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疾病預防 糖尿病的治療與照護

糖尿病的治療與照護

出處/ 2000年8月/第175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1963
收藏 瀏覽數 : 1963
糖尿病的治療與照護

運動、飲食、藥物的良好搭配,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病情。糖尿病病人運動的好處,除了可以強化心肺功能,協助放鬆精神壓力外;也能促進胰島素的作用,並且降低血脂肪,增加良性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糖尿病病人來說,溫和適當的運動,可使得糖尿病的控制穩定,但過分激烈的運動會發生無氧代謝反而使血糖增加,所以需避免。

 

運動的時間和種類
運動的時間最好在飯後1~2小時最適合,每次約30分鐘至1小時,至少一週要三次,才能達到穩定血糖效果。假若能確實做到,一般不出一個月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運動的種類以散步和快走最為理想,其他有慢跑、游泳、體操、舞蹈、太極拳、外丹功、騎腳踏車等。太胖的人以游泳、騎腳踏車較適合。

 

糖尿病患運動注意事項
1.運動前應先做完整的身體檢查及評估。有併發症者需接受特別指導,不宜貿然從事劇烈運動。
2.運動時要穿襪子、鞋子,避免腳部受傷,並且避免於黃昏或晚上做劇烈運動(以防半夜低血糖發生)。
3.有合併症者:已經有明顯的微小血管病變的病人,步行以不引起因缺氧而發生疼痛的現象為原則,有過中風或心肌梗塞或是血管硬化者,運動時間最好安排在飯後1小時以後,同時運動方式需溫和些。有嚴重神經病變者腳部的知覺較遲鈍,比較容易受傷且傷口不易癒合,所以運動時一定要保護腳部,運動後也一定要作腳部檢查。
4.要注意運動對胰島素吸收的影響,如果注射部位為運動部位,因運動促進血液循環會加速胰島素吸收,使藥效提前產生,可能有低血糖的危險,所以最好換不運動的部位注射。
5.運動時需隨身攜帶糖果,以預防低血糖休克,同時攜帶糖尿病卡,若有低血糖昏迷,路人才知如何幫忙。
6.增強運動信念:來自家人、病友以及同伴的社會支持,是恆久運動的基本要素。

糖尿病人的飲食

糖尿病人的營養和飲食治療,在治療計畫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適當的飲食確實可有效地控制糖尿病,但是飲食治療對病患而言,相當具有挑戰性。


糖尿病的飲食計畫應以病人的飲食習慣、學習意願、執行能力、個別需求以及家人的配合為基礎,設計出適合個人且富彈性的飲食。依病情的需要而有所改變,可分不同階段執行。因此,一個成功的飲食治療應定期追蹤修正,以利病情的控制和照顧。

 

飲食治療的原則
1.熱量:以維持理想體重為原則
  成人每日總熱量=理想體重 ×30大卡(輕度活動量)
×35大卡(中度活動量)
×40大卡(重度活動量)


2.碳水化合物:佔總熱量50~60%,依個人的飲食習慣、血糖和血脂的目標而有所不同。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不論來自於單糖、雙糖或多糖,對血糖的影響均相近,因此糖尿病患者應留意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總量,勝過其來源。


˙糖尿病人不可食用太多果糖,因它是單糖可升高血糖,熱量也和一般糖類一樣,所以也不適合用來減肥。


˙蜂蜜中有80%以上是糖,因此蜂蜜的營養價值主要還是在於提供熱量,也就是砂糖的替代品。另外,由糖楓樹的樹汁加工而成的楓糖漿,因風味特別,近來也深受美食家歡迎,不過它的成分主要還是蔗糖,營養價值也和砂糖差不多。糖尿病人不可食用太多蜂蜜或楓糖漿。


˙現在有許多人工合成的「代糖」可以彌補此一缺憾,因它們都是從非碳水化合物如蛋白質中提煉出來,具有甜味但不會升高血糖。衛生署認可的代糖有糖精、阿斯巴甜、醋磺內酯鉀(ACE-K)、甜精等。


3.蛋白質:每公斤體重0.8~1.0公克,佔總熱量10~20%,包括動物和植物來源。
4.油脂:一般而言油脂建議應少於總熱量30%,其中飽和脂肪酸(豬油、牛油、奶油)應少於總熱量10%,膽固醇攝取量在第一階段需控制<300mg/dl,第二階段需控制<20mg/dl。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少於總熱量10%,食物來源有沙拉油、葵花油、紅花油。
5.酒精:使用口服降血糖劑和注射胰島素者,飲酒應注意低血糖現象的發生,並避免空腹喝酒。適量飲酒以不超過啤酒300cc,並切忌乾杯。避免喝含糖的酒,如烏梅酒、玫瑰紅酒、參茸酒、竹萊酒、雙鹿五加皮酒等。
6.纖維質:糖尿病患每日建議量為20~35公克膳食纖維質,食物種類愈多愈好。尤其大量的水溶性纖維可以降低膽固醇。食物來源有燕麥、毛豆、豌豆等。蒟蒻也是降血糖十分好的纖維質。
7.飲料:避免選用加糖飲料,盡量喝茶、白開水或代糖飲料。餐廳的紅茶或咖啡可自備代糖且不要加奶精。

 

糖尿病的藥物治療

糖尿病治療初期以非藥物治療 1.減低過重體重 2.規律耐力運動 3.飲食治療 4.減少危險因子如戒菸等,血糖如無法控制,才考慮藥物治療。若施以口服降血糖藥物仍控制不好,才考慮胰島素注射。


在治療第2型糖尿病所使用的口服藥物中,除了「磺醯尿素類」(sulfonylurea)因直接刺激胰島素分泌而使糖尿病病人及正常人發生低血糖反應,其他臨床上較常用的藥物如「雙胍類」,「α-glucosidase抑制劑」(Acarbose),及一些正開發中的新藥,因不具刺激胰島素分泌的作用,故不致引起嚴重的低血糖反應。


˙磺醯尿素類:因其直接刺激胰島素分泌,特別是加強胰臟貝他細胞對葡萄糖刺激而釋放胰島素的作用,並促進其在週邊作用以達降血糖的效果而使糖尿病人及正常人發生低血糖反應,因此要能以磺醯尿素類治療成功的要件,為病人本身的胰臟必須尚能分泌胰島素。


有些病人如懷孕、接受手術或正處於嚴重壓力期,如感染或創傷者不能接受磺醯尿素類治療,但當以上情況消失後即可恢復磺醯尿素類的治療,除非病患是「胰島素依存型」或因胰臟疾病所致的糖尿病,或曾對磺醯尿素類出現嚴重過敏或低血糖反應者,則應一輩子禁用磺醯尿素類。


第2型糖尿病病人經飲食治療加上適度運動至少一個月後,血糖控制仍差者,如無磺醯尿素類的使用禁忌者,可考慮選用磺醯尿素類治療。


˙雙胍類(Biguanides):雙胍類不會刺激胰島素的分泌,而主要是促進葡萄糖的利用,因此使用在非糖尿病人身上並不致引起低血糖反應。雙胍類可優先使用於肥胖的病人,會導致進食減少,體重下降而改善胰島素的週邊作用。另外也可以降低葡萄糖在小腸的吸收速度,因此雙胍類在飯後馬上服用效果更好。目前大都使用安全性較高的庫魯化metformin,然而因使用庫魯化metformin而發生乳酸中毒者也時有報導,因此臨床醫師使用上,絕不能掉以輕心。故對有乳酸血症傾向的病人為禁忌,例如有肺、心、肝或腎病的病人,年老患者及酗酒者。


˙降低飯後血糖的上升:糖祿錠(商品名為Glucobay)。這類藥物在歐洲使用較多,主要作用為抑制腸內α-glucosidase,故名為α-glucosidase抑制劑(Acarbose)。有抑制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吸收,降低飯後血糖及胰島素濃度,可減少動脈硬化的危險。拜耳公司在1973年從微生物分離出一種葡萄糖吸收抑制劑,命名為糖祿錠(商品名為Glucobay)。糖祿錠於1990年在德國上市,台灣在1995年核准上市。此類藥物的好處為不引起低血糖反應,但副作用為腹脹或偶爾腹瀉。健保局須個案專案報准使用,每次申請以六個月為限。

 

胰島素
傳統使用的豬胰島素由豬胰臟抽出成分製造,易產生抗體引致抗藥性甚至造成注射部位發生肌肉萎縮。現在大多數的醫院使用人類基因工程合成的胰島素,比傳統使用的豬胰島素較不易產生抗藥性,較少發生肌肉萎縮的副作用。同時也有一種無痛胰島素注射針(諾和筆),使用方便。建議注射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要自購簡易血糖測定機,自己偵測血糖,以預防低血糖發生。
胰島素療法因人而異,醫師必須依據偵測血糖的結果,來決定劑量和投藥次數。


皮下注射,宜持針如執筆,垂直下針。但瀛瘦病患以及部分小孩,最好以斜插而非垂直方式注射,以避免注射到肌肉。除非針頭已鈍,或刻度已模糊,注射針具可重複使用數次。近年來,胰島素製劑日趨精純,似已無部位輪流注射之必要。有人建議每天同一時間注射胰島素時,固定同一部位,只在不同區域內輪替,例如白天注射在腹部,睡前打在大腿上。(胰島素吸收速率:腹部最快、手臂次之、大腿最慢)


注射時例行性回抽是不必要的。也不必按摩注射部位,按摩會導致吸收變快。一般儲存在冰箱攝氏2~8度,也可保存於攝氏15~20度,但最好一個月內使用完畢。


一般先以飲食控制加上運動,至少一個月,如血糖正常或控制良好,則繼續,如空腹血糖仍高,則按血糖高低輔以藥物治療,例如空腹血漿血糖值大於300mg/dl,則直接給予胰島素注射治療,如空腹血漿血糖值少於200mg/dl,則以病人體重作為口服藥物的參考,如病人體重過重,則先給予雙胍類,非肥胖者優先考慮給磺醯尿素類。如血糖介於200至300mg/dl之間,則應先考慮使用能刺激胰島素分泌的磺醯尿素類,單獨或合併雙胍類或糖祿錠一起使用。如果兩者併用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或病人對雙胍類或磺醯尿素類藥物產生嚴重的副作用反應,則應毫不猶豫的直接轉用胰島素注射治療。一旦血糖控制良好,則應盡量嘗試減少劑量,以用最少但有效的劑量為原則。

關鍵字: 糖尿病治療照護飲食運動胰島素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