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健康加油站 新聞專區 臉書討拍反遭負評,人際關係陷入憂鬱情緒困擾怎麼辦?

臉書討拍反遭負評,人際關係陷入憂鬱情緒困擾怎麼辦?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2853
收藏 瀏覽數 : 2853
臉書討拍反遭負評,人際關係陷入憂鬱情緒困擾怎麼辦?

現今社群網路已成為人際互動連結的重要平台,台灣最多人使用的社群網路即為「Facebook」(臉書),根據2016年臉書統計數據顯示,台灣使用臉書的月活躍用戶數已突破1800萬人。使用臉書拍照打卡、互相留言、按讚成了許多人和朋友維持互動的方式,但根據美國一項研究指出,在臉書遭受的負面人際經驗,會增加年輕人憂鬱的風險!

 

這項研究為美國布朗大學2016年發表於〈青少年健康期刊〉,研究對象為264位參加過「新英格蘭家庭研究」的第三代年輕人,並於2013年至2014年期間調查受試者使用臉書負面經驗與其憂鬱狀況的關聯性。研究指標著重於受試者的負面人際關係發生頻率、嚴重性,及花費多少時間於臉書等。結果發現,82%受試者表示在使用臉書後至少有一次負面經驗(例如:被霸凌、不友善、被誤解或不想要的聯繫),63%的參與者表示有過四次或四次以上的負面經驗,24 %的參與者呈現中度至重度的憂鬱症狀。研究者指出,即使控制相關干擾變項後(例如:青少年時期的憂鬱狀況、父母的心理健康、性別、社會支持、臉書使用狀況和就業狀況等),有負面臉書經驗的人出現憂鬱症狀的風險是沒有負面經驗者的3.2倍。不同形式與頻率的負面經驗會造成不同的憂鬱風險,遭遇霸凌或不友善對待者有憂鬱傾向的風險是沒有負面經驗者的3.5倍,與不想聯繫的人互動則為2.5倍;僅經歷一至三次的霸凌或不友善對待會提高憂鬱風險,經歷四次或四次以上與不想聯繫的人互動或誤解時,出現憂鬱症狀的風險則有顯著的提升。

 

桃園市立療養院兒童精神科陳質采主任表示,除了上述的臉書負面經驗外,常見的還有:得到較負面回饋(例如:被按哭臉或生氣表情)、當自己成為被封鎖的對象、因發表不同看法而遭受批評,或被已讀不回私訊等。實際與網路上的人際互動經驗會相互影響,不擅與人交際且課業表現不理想的青少年,渴求人際互動時,容易過度仰賴社群媒體。

 

陳質采指出,許多年輕人喜歡為了獲得正向回饋或支持,選擇在網路上討拍或取暖,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憂鬱傾向的青少年選擇在網路不斷討拍,卻不願意實際解決問題。當父母發現孩子出現食慾不振、失眠、緊張、煩躁、情緒低落等憂鬱症狀時,需多加留意孩子網路交友狀況,建議父母不要以批評的方式勸阻孩子使用臉書,平時可以與孩子聊聊生活狀況,了解其交友對象。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說明,上臉書或打卡是現代年輕人無可避免的生活型態,但上述研究顯示,負面臉書經驗會提高憂鬱症罹患的風險。事實上,使用臉書的確會影響自我認知與自信。若因在臉書上感受到不切實際的說法而造成不舒服的感覺,可以透過移除留言或離開社群網站等方式,讓自己冷靜,及思考有些惡意攻擊的言語與事實並不符。使用臉書時,必須意識到臉書的朋友不見得是真實了解自己的好友。從臉書上,確實可以接受許多訊息或討論,但使用時須確認其真實性。

關鍵字: 臉書Facebook陳質采憂鬱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