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熟齡照護 退休準備 退休準備M型化!別讓肌少、骨鬆破壞老後生活

退休準備M型化!別讓肌少、骨鬆破壞老後生活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2024年9、10月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11313
收藏 瀏覽數 : 11313
退休準備M型化!別讓肌少、骨鬆破壞老後生活

據內政部最新「2022年簡易生命表」統計,國人平均壽命79.84歲,其中男性76.63歲、女性83.28歲,分別高於全球男女性平均壽命,然而,國人在生命的最末,需仰賴他人照顧的光陰竟有8年之久,怎麼做才能健康的活到老?

聯合報曾從2020年起,每年進行「退休力調查」,把退休指標分為社會連結、自在獨立、健康、財務、活躍好學5個面向,之前統計近3萬人填表的資料,發現國人的退休準備朝M型化發展,填答者呈現「充分準備」與「全無準備」兩個極端。此調查發現,若能在「健康」項目取得高分(需每週運動五天、吃足量蛋白質等),其他4個項目的分數通常也會拉高。

全台骨鬆約300~400萬人,肌少症近90萬人

想要健康長壽,除了預防常見的十大疾病、十大癌症,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發布的「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65歲以上的民眾約每7人就有1人有骨質疏鬆,推估全台骨鬆人數約300~400萬,女性高於男性。骨質流失無聲無息,不會產生痛感,但嚴重骨鬆者易打個噴嚏或跌倒就骨折,一旦骨折會疼痛不已,增加臥床失能或致死的風險。

至於「肌少症」,近年來受到關注,國健署統計指出,65歲以上老人肌少症盛行率男性為23.6%(約45.8萬人),女性為18.6%(約43.8萬人)。對此,彰化基督教醫院骨科部主任謝承樸醫師呼籲,「肌少症」是指肌肉量減少、功能流失,或是生理表現隨肌肉量減少而下降,會讓長輩們更容易跌倒、骨折,連帶可能提高疾病發生率、增加失能風險及降低生活品質,甚至死亡,不可不慎。

肌少症患者男多於女,應定期定量運動

男性肌少症盛行率高於女性的原因,謝承樸醫師分析是男性原本活動量比女性高,當年紀漸長、體力衰退後,活動量急遽減少,以致肌肉流失的速度較女性快。

提醒已進入高齡階段的長者要維持運動的習慣,但不需挑戰超過身心負荷的運動強度,例如攀登高山,或快速劇烈地跑步、跳躍等,因膝關節已隨年紀退化或磨損,過度活動將對關節造成不必要的負擔與傷害。

當長者發現約提5公斤重的物品就感到困難、或無法順暢地從椅子或床上站起,或約爬10階樓梯就無法繼續、或跌倒頻率變高,就應懷疑有肌少症問題,請盡早就醫尋求幫助。

治療肌少症的方法是三餐飲食補充蛋白質及適度運度。謝承樸建議每週至少3次、每次30分鐘以上的有氧及阻力運動,有氧運動能提升心肺功能,阻力運動能增加肌肉量,讓人維持更好的健康狀態,而適合的運動項目與強度、時長,則必須依照個人所能負荷的程度,個別化進行調整。

停經後婦女骨鬆風險高,4類危險群定期檢測不可少

在骨鬆的部分,謝承樸醫師指出,隨著人口老化,臨床上觀察到骨質疏鬆症的患者有增加。因骨質疏鬆在症狀輕微時,患者不會感覺明顯不適,因而有「沉默殺手」之稱,患者常延遲診斷與治療。

與肌少症相反,骨質疏鬆症較常出現在女性身上。造成骨鬆的原因是骨質代謝過程失衡,使流失速度大於再生,以致骨頭質量與密度低於正常值。女性的骨質密度本來就比男性低,加上停經後少了荷爾蒙保護,骨質會大量流失,加上女性平均壽命較長,使得停經後的年長女性罹患骨鬆症的比例為男性的6~8倍。

謝承樸提醒,骨質疏鬆是一種系統性疾病,影響的不只是骨頭,還包括肌肉系統、呼吸系統,連帶也對生活品質造成劇烈影響,建議以下對象應就醫進行骨密度檢查:

1.60歲以上的婦女或70歲以上的男性。
2.50歲以上曾有骨折病史者。
3.有可能導致骨質流失的疾病,如副甲狀腺亢進、先天卵巢缺陷、糖尿病等。
4.長期服用引起骨質流失的藥物,如類固醇藥物。

骨鬆嚴重可用藥,預防勝於治療

若經骨質密度檢測,數值達到骨質疏鬆症的標準,可用健保給付的藥物治療,主要有「破骨抑制劑」與「造骨促進劑」兩大類:

1.破骨抑制劑:經由藥物抑制破骨細胞,達到減少骨質流失、增強骨質密度的作用,進而降低骨折風險。藥物類型包括「雙磷酸鹽類、RANKL單株抗體、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三種,有些藥物口服,有些採針劑注射,如RANKL單株抗體藥物保骼麗(Prolia),需每半年到醫院注射一次。

2.造骨促進劑:成分是人工合成的副甲狀腺素,可增強造骨細胞的數量及活性,直接增加骨密度及骨質。目前有骨穩(Forteo)及生物相似性藥品艾歐骨得(Alvosteo)。

目前「-2.5<骨密度≦-1,合併2處以上脊椎壓迫性骨折或髖部骨折」或「骨密度≦-2.5.,合併1處骨折」可健保給付破骨抑制劑,若未達標準,自費使用每年約1萬~1.7萬元;「骨密度≦-3,合併2處骨折,且曾使用其他骨鬆用藥有副作用,或一年後再骨折」則可健保給付造骨促進劑,如自費使用,1年約16.8萬~21.6萬元。

謝承樸醫師說,若民眾就醫發現已有肌少症、骨鬆,但情況尚屬輕微、未達骨鬆用藥標準,會建議調整生活,如避免深蹲、避免常爬上爬下等劇烈活動、在膝蓋易酸痛處熱敷,會依生活型態建議其調整活動量,且每天讓身體曬20分鐘太陽,以生成足夠的維他命D,幫助身體提升鈣質吸收量,降低骨鬆風險。「若骨鬆已達服藥標準,則會請民眾依照醫師指示用藥,避免骨鬆持續惡化!」他呼籲,遵醫囑服藥將利大於弊。

骨鬆會造成各部位骨折,當中以脊柱體及髖部骨折最嚴重,發生了不僅會疼痛難忍,連帶也讓生活品質大打折扣。約有8成髖部骨折病人在事發後半年仍無法行走,也因急性疼痛、長期住院、臥床、無法完全康復,除了失去生活與行動能力,也會增加死亡率。

吃治療骨鬆的藥,易顎骨壞死嗎?

許多人擔心吃藥會有副作用,謝承樸醫師說明,藥袋上列出的藥物副作用不一定會發生,例如使用治療骨鬆的雙磷酸鹽類或RANKL單株抗體藥物,若拔牙或植牙可能造成顎骨壞死的風險。臨床文獻調查,在骨質疏鬆患者中,顎骨壞死的發生率估計為0.001%至0.01%(萬分之1),略高於一般人群的發生率(<0.001%)。(文獻詳見文末)

根據2023年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指引建議,任何無法治療、未來預後不佳的牙齒,建議在骨鬆藥物治療前先拔除。拔牙3~4星期後待傷口癒合,再開始骨質疏鬆症藥物的治療;另外,在藥物治療期間,患者應儘量避免施行牙科顎骨侵入性手術,如拔牙或植牙等。若需手術,應盡量在術前停用藥物3個月,並等到術後傷口骨癒合才能恢復使用藥物,惟上述建議並不能完全避免顎骨壞死產生之風險。若有看牙齒的需求,建議先和牙科、骨科醫師說明用藥情形,以便討論出適合的治療方案。通常只要定期看診,醫師會注意追蹤與衛教,能幫民眾取得疾病控制與降低副作用的最大效益。

❤️更多【骨鬆、肌少症飲食、運動祕訣、治療方法】,請看113年9-10月大家健康雜誌

參考文獻

  •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https://doi.org/10.1002/jbmr.2405
  • Bisphosphonate-Associ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 Report of a Task Force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https://doi.org/10.1359/jbmr.0707onj
  •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ons' Position Paper on 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s-2022  Update. PMID: 35300956  DOI: 10.1016/j.joms.2022.02.008
  • 2023年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指引 https://www.toa1997.org.tw/download/

圖片來源:富爾特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