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疾病預防 腎臟衰竭後,除了洗腎,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替代腎功能?

腎臟衰竭後,除了洗腎,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替代腎功能?

出處/ 2005年6月號/第228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12369
收藏 瀏覽數 : 12369
腎臟衰竭後,除了洗腎,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替代腎功能?

五臟六腑各司其職,任何一個腑臟運作不順暢,就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症狀。當腎臟罷工,其負責的解毒功能幾近停擺,身體儲存大量垃圾,必須找一個替代腎功能的療法,才能維持生命機能正常運轉。一般人都害怕洗腎,認為洗腎不僅洗的是腎,連後半人生也洗掉了,腎臟若衰竭到「罷工」的地步,除了洗腎,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替代腎功能?療程中,又該注意哪些日常生活保養原則?

移植與透析 讓生命充滿生機

由於各種不同因素引起慢性腎臟病,導致腎功能剩下不到10%,就會成為末期腎臟病,也就是尿毒症。當醫生宣布病人得到尿毒症時,很多人非常慌亂,以為自己得了絕症,其實不然。

目前臨床上普遍使用兩種方法來替代腎功能,一是移植,二是透析。透析又分為血液透析(又稱為洗血)和腹膜透析(又稱為洗肚子),只要配合療程,尿毒症患者還可以活很久。台大醫院內科部腎臟科主治醫師吳明修說:「在國內就有透析病人洗了28年還活得好好的,國外甚至有洗了40年以上的病人。」

換腎為最佳選擇 但可遇不可求

台中榮民總醫院腎臟科主任徐國雄認為,無論考量國家花費,或病人的生活面,換腎是最好的選擇。不過,因為器官來源實在太少,很少患者能如願以償。他分析,國內約有4萬名尿毒症患者,其中等待換腎者超過6000人,但一年換腎手術不會超過200例,也就是97%以上的病患還是需要依賴透析。

雖然換腎是最優的療法,卻非所有病人都適合,如果患者心臟不好、肝臟功能欠佳、罹患惡性腫瘤、自體免疫系統不好,或年紀太大,醫生都不建議換腎。然而,就算排除不適合換腎,或自己不想換腎的病人,還是有很多患者怕透析太麻煩,選擇到大陸換腎,這是專業醫師非常反對的作法。

吳明修直言,雖然大陸的器官來源比較多,但配對不夠嚴謹、肝炎篩檢不夠徹底,移植的品質大打折扣。在台灣,當出現一個可以移植給尿毒症患者的腎時,大概要找3000~4000名病患才能完成配對;而台灣病人一到大陸,礙於時間有限,則是從約10顆腎中找出一顆來配給病人,是否合適很難說。

臨床上也發現,有些病人本來沒有肝炎,去大陸換腎之後,卻罹患肝炎,這也是到大陸換腎的風險之一。接下來病患得面對的問題是,換腎之後還是要回台灣照顧,但台灣的醫生對病患移植時的配對情形、開刀方法、免疫藥物的使用,缺乏充分的資料,以致術後照顧困難。因此,醫師不贊成病人到對岸去換腎。

哪種透析方式比較好?

在多數病人沒辦法換腎,或不願意換腎的情況下,透析就成為尿毒症患者必須面對的療程。目前臨床上提供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兩個方法,以病患最關心的存活率來看,徐國雄指出:「兩種透析方法的存活率不相上下,沒有誰比較好。」在醫學中心,醫生會把兩種透析方法的優缺點告訴病人,讓病人選擇,不過,台灣仍有90%以上的病人選擇血液透析,這是因為病人覺得「到醫院由醫護人員操作,會比較放心」。

■ 缺乏安全感──乖乖做血液透析

醫師表示,血液透析適合較被動的病人。患者到透析室,完全不必動手,只要伸出手,讓護士扎兩針,把血液引流出來,經過機器洗乾淨,再流回體內,持續循環4小時,每週做3次即可。不過,吳明修提醒,本身有心衰竭、心絞痛的病人,不適合做血液透析,因為累積2~3天的毒素,要在4小時之內一次清理完,對心臟是一大負擔。

血液透析還有一個最大的隱憂:病人共用一部機器,成為交互感染的溫床,C型肝炎感染率因此大幅增加。徐國雄表示,一般國人的C肝盛行率低於5%,而做血液透析的病人罹患C肝的比例卻高達30%;此外,在血液透析過程中,病人也可能會有抽筋、胸悶、血壓突然下降、嘔吐等副作用。

■ 不想勤跑醫院──DIY腹膜透析 

至於腹膜透析,是在腹腔內植一根管子,好讓透析液進出,每天換4次透析液,每次2~2.5公升,約4~5個小時換1包透析液。由於藥水是灌在肚子裡,24小時不斷沖洗,緩慢地進行透析,對身體的衝擊較小,所以,對於心肺功能差、血壓不穩定的老年人來說,腹膜透析是比較安全的選擇。

腹膜透析的另一個優點是:不必像血液透析一週跑3次醫院,可以在家裡自己做,每個月回診一次,生活作息比較正常。不過,腹膜透析最大的缺點是易感染腹膜炎。早期做腹膜透析,需要接管的次數多,感染的可能性高;現在已進步到只有換藥水時,才需要把新舊藥水接駁一次,因此,大大地降低感染的機率。以前是10個月、一年就可能感染一次腹膜炎,現在延長到平均3年才發生一次,但是,如果管子接不好還是很容易感染。

接管子對腹膜透析病人很重要,技術好的人10多年來平安無事,也有人不小心,1年就有好幾次感染紀錄,所以,比較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或視力不好的人,會有接不好而感染腹膜炎的疑慮。腹膜透析的另一個缺點是,藥水整天灌在肚子裡,腹部會產生脹脹的感覺,而降低食慾。徐國雄提醒,腹膜透析容易造成營養不足,病人要注意補充營養。

雖然醫生給病人的方案是「兩案並陳」,但絕大部分病人還是選擇血液透析,徐國雄認為:「應該是依賴心和安全感使然,病人到醫院就覺得比較安全。」

正面看待洗腎 編織柳暗花明人生

不論是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一旦開始接受療程,除非換到適合的腎臟,不然可能一生都要靠洗腎來維持生命正常運作。不過,就算一輩子洗腎,至少是不幸中的大幸,徐國雄常告訴病人:「尿毒症不是絕症,和癌症不同。」他會安排病人到洗腎室,參觀患者做血液透析的情形,以化解病人的憂慮。同時,建議病人在洗腎之餘,也去登記換腎,就算換腎結果不理想,還是可以回來洗腎,這麼一來,病人會對未來仍抱持希望。

 
事實上,腎臟失去功能比起其他器官、系統失常,算是好一點的。吳明修說,若是心臟不好、肝臟不好或神經系統不好,通常沒辦法正常活動;只有腎臟不好,還可以洗腎、換腎,跑來跑去,行動自如,照常生活、工作,比較起來並沒有那麼糟糕。

另外,從經濟面來看,需要洗腎的尿毒病人就算經濟能力不好,不但有健保給付,還被列為重大疾病,看病有優惠,甚至可申請殘障手冊,得到一些津貼。吳明修半開玩笑說:「還可以去賣樂透呢!他也觀察到以前病人來洗腎,一半以上是自己一個人來,現在都有人陪著來,因為社會福利的關係,家屬會在意病人,把他照顧得很好。因此,在醫學發達的今天,配合福利政策,加上家人、病友、醫生用心陪伴,洗腎病人仍然可以擁有彩色人生。

洗腎病人的保養技巧

對於洗腎病人來說,謹遵醫囑,好好保養腎臟,還是可以活得又久又好。有很大比例的洗腎患者,最後是因心血管疾病去世。台中榮民總醫院腎臟科主任徐國雄提醒,血壓、血脂肪的控制很重要,血液透析病人兩次洗腎之間的體重,不可以增加超過3公斤。

洗腎病人幾乎不太會排尿,進到身體的水分,每1cc都留在體內,增加體重等於增加心臟負擔。由於心臟受尿毒影響,原本就不好,如果體重增加太多,讓心臟負荷更重,會加速退化。徐國雄說:「當心臟開始出現問題時,容易產生心律不整或心衰竭,前者可能使病人在家中突然死亡,後者則是心臟愈來愈衰竭,最後連洗腎都沒辦法洗了。」

其次,有1/3的新進透析病人是由糖尿病引起,到了洗腎階段,糖尿病還是存在,所以仍要控制好血糖和血壓。再者,飲食的控制也很重要,如果鈣磷控制不當,容易引起軟組織鈣化,鈣化發生在心臟,會加速心臟衰竭;發生在血管,會使血管硬化更嚴重,徐國雄指出:「鈣磷的乘積不可以超過55。」

台大醫院內科部腎臟科主治醫師吳明修對於鈣磷的控制也持相同意見,腎衰竭者常見的併發症是高磷血症,會刺激副甲狀腺功能亢進,而導致骨質疏鬆。因此,每個月應該抽血檢查一次鈣磷的含量。

另一個飲食的問題是可否補充蛋白?在透析之前,蛋白會變成尿毒素,必須限制攝取量;透析之後,可以補充一點蛋白,因為蛋白過低會增加死亡率。

若觀察身邊做血液透析的病人,通常會發現他們手臂上有很粗的血管,那是因為血液透析時,血液流量很大,每分鐘達200~400cc,但身體沒有血管禁得起這樣的流量,所以,通常會把動脈和靜脈接起來,而靜脈在皮膚表面,經常有大量血液流過,久而久之會有浮起的現象,有點像蚯蚓的感覺,那就是血液透析病人的廔管,也是他們的「生命線」。維護廔管暢通也很重要,平時宜盡量避免量血壓、打針、穿緊身衣,以維持廔管通暢。    

▼延伸閱讀

洗腎病人飲食指南,健康菜單安心吃

糖尿病人不想洗腎,記得做2項檢查

洗腎後怎麼吃能防貧血、蛋白質不夠,透析腎友常見的5個飲食禁忌!

❤️了解更多護腎與治療腎臟病資訊,請看【2022年7月大家健康雜誌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