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女主角的工作焦慮,讓許多人有感而發,現實生活中,你也可能面對比電影情節更棘手的難題,導致焦慮纏身,遇到這樣的情況,除了急,也許你能參考以下5位身經百戰的職場悍將,看看他們如何駕馭突發事件、解除焦慮警報?
上班族在職場或生活中,面對突如其來的挫折、難題,壓力、焦慮襲身的狀況有如家常便飯,如何釋放壓力、解除焦慮,都考驗著當事人。然而,你也能選擇在焦慮發生的一開始,當機立斷解決它!
現代婦女基金會執行長張錦麗
焦慮處境:負責的標案出狀況,需自籌150萬
台灣警專副教授、現代婦女基金會執行長張錦麗在大學教書,是婦女保護工作的推動者,年過40攻讀博士學位,又身兼妻子、媳婦、媽媽等多重角色,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要處理,幾乎天天與時間賽跑。
張錦麗最常碰到的焦慮,是同時處理好幾件事,譬如:接近下班時,手頭忙著快截稿的稿子,還要準備明早的演講稿,沒想到,孩子突然發燒需送診,「這是最糟糕的情況,事情全都糊在一起。」
她記得最慘的一次是,執掌的基金會向政府標案,案子內容是基金會要在法院設立據點,提供受暴婦女法律諮詢等各項服務。標案前,多數董事都不贊成,但她覺得這是一個理想,要去執行,因此,排除眾議提案。結果,主辦機關告知無法提供原本估算的經費,基金會須自行貼補約150萬元。
這下子,政府臨時跳票,該如何善後,要撤案嗎?不撤案的話,就須自籌150萬元。當時,她在暨南大學讀博士班,除了警專每天例行的公事,博士班還要交作業與考試,基金會同事又不斷催促她下決定,焦慮之情不可言喻。
審視初衷、努力執行就對了
「1小時以內不要再打電話來,讓我想一想!」迫在眉睫之際,張錦麗告訴同事,讓她靜下心來仔細評估:「這件事是不是真的要做?是啊,這不是我們的理想嗎?但經費不夠,哪裡可以找錢?」後來,她盤算自己的存款,「最壞的情況是我自己拿錢出來嘛,要做得理想,就置之死地而後生!」
「事情沒那麼糟呀,為什麼狀況會失控?」這段過程中,她不斷釐清自己的目標、為何要做這件事,既然目標正確,只是怕賠錢,還是值得做,她下了決策後,安慰自己離隔天出發的時間,還有10小時可處理功課的事,心情不再焦慮,慢慢靜下心來處理手邊事情。
接著她告訴同事:不要有別人對不起我們之類的負面情緒,應先想怎麼把案子做好。後來,主管機關看到現代婦女基金會的認真,用別的案子補貼,基金會只自籌20萬元,完成了這項很有意義的事。
台大醫學院家醫科教授陳慶餘
焦慮處境:接辦新業務,卻被人誣陷染官司
身兼國家衛生研究院老年醫學組主任的台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教授陳慶餘,回想13年前調任省立台北醫院院長時,健保剛實施,醫院面對這項新的制度,須因應的事情很多,為了加強院方推動社區醫學與家庭醫學,挑戰很大,焦慮襲身是常有的事。
最難忘的經驗是,當時他推動外籍勞工體檢制度,卻被人寫黑函,檢舉與廠商合作有圖利之嫌,「我在公家單位做事一向很小心,但一個新制度推動,難免有人不平或眼紅。」他說。
那時狀況並不明朗,尤其剛從教育體系轉到行政體系,過去重心放在教學與研究,對於行政事務沒太多經驗,向有經驗的前輩詢問後,理解這樣的指控會讓名譽受損,且多數人認為他會被起訴,讓他更焦慮不安。
從內在肯定自己,坦然以對
如何從焦慮情緒中解放,陳慶餘認為「內在的力量」很重要。在他內心深處,始終有個聲音傳來:「我沒有親手蓋章核准這項文件,也沒有拿到好處,只是針對自己的專長,希望把關好外勞的體檢工作,提升醫院醫療品質,不是為己!」因此,他能以「自信、樂觀與真誠的心,坦然面對,也自認吉人自有天相,不會有壞的結果。」
此外,宗教也給了他很大的支持,讓他有毅力面對挫折,深信這是一種奉獻,藉此不斷增強信心。雖然祕書一度因偽造文書被起訴,但最後判決無罪,整件事也完整落幕。
報社採訪組長楊金嚴
焦慮處境:截稿前電腦壞了,版面恐開天窗
楊金嚴當了20多年媒體記者,目前是報社採訪部門的組長,白天採訪新聞之餘,還要掌握各單位的新聞動態,晚上進辦公室才是最忙碌的時刻,突發事件一來,滿頭包的情況屢見不鮮。
像之前立委選舉前一周的政見發表,請資深同事處理併稿問題,準備發地區版面的頭題。截稿前10幾分鐘,稿子卻未進電腦發稿系統,聯絡在外發稿的同事,卻手機不通,直接轉入語音信箱,上MSN也聯繫不到,他急了,「版面要開天窗啦!」
立即想備案,尋求援軍協助
心情忐忑不安的楊金嚴,為了緩和焦慮情緒,自己先到洗手間冷靜一下,再去茶水間喝口水,隨後告訴臉色慘綠的版面編輯,如果稿子還不進來,改發其他稿子當頭題。「這是經驗法則,要立即找備案。」他說。
幾分鐘後,記者的電腦上線,但發稿系統仍無法運作,只好透過e-mail傳進來,由於文章字數太長,要進行刪稿動作,還要顧及不同黨籍候選人的政見。這些事情都得在幾分鐘內做完,時間的急迫性可想而知。
當下,他坐在電腦前,先喝口水、深呼吸,才開始刪稿,略過不同黨派比重的問題,預備之後看版面回樣時再平衡。「從事新聞工作的時間壓力很大,但碰到這類問題,不能罵記者,一定是電腦或網路故障,他不會故意搞成這樣的。」
這時,如果旁人能提供協助,不妨請他們幫忙,譬如:把稿子印出紙本,請同事幫忙刪稿,回樣時,再看哪些地方不周全。「匆忙之際,要立即想到應變方式,然後調整自己的心境。」也因處理得宜,最後報紙總算順利出刊。
趨勢科技研發部資深經理Alan
焦慮處境:管轄的電腦中毒,導致全公司停擺
趨勢科技研發部資深經理Alan,目前主管垃圾郵件的防制,過去進行郵件系統運作維護時,最常面臨心急如焚的狀況是,郵件系統因垃圾郵件或病毒侵入,無法收發e-mail,導致每個人的工作停擺,尤其當每個同事都問他「何時可以收郵件?」時,焦慮情緒更嚴重。
Alan說,當時會因不瞭解情況,或同事催促而緊張,但既然瞭解問題核心,就去面對它吧!
抽離緊張環境,讓自己喘口氣
遇到問題不能解決而焦慮時,他通常會去喝口水、上廁所;如果需要解決的時間夠長,他會上上下下爬樓梯,甚至走出公司大門,到行道樹下透口氣,暫時抽離工作環境,「以免被『緊張』占據,然後,再想怎麼應對。如果已在處理,只是時間長短問題,就不要讓其他人影響自己的心情。」
身體工房執行長郭懷慈
焦慮處境:5分鐘後要開會,企畫案趕不出來
風潮唱片「身體工房」執行長郭懷慈的焦慮經驗是,企畫案已到延交的節骨眼,5分鐘後又要開會,這時該如何面對,帶著「完了」的沮喪心情進會議室嗎?
定下心,理出事情的輕重緩急
通常,她會自問:「真的嗎?我真的完了嗎?我真的一無是處嗎?」反覆問這3個問題,讓自己回神。接下來,定下心好好利用這5分鐘,專注在一件事情上,如果是要報告企畫案內容,先想好在會議上要提出怎樣的點子應急;如果企畫案跟會議無關,先想會議點子再說。
或許在會議中提出的構想不甚完整,這時,你可以報告:「這只是我暫時的點子,詳細作法還在構思。也許大家可以趁現在,針對我的想法提出討論,是否可行?有沒有要注意的地方?」先解決開會事情,等會再想另一件事。
打擊工作焦慮,過來人傾囊相授!
當焦慮襲身時,讓自己靜下心來思考很重要,5位受訪者一致認為,在焦慮當下,通常是迫在眉睫的時刻,讓人幾乎沒有時間做別的紓壓動作。其實只要掌握一些訣竅,就能從容面對讓你焦慮的事情。
◎ 現代婦女基金會執行長張錦麗 解除焦慮警報要訣:
1. 遇到期望做到某種目標,又無法達成的焦慮,建議你先「喝杯喜歡的飲料」,靜下心想想,釐清自己的目標、為何要做這件事。
2. 如果有家庭與工作兩頭忙的困擾,建議「分配的時間要切割,回到家就不碰公事」。
◎ 台大醫學院家醫科教授陳慶餘 解除焦慮警報要訣:
1. 焦慮當下要「專注」,瞭解壓力源、緊急問題是什麼,評估是否可放下手邊事去解決,另外,運動和好好睡一覺能讓人頭腦更清楚,更能專注於一件事。
2. 評估這事成功或失敗後該如何面對,有智慧地考慮事情的嚴重性,勿蠻幹,常想:「No pain, no gain(不勞則無獲)」,像他就是靠宗教的力量,靜下心來想解決之道。
◎ 報社採訪組長楊金嚴 解除焦慮警報要訣:
1. 遇到突發事件的焦慮,喝杯水、深呼吸,直接迎戰壓力源、不要迴避。
2. 如果旁人可以拉一把,就向他們求助。
3. 記者採訪工作常會面臨漏新聞的壓力,不妨想想:別人和我一樣怕漏新聞,漏了沒關係,明天再找獨家彌補。
◎ 趨勢科技研發部資深經理Alan 解除焦慮警報要訣:
1. 當焦慮問題產生時,先抽離當下的環境,到另一個環境喘口氣,如:洗手間,或逼自己出去走走、透氣,像安全島上的行道樹間,就是他最常去透氣的地方。
2. 把電腦重開機,提振自己的心情。
3. 再尋求解決之道,若本身能力無法應對,可向外求援。
◎ 身體工房執行長郭懷慈解除焦慮警報要訣:
1. 在辦公室準備一張「喜愛的放鬆音樂CD」,樂曲的音高與音域起伏不要太寬;焦慮時,帶上耳機、閉上眼睛聆聽、放鬆,思考也較不易有雜念。
2. 將手放在丹田處,做腹部深呼吸3次,做完手放在腹部自然吐納。接著兩手舉高至頭頂,進行氣功或瑜伽的「起式」,當身體有足夠氧氣時,可放鬆緊張心情,讓思考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