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健康加油站 問卷調查 若生活因疫情而改變:可以「宅」、不要「坐」

若生活因疫情而改變:可以「宅」、不要「坐」

出處/ 2020年7、8月號/第389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3960
收藏 瀏覽數 : 3960
若生活因疫情而改變:可以「宅」、不要「坐」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世界各國幾乎都受到重大衝擊,今疫情趨緩,但未消失,我們似乎得學著與新冠病毒共存,重建另一種新生活型態。歷經疫情,你的生活改變了甚麼?
 

新冠疫情讓宅家時間更長
身體活動量減少

根據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今年進行「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生活改變與情緒現況」線上調查結果指出,疫情爆發後,超過五成民眾生活型態出現各種變化,超過四分之一民眾更多時間待家中,每10人有1人每日坐著時間超過12小時。

這份調查於4月19日至28日進行,有效回收問卷共1,282份。有38.3%受訪者每日「坐著」時間超過8小時,70.5%受訪者生活型態總是經常以「坐式」(如聊天、開車、看電視、閱讀、上網等)為主,有45.7%受訪者認為自己的「身體活動量」與疫情前相比現在較少。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五分之一受訪者不滿意因疫情引起的生活變化;最近一個月的情緒狀態前五名,分別為「平靜」(43.9%)、「擔心」(38.1%)、「焦慮」(23.2%)、「緊張」(21.8%)、「驚慌」(9.3%),有四項竟是負面情緒,且女性在選擇負面情緒的比例上高於男性;受訪者也表示,因疫情影響須調整的日常,覺得最不習慣與不方便的前三名為:「配戴口罩時間長」(35.3%)、「休閒活動選擇減少」(16.1%)、「減少與親朋好友的聚會」(13.1%);有正向感受的前三名事項,分別是,「與家人/親友相處」(33.5%)、「網路資訊或影音的分享」(31.5%)、「個人應用時間增加」(31.4%)。
 

「宅」在家
小心越「坐」越憂鬱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本次調查發現,受訪者從事各種身體活動的頻率,常從事「坐式生活」(如看電視、閱讀、上網等)者占70.5%,「輕度身體活動」(如散步、伸展、家務勞動等)者占40.2%,「中度身體活動」(如健走、舞蹈等)者占16.7%,「強度身體活動」(如跑步、跳繩等)者占7.3%,從事比例隨著運動強度遞減,從事中強度身體活動的比例男性高於女性,從事輕度活動或坐式生活的比例女性高於男性;超過六成六受訪者減少與親友面對面互動的頻率,女性減少的比男性來的多;近三成五受訪者以通訊工具和親友互動頻率增加,女性增加的也比男性多,均達顯著。

葉雅馨提醒,當「坐式生活」超過6小時以上時,便屬於久坐,已有多項研究證實,久坐易增加各種非傳染性疾病的罹患率,造成骨骼傷害、肌肉退化與影響心理健康。本次調查也顯示,選擇負向情緒的比例,每日坐超過8小時者多於坐8小時內者。另2020 年2 月發表於《柳葉刀精神病學》期刊的研究亦指出,青少年久坐時間增加,會提高罹患憂鬱風險。

環境受限
別讓調節情緒能力也受損

當情緒低落時,我們傾向選擇做讓自己振作起來的事情,情緒高亢時,選擇做可以讓自己平靜的活動,我們具備透過選擇活動來調節情緒的能力,藉此維持心理健康狀態。但因為疫情的影響,我們對活動的選擇變得非常有限。根據2020年4月《JAMA精神病學期刊》一份研究指出,在個人選擇活動受到限制的情況下,這種自然的情緒調節會受到損害而可能導致憂鬱。尤其是憂鬱症患者,情緒自我調整的能力受損可能更為嚴重。

葉雅馨說,我們已進入後疫情時代的新生活型態,活動選擇及活動空間的受限是可預期的,需要提醒自己保持選擇活動的彈性,維持情緒調節的能力。根據2020年2月發表於《老年醫學期刊:心理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指出,參加各種不同活動的人與沒有參加活動者相比,擁有更好的認知能力,保護我們因老化而減損的認知能力。此研究證實了為自己安排多元性活動的好處。即便居家不外出,我們仍可以嘗試或創造多元化活動,例如任何型態且自己喜歡的運動、看劇或看影集、泡澡Spa、閱讀,或信仰上的禱告、誦經等,納入日常生活中,持續進行。也就是養成紓壓習慣,透過此習慣養成,可以增加自己情緒的體內平衡。
 

新居家生活型態
維持輕、中度身體活動量

葉雅馨補充,如果較多時間待家中,也不要輕忽輕度活動的重要性,輕度活動可近性較高,也能減少久坐的時間,同時可以透過數位工具(APP、鬧鐘等)定時提醒自己該起來動一動,例如做家務、站著打電腦、追劇、站起來喝水或飲料、走一圈或扭腰擺臀三分鐘,甚至與親友視訊、聊天時,彼此提醒不妨站起來打或移動到不同的角落。另外,環境空間也可以做一些佈置上的變動,讓它更容易成為生活的方式。

葉雅馨強調,情緒調節能力的培養,除了上述居家日常的紓壓方式,更重要的是,運動習慣的養成。多項國內外研究皆證實,運動促進身心健康,有效改善憂鬱情緒。她建議,民眾可依照空間不同做不同的活動安排,例如十坪的套房空間小,可做立定操(舉手抬腿)、立定跑步、扶椅深蹲……。如有客廳沙發的空間,則將客廳的桌子移開,挪出電視前的空間,活動選擇就多了,像是跳繩、搖呼拉圈或是跟著教學影片鍛鍊身體等方式,保持動態生活模式,也保持身心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生活改變與情緒現況」線上調查說明

調查單位:董氏基金會

調查執行與資料處理:戴怡君、謝秉廷、簡大凱

依目的初擬之自編封閉式問卷,於2020年4月19日〜4月29日,利用SurveyCake 線上問卷調查系統施測,共回收有效問卷1,282份。

受訪者中,男性占30%,女性占70%;年齡以3〜40歲(24.9%)、21〜30歲(22.2%)、41〜50歲(19.6%)為多。

關鍵字: 新冠肺炎疫情久坐防疫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