問題?5個原因,讓「心理健康促進課程」陷入難產!

究竟台灣的校園心理健康促進缺了什麼?在「從邊緣到主流」校園心理健康促進實務研討會第二天的「校園心理健康促進的資源地圖」關鍵論壇裡,台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台灣應用心理學會、張老師基金會及台灣諮商心理學會等六個單位在座談中分別指出,缺乏跨部會的政策、校園諮商老師不足、學校上課時間有限、心理健康疾病的汙名化及「心理健康」定義不明確等5個原因,是讓「心理健康促進課程」陷入難產的主因。
2018-03-04

為何學校缺乏學生的情緒教育?專家點出問題出在校園心理健康人員不足!

學生自殺案件時有所聞,2017年9月,一名入學僅五天的北一女新生,選擇從住家頂樓一躍而下,結束生命。新聞上也曾報導就讀國小的學童,因為和父母發生爭執而衝動自殺,難道台灣的情緒教育出問題了嗎?學校心理健康課程是否太少?對此,中華心理衛生協會深入調查,發現超過五成的受試者認為,校園普遍缺乏心理健康課程,可能和校園缺乏心理健康專業人員有關!
2018-03-03

校園感情暴力、傷害及霸淩等接二連三發生,怎麼辦?專家:與其善後,不如重視預防教育!

近來台灣校園發生多起事件,都與學生心理健康與否有高度的關連,包括學生感情暴力、傷害、自殺及霸凌等。每次事件總會造成社會大眾關注的新聞,事後各單位也不停地處理及補救,但類似的校園心理健康問題層出不窮,常在不久後又有憾事發生。
2018-03-03

台灣首次大型「心理健康促進聯合研討會」!68個團體,齊心為「校園心理健康」發聲!

2018年3月3日,台灣首次集結68個心理衛生團體在台北實踐大學,進行「2018年心理健康促進:從邊緣到主流─校園心理健康促進實務」大型研討會。這研討會緣自於2017年,由董氏基金會、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台灣精神醫學會、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及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等單位,聯合發起「國家心理健康促進建言」。
2018-03-03

從便便看健康隱憂!一分鐘檢測腸道健康

研究指出,消化功能受損,不只會引起腹瀉、便祕和息肉,也會導致免疫力降低、身體機能衰老、慢性疲勞、過敏等慢性病。如何知道自己的消化功能好不好呢?沒有每天排便代表腸道不健康嗎?本文教你如何從糞便的形狀和顏色,檢視腸道健康!
2018-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