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親子之間 親子溝通 後母真難為,教養習題如何解?

後母真難為,教養習題如何解?

出處/ 2008年8月號/第263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12523
收藏 瀏覽數 : 12523
後母真難為,教養習題如何解?

當繼親家庭漸漸興起,成為另類的家庭結構,這群「親親小媽」也忐忑地捧著「後母經」,在生育及教養之間,學著扮演稱職的母親......


據內政部統計,96年女性再婚率為10%,男性26.7%。估算結果,再婚男女超過3萬對,顯示繼親家庭已成為新興的家庭結構。然而,走入繼親家庭的問題重重,能否都有好萊塢電影《親親小媽》淚中帶笑的情節?在繼親家庭的男或女,該做什麼準備?

 

後母多艱辛?
怕被誤會偏坦、不用心

宛儀離婚後,3個孩子歸前夫扶養;她不久後與一位離婚的男人正遠同居,正遠的一兒一女與前妻同住,由他每月付贍養費。直到他的前妻因病過世,一兒一女前來投靠,宛儀立刻升格為後母。

 

雖然她與正遠感情穩定,但想到這2個「便當」,她陷入天人交戰。於是向親朋好友諮詢,有人認為疼別人的子女不如照顧親生孩子;也有人提出自己的孩子在別的女人照顧下過得很好等想法,經過百般考慮,宛儀終於卸下心防,接納2個孩子。

 

王娟因先生外遇而離婚,女兒歸丈夫撫養。幾年後她接受另一段感情,是帶著一兒的皓閔,她愛屋及烏把他的兒子當親生孩子看待。2年後,王娟的女兒回到身邊,皓閔的兒子原本備受寵愛,突然生活中多出一個妹妹、小媽也不再專屬於他,開始吃味。他認為小媽比較疼親生女兒,不像從前那麼愛他。也讓原本乖巧聽話、善解人意的孩子,開始變了樣,出現脫序行為,不僅常和她女兒吵架,還和王娟作對。

 

王娟為了不讓孩子有差異感,2個孩子一有爭執,常先斥責女兒,造成女兒誤會媽媽比較偏坦別人的孩子,也處處唱反調,搞得家裡氣氛烏雲密布,似有山雨欲來之勢。緊張氛圍也影響到夫妻關係,使得老公不諒解,她還因此得了憂鬱症。經過心理輔導,王娟找到方法,當孩子們爭吵時,她先避開,果不其然,不消片刻兩人又和好如初,變成感情很好的「手足」。

 

美國再婚率高
經營繼親家庭仍有難度

美國社會的繼親家庭很普遍,約七成五的離婚夫婦會再婚,顯示他們對婚姻仍有期盼。而65%的再婚男女會帶著孩子組織繼親家庭,可惜的是,再婚又離婚的比率高達60%,顯見再婚面臨更多挑戰。

 

東海大學教授林松齡曾研究美國再婚婦女的問題發現,開放的美國社會,離婚普遍、再婚市場熱絡,婦女有較多的婚姻選擇機會;而據統計,再婚婦女第二次婚姻的品質比第一次來得高,例如:再婚對象的收入、職業、教育程度都比第一任好。然而,美國再婚婦女的生活困擾,仍與子女有關。

 

相較於美國,林松齡觀察,台灣社會風氣日漸開放,婚姻的穩定性已受到考驗,但某些傳統觀念仍保有,一般仍認為,離婚婦女是「敗柳殘花」、離婚男人是「破銅爛鐵」,再婚的可能性不如美國高。

 

原生父母能否探視孩子
成為新舊家庭的痛

一般而言,九成的美國離婚婦女都帶著自己的子女,所以沒有親子相聚的問題;而 10%的婦女雖無法跟子女生活,也能定期探視。但這一片和氣,當前任丈夫再婚恐怕就變質了。雖然美國婦女較不在意教養的孩子是否親生,也沒有虐待孩子的情形,但她們不希望親娘常來探視,影響孩子心情。

 

林松齡表示,多數的美國繼母會跟孩子的親娘溝通孩子的教養問題,或表達不希望她來探視孩子等。另一方面,當孩子的親娘再婚,有自己的家庭,為免於複雜,也較不再探視孩子。

 

至於台灣再婚婦女與子女相處,短時間還無法像美國社會那般開放。再者,因外遇而導致離婚的案例居多,夫妻反目成仇,很難分手後還保持友誼,唯有待時間考驗,慢慢調整雙方的看法。(延伸閱讀:夫妻想法不同調,化解教養衝突這樣做)​

 

繼母,繼續母親的角色
延續對孩子的愛

國際家庭生活教育中心主任呂麗絲說,國人對於當繼父母,多數仍依個人經驗處理。尤其是多數繼父母,在面對另一半前次婚姻的子女,仍抱持「不要管『別人』小孩,免得找麻煩」的心態。

 

普遍經驗,繼母較繼父更難為,如俗話所言「後母心,晚娘面」。大部分的人認為,只要「不虐待」小孩,讓他有基本的飲食起居,和小孩相處融洽,不計較他們的過錯,就可以算是「好繼母」,然而,繼母與孩子間的溝通,常是新的繼親家庭中常見問題。

 

其實,繼母的角色應是「繼續發揮母親的功能」,和生母一樣,把「怎麼做對孩子最好,就怎麼做」當成教養法寶,別為了贏得孩子的心而刻意討好;也不能視他們的生母為眼中釘,拚命在孩子面前講生父生母壞話。(延伸閱讀:父母的教養態度,決定孩子有沒有玻璃心

 

呂麗絲觀察,繼親家庭的衝突來源之一,常是繼子女與親生子女的公平待遇問題。雖然血濃於水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親密感是可以培養的,遠比空洞的生物本能更有價值。

 

建議繼父母循序漸進地和子女培養感情,例如:與較小的孩子每天或每周共同做1~2件事,像約好一起刷牙、打球等,即使短短5分鐘相處;而大一點的孩子像國中、高中生,不妨從服務功能著手,接送上下學、補習或分享資訊,都能培養感情基礎。(延伸閱讀:公婆偏心,父母怎麼平復孩子的委屈)​

 

生母後娘聯手教養
陪伴孩子健全成長

呂麗絲在其著作「繼親難為繼母篇」中提到,要維持一個家庭,必須和家庭成員和樂相處,若教養子女的觀念和先生有衝突,一定要心平氣和與他談一談,千萬不要撕破臉。也許先生認為小孩是他的,他有決定權,妳要讓他明白妳對於教育孩子的看法,感受到妳是為孩子好,也許還可增進夫妻感情。

 

此外,也建議繼母與生母應有共同目標:教養下一代,人人有責。於法律,繼母雖沒有實際的管教權,但孩子每天與繼母生活,彼此都要互相遷就;生母雖有管教權,但沒和孩子住一起,缺乏約束及管教機會,因此生母應支持繼母,讓她繼續幫助孩子成長。

 

「繼母與生母不必是對手,也不必以拉攏孩子為競爭手段。繼母可與生母交流孩子的狀況,哪方面需要生母注意;生母也可先與繼母溝通孩子的性格、優點與弱點。」清楚彼此的角色,瞭解教育下一代並不衝突,才能同心協力的幫助孩子成長,而最終的目標皆是給予子女最適當的教養。

▌延伸閱讀:小孩被欺負,怎麼教他保護自己​

 

關鍵字: 婚姻後母親子溝通再婚離婚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