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熟齡照護 老年疾病 家有肌少症老人,該注意什麼

家有肌少症老人,該注意什麼

出處/ 2017年9月號/第363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6703
收藏 瀏覽數 : 6703
家有肌少症老人,該注意什麼
家有肌少症老人,除了多運動、吃對飲食外,居家生活安全千萬不能大意,小心一跌不起。生活中該如何預防呢?台灣水泥董事長辜成允、歌仔戲天王「小明明」年初都因意外摔倒過世,而前行政院長唐飛、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也都曾在近年摔倒重傷。老人家「跌不起」,一摔可能就爬不起來,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許志成表示,「患有肌少症的老人,跌倒風險是一般老人的3倍」,顯示家有肌少症長輩時,全家都要更重視如何幫助長輩「保命防摔」! 
 
肌少症可逆轉
勤訓練,能提升老年人肌肉量

若肌少症會提高跌倒風險,家中確認有肌少症的長輩,除了改善飲食、維持運動外,是否有其他醫療方式可以協助?許志成醫師表示,目前有一些生長激素、荷爾蒙藥物,但尚無嚴謹的臨床研究確定它們對肌少症有效,而且使用這些藥物也有副作用,目前不建議民眾隨便服用,目前最具成效的方法是「運動和飲食的介入」。

若罹患肌少症,肌肉量可以回復嗎?臺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暨臺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治醫師詹鼎正說:「肌少症是『可逆的』,失去的肌肉量可以靠後天補回來。」,哈佛大學曾針對護理之家老人設置特別的健身儀器,如重量訓練時是微調公斤數,而非磅數,讓老人家做運動時不會太吃力,研究發現「有認真做重量訓練的老人,3個月後肌肉量就會長很多」。

詹鼎正醫師直言,「老人家容易得很多病,但並非都是老化的一部分,也有高齡卻還是健康的長者,我認識一位106歲阿公,一生沒用過健保卡,起床就是做運動2小時,現今還能雙手碰到地。」他說,「老,並非是藉口,重點是否願意多花心思、訓練讓肌肉恢復,雖然無法回到20~30歲的肌肉量,訓練期也比較長,但可讓自己維持比較健康的狀態。」

 
肌少症患者
跌倒機率高3倍

國民健康署資料指出,前年65歲以上老人事故傷害死因第一位是交通事故,第二位則是老人跌倒的每十萬人24.61人。2013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65歲以上老人,自述過去一年跌倒比率為16.5%,也就是約每6人中就有1人跌倒,跌傷且有就醫者比率為8%。家具旁、浴室、廁所是居家最常跌傷的地點,住處外則以路邊、有高度或坡度的地面最易跌倒。

近30年來,跌倒為臺灣老人第二大事故死亡的原因,跌倒引起的身體傷害,嚴重者如骨折或頭部外傷,會增加臥床率、罹病率和死亡率;部分有跌倒經驗的長輩則因害怕再跌倒,而自我限制行動,導致活動能力逐漸喪失。此外,有肌少症的老人,跌倒風險是一般老人的3倍,若家中有肌少症長輩,更要留心如何預防跌倒。

詹鼎正醫師指出,造成髖骨骨折最主要的原因是跌倒,髖關節骨折患者首年死亡率約20%,半數隔年內死亡,功能恢復者僅1/3,40%無自理能力,需有人看顧,約有20~30%需住到護理之家。因此,老人跌傷不僅造成身心上的痛苦,也會加重家人、照顧者負擔,應多加預防。

若家中有肌少症老人,許志成醫師建議,居家規畫上要有防跌措施,改善危險因子,最基本的是家中照明充足明亮,並在浴室放置止滑墊、加裝欄桿扶手等。

詹鼎正醫師指出,臺灣長照 2.0政策中即有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計畫,而肌少症、虛弱症在老人醫學領域愈發受到重視,也是因為這類患者可採取預防性照護措施,改善狀態、降低失能機會,不僅可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也能減低後續隨之而來的長照資源。
 

居家防跌這樣做

1. 居家保持適當亮度,如設置床邊小燈,至廁所通道設夜間壁燈,電燈開關處要有識別亮度。

2. 沙發、椅子不要太低、太軟,要有扶手設計。 

3. 清除動線上障礙物(雜物、家具等),並在家具尖銳處加上防撞條或泡綿。尤其電線要靠牆收好,與走道維持安全距離。 

4. 居家地板維持乾燥與防滑,長者臥室可採用木質地板,或鋪設防跌軟墊,以預防跌傷。 

5. 浴室要設置止滑墊,馬桶及浴缸旁加裝扶手,並降低地面與門檻的落差,也可在浴室內擺放不積水且防滑的椅子,讓長輩隨時使用! 

6. 床的高度要適中,讓長輩坐在床上時,雙腳可以平踩至地面。

7. 樓梯要裝欄杆及防滑扶手,階梯面要寬闊,階梯的高度不宜太高,階緣設置止滑條,且階梯面與階高面的顏色應呈對比。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網站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