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專欄 葉雅馨 真正愛台灣的一群人

真正愛台灣的一群人

出處/ 《12位異鄉人,傳愛到台灣的故事》一書 
撰文/
瀏覽數 : 1576
收藏 瀏覽數 : 1576
真正愛台灣的一群人

10年(2001年)前,董氏基金會在高雄欲成立南部辦公室時,那時擔任高雄市衛生局長的陳永興大力協助,積極促成基金會能夠到南部服務更多民眾的美事。精神科醫師出身的他,後來也是基金會心理衛生組在工作上最佳的諮詢顧問之一。


曾經在7年(2004年)前的一次《大家健康》雜誌封面人物訪談中,我們聊到「夢想」的話題,那時他語氣堅定地說:「我當然仍有夢!」在場的任何人都可讀出,他想要為理想奉獻的那股執著。

 

去年(2010年)11月,我們參與他在東門教會舉辦的新書發表會暨感恩禮拜,在致詞中,他感性地說道,出書是想對過去的種種,做一個交代及告別。他說:「人生60以後已經進入最後階段,就是追尋生命意義、邁向死亡的階段。在這時期開始感受到死亡的必將來臨,開始思考這一生活著為了什麼?剩下不多的日子想做什麼?」

他也的確向自己60歲以前的種種告別,不同以往的社會、政治、醫療體系,公僕的角色,他選擇為信仰、為天主服務,到宜蘭羅東聖母醫院任職。就在他的新書發表後不久,11月底,我們到宜蘭羅東聖母醫院採訪他。那天,他帶我們彷彿走入羅東聖母醫院的時光隧道裡,敘說這家醫院動人、奉獻、傳愛的故事。

 

訪談中,聊到他與羅東聖母醫院的淵源,是在有一次參訪羅東聖母醫院時,無意間看到一張照片,畫面是幾十年間來台服務的異國已故神父的墓園,照片中每個墓穴各自安葬一位神父,唯獨最旁邊空了一個空位出來。他心裡快速閃過一個念頭:「也許,那個位置就是在等我吧!」我發現8年(2003年)前,那份在他心裡想要實踐的夢想,此刻又出現。

 

他說:當年那些義大利神父們,不辭辛勞飛越半個地球來到台灣服務,晃眼40、50年過去,最後甚至埋骨於此也在所不惜,而他不過從高雄到羅東,又算什麼遠呢?「只要心中有所感動,就算是到非洲也不覺得遠啊!」

 

今年(2011年)初,我們非常想為他在籌建老人專屬醫療大樓的事上,盡些棉薄之力,也有幾次討論,決定用文字出版書的方式,讓更多人看見、認同與響應。7月,陸續收到這12個讓陳永興院長感動的故事初稿與許多陳舊泛黃的歷史照片,開始著手編輯,希望分享這份感動。

 

這12個外國人,無私奉獻在台灣這塊土地的異鄉人,分別是:將一生美好時光都留給病人,生前完成8萬多件外科手術的范鳳龍醫師;對病人體貼,比台灣人更像台灣人的馬仁光修士;寧願到偏遠地區服務病人的前馬公惠民醫院院長何義士修士;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照顧著病人,創辦台灣第一所天主教護校的安惠民神父;把自己服務的地方,都視為家鄉看待的呂道南神父;一生繫念在啟智教育,創辦聖嘉民啟智中心的呂若瑟神父;為殘障弱勢服務,創辦惠民殘障服務中心的謝樂廷神父;守護貧苦病人超過半世紀的柏德琳修士;雖然身形高大,但病人形容他有顆慈母心,像母親般呵護病人的高安修士;為台灣山友打造安全避難山屋的巴瑞士修士;協助聖母護校升格為護專的傅立吉神父;將蘭陽民俗藝術推向世界的蘭陽舞蹈團創辦人秘克琳神父。

 

看到初稿,12位人物都值得單獨立傳出版,但是為了彙集成一冊,讓讀者更容易閱讀,我們在文字上有了取捨,從幾萬字的故事,精簡為7000多字左右,不足的地方,盡量用圖片及圖說示意,同時在每篇文末亦附上大事紀。

 

12個異鄉人與台灣的結識,有著相同的淵源,就是與天主教靈醫會、羅東聖母醫院有關,所以,書一開始,我們特別介紹了這個「無私無我、犧牲奉獻的精神」團體,書末也整理了羅東聖母醫院的期許與展望。

 

初稿原來的書名寫著「12位靈醫會會士的醫療傳奇」,的確這12位異鄉人像個傳奇,甚至如推薦序中門諾醫院總執行長黃勝雄所述,他們是傳愛的絕響,所留下的精神,除了感動也值得我們學習,甚至似乎他們比許多口說愛台灣的人還更扎實的愛台灣。

 

現在宜蘭羅東聖母醫院就傳承這樣的精神,守護著台灣後山。接下重擔的陳永興院長積極籌備在聖母醫院成立老人專屬的醫療大樓,希望有適合的硬體設備,提升老人家的醫療品質。這個計畫憑藉著他的熱誠、想望與行動力,我們知道一定會達成。

 

董氏基金會特別趕在聖誕節前夕,完成《12位異鄉人,傳愛到台灣的故事》之所有編輯印刷工作,讓它溫馨出版。曾有一次,陳永興院長對慈濟醫學院學生演講時說:「能做別人所不想做,但自己覺得最重要的事,就是我們台灣目前最需要的人。」正可為本書的精神做最後的註解。

(本文為2012年1月出版《12位異鄉人,傳愛到台灣的故事》一書的編輯後記)

 

※ 立即購買:12位異鄉人,傳愛到台灣的故事

關鍵字: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