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熟齡照護 退休準備 沒千萬怎養老?及早規劃不煩惱

沒千萬怎養老?及早規劃不煩惱

出處/ 2012年10月號/第309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8664
收藏 瀏覽數 : 8664
沒千萬怎養老?及早規劃不煩惱

隨著少子化、社會高齡化,想要享受晚年生活,在物價齊漲的年代,到底要存多少錢、做好哪些準備,才能安心退休?


2010年臺灣的總生育率為0.94人,成為全球不生小孩名列第一的國家,更糟的是,經建會推估再過13年,到2023年時,臺灣人口甚至會出現負成長。「少子化」加上「高齡化」,導致年輕一代未來養老可能少掉一項重要的經濟來源,迫使上班族警覺退休安養問題,也開始擔心:萬一錢花完了卻還沒死,怎麼辦?

 

此外,女性更須警覺這個問題。女性比男性長壽,加上熟齡一族常必須照顧上下兩代,全球性「老年女性貧窮化」趨勢愈來愈明顯,所以女人比男人更要有長遠打算,否則老年生活品質堪憂。

 

退休後維持基本溫飽
1個月1萬五可足夠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林由敏表示,上班族要存多少錢才夠退休使用,端賴希望過著哪種生活水準來推估,如果只希望過著基本溫飽的退休生活,住在臺北市、高雄市,最低生活費為每月1萬5千元左右,如果住其他縣市,每月最低生活費不到1萬元就夠了。

 

據行政院主計處於2008年10月針對臺灣45歲以上的中高齡及老人,所舉辦的「中老年狀況調查」結果顯示,65歲以上老人裡,約有六成的人「與晚輩同住」,與配偶(同居人)同住者的比率竟僅占二成七,顯示臺灣老人絕大多數依靠子女養老。

 

跟晚輩同住,生活有照應,又能減輕退休後的經濟負擔,例如生病時的看護費用、水電支出、房租、伙食費等,都有晚輩分擔。甚至,部分晚輩還會每月給奉養金,即使老人的退休金準備不夠,也還有後援。不過,在少子化的趨勢下,子女恐怕無法在父母退休生活中,繼續扮演最主要的經濟支柱。因此,在做退休規畫時,必須靠父母自己自求多福。

 

想生活品質零落差
需有退休前七成收入

林由敏分析,若以平均餘命計算,上班族60歲退休後,約有22年的平均餘命,也就是說,至少需準備22年的生活費用。至於理想的退休金金額,根據世界銀行定義,退休後每月的收入至少需有退休前薪資的七成,才能確保退休後能享有退休前相同的生活水準。例如退休前月薪6萬元,退休後每月的養老金收入至少要有4萬2千元。

 

近幾年,隨著國民所得提高,退休方式也愈來愈多元化,例如移民退休或是居住在養生村、銀髮住宅裡。如果是選擇這兩種退休方式,就得事先評估總計的花費,包括當地的物價水準,再來規畫退休金理財計畫。

 

如果只求基本溫飽的退休生活,可參考主計處公布的每月最低生活費加以推估。以住在臺北市為例,假設一對夫妻有一戶自有住宅,每月合計3萬元花費,22年下來,就得籌措近八百萬元的退休金(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下粗略推估)。

 

林由敏建議上班族,應合理評估,並補足自己的退休金缺口,不要一開始就被媒體上提醒的千萬數字嚇到,打消了退休理財的念頭。缺口計算出來後,就可尋找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包括加入新制勞退金的自願提繳行列,或是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等,都是循序漸進完成退休理財的方式。

文未完,全文請見紙本雜誌。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付費會員登入可線上瀏覽全文。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