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專欄 葉金川 退休後老有所用,怎麼準備? 享受老後生活最積極做法就這1個

退休後老有所用,怎麼準備? 享受老後生活最積極做法就這1個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撰文/
瀏覽數 : 11952
收藏 瀏覽數 : 11952
退休後老有所用,怎麼準備? 享受老後生活最積極做法就這1個
根據內政部的人口統計,台灣2021年第一季出生約3萬5千人,死亡則超過4萬7千多人,這是自2020年中首度出現「死亡交叉」-死亡人數高於出生人數的情形之後,人口持續地呈現負成長,而且這個「生不如死」現象預估會持續擴大。
 
另外,國發會推估,2060年台灣65歲以上者將高達40%,另外有5%是15歲以下的依賴人口,也就是每55 個工作人口(青壯年)要養45個人(包括老人及小孩),撫養負擔越來越重。因此,我們要摒除所謂「養兒防老」、「老有所養」的想法,因為年輕人已沒有能力養這麼多人,老年人一定要為自己的老後生活做好準備。
 
在現代社會中,老年人到底可以做甚麼,不會成為負擔。要老有所用,到底可以怎麼「用」?

不拖累他人就是功德

要老有所用,最基本的要件就是保持健康、不要成為長期臥床的老人。
 
保持健康有很多做法,包括戒除菸、酒、檳榔、不要變胖及不要有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有B、C肝炎疾病者要積極治療,加上保持運動習慣,就可以避免60%以上會致死的疾病因子。
 
此外,邁入老年,最讓人擔憂的就是突然倒下去,變成需要長期臥床。會導致長期臥床的疾病包括腦血管疾病(中風)、失智、關節肌肉的下肢疾病、跌倒(髖關節骨折)、肌肉骨頭相關疾病等,這些疾病中,第一項是與高血壓有直接關聯的疾病,其他三類的預防都與運動有關,至於預防失智,則是可以透過維持三動-動腦、互動與運動,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運動還是主要關鍵。
 
因此,建立運動習慣,保持活力,不會拖累年輕人,就是功德無量。

保持勞動力

雖然現在65歲為法定退休年限,我們還是可以透過勞動有所「產出」。例如,有人退休後,擔任警衛、開計程車、做志工、當義警、義消、也有人幫忙看顧孫子等等。只要願意分配時間在勞動力,對於工作的選擇及從事的服務保有彈性想法,不管是時間、腦力、金錢、服務、都是一種產出,都是老有所用。

資產要活用

根據媒體報導,台灣現在的年長世代大多是擁有資產的,退休後,即使沒有固定收入,經濟可以說是無虞。但是,千萬不要只是”固守”資產,作為生病住院長照的「預備金」,守著錢卻沒有活用資產。
 
活用資產有很多方式,例如,如果擁有兩間房子,一間自住,另一間可以租人收租金。也可以嘗試近年倡議的「青銀共創」,也就是青年人與退休長者共事,例如做精緻農業、社區再造等,長者可以投資、共同工作,開創經濟產值。

好好告別與善終

多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如果我沒法醒來,不要串通醫師凌遲我!〉,文中,我交代兒子,如果有一天,我沒法醒來,不要任何管子和維生治療,讓我帥氣的離開,同時把我可以用的器官都捐贈出去。死了之後,也不要追思會,喪禮、墓碑、墓園,通通不要,將骨灰火化後,混合飼料後,灑到七星潭餵魚,並且象徵性的放一點點在合歡北峰。
 
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因為我怕萬一沒有準備好,匆忙間上路,該說的、重要的都沒有交代,只會徒增家人的煩惱。
 
很多人是生病之後,意識到需要安排自己的身後事,卻沒有能力交代或是來不及說就辭世了。所以,老有所用中最可以馬上做的「有用」,就是寫好遺囑、為自己的臨終做好決定。因為這是一定會發生、每個人都會走到的最後歷程,不管現在是幾歲都可以先規劃,及早安排好自己的後事,決定自己最後的醫療和埋葬方式,分配好財產等,可以讓家人省去時間煩惱,也能避免家庭紛爭。

「備」老不如 老「用」

很多人說,要有樂齡生活,就需要準備好「五老」-老伴、老居、老友、老本及老用。我認為,「五老」的前面四個都是為了要保護自己老年生活不會「悽慘」,但是,並不是缺了這些,老年生活就一定不快樂,而且這也不全是自己可以掌握的。
 
能夠自己創造、及最積極的做法只有「老用」。
 
老有所用,不光是指工作價值的用處,更有行動力的作法在於保持健康、妥善處理資產、臨終與後事。同時,要接受自己有的,保有正面積極的想法,活在當下,聚焦當下,就能自在享受老後生活。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