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心靈活水 揮別憂鬱 學齡前兒童,也可能罹患憂鬱症

學齡前兒童,也可能罹患憂鬱症

出處/ 2014年10月號/第331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2111
收藏 瀏覽數 : 2111
 學齡前兒童,也可能罹患憂鬱症

研究發現,學齡前被診斷有行為障礙的孩子,增加了在小學或中學時罹患憂鬱症的風險。不過,若母親提供較多的支持,則風險會降低。

 

學齡前兒童,也可能罹患憂鬱症

來自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研究指出:學齡前就感到憂鬱的孩子,在中、小學時症狀持續發生的可能性是無憂鬱者的2.5倍。該研究發表於《美國精神病醫學期刊》。

憂鬱症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兒童精神科醫師表示,憂鬱症是一種慢性且會復發的疾病,然而,早期發現能讓治療效果更好,減少慢性化和復發的機率。

研究對象包括246名3到5歲的學齡前兒童。研究開始時共有74位兒童被診斷出憂鬱症。6年之後,共有79位兒童符合臨床憂鬱症的標準,而一開始的74位憂鬱症兒童中有半數包括在其中。至於172位在學齡前沒有憂鬱症狀的孩子,在之後僅有24%罹患憂鬱症,這些孩子裡,母親有憂鬱症的學齡兒童,是罹患憂鬱症的高危險群。

學齡前被診斷有行為障礙的孩子,同時也增加了在小學或中學時罹患憂鬱症的風險。不過,若母親提供較多的支持,則風險會降低。(本文摘譯自<每日健康新聞>,August 4, 2014,Preschoolers Can Suffer From Depression, Too)


裁員
會牽動青少年自殺率

《美國公共衛生期刊》發表的研究指出:當大量的員工失業時,一些特定族群的青少年,其自殺企圖也會升高,這現象在女孩和黑人青少年身上更為顯著。

雖然這研究未能證實因果關係,卻發現當1%的美國員工失業時,在下一年中,女孩的自殺企圖和其他與自殺相關的行為即攀升2~3%。同樣的結果也發生在黑人青少年身上。

杜克大學的研究者說明:在美國10至24歲的族群中,每年有4600位自殺,自殺占此年齡層死因的第3位。同時每年有15萬7千名10至24歲的年輕人,因自我傷害而就醫。專家呼籲:青少年、父母親和健康照護專業人員應留意自殺的訊號、念頭或是行為。(本文摘譯自<每日健康新聞>,Aug. 14, 2014,Worker Layoffs Tied to Rise in Teen Suicides, Study Finds)


正向期望
影響幸福感

追求幸福是一種與生俱來不可被剝奪的權利,英國倫敦學院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時時刻刻的幸福感較容易從個人最近的「期望」來預測。該研究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刊》。

研究團隊將焦點放在人們如何做決定,以及這些決定的後果如何影響人們當下每一刻的幸福感。研究發現:累積的財富並非預測幸福感的良好因子,也發現幸福的感受不在於事情進行得多好,而在於事情進行地比預期中順利。

研究一開始先請¬26位受試者完成一項「做決定」的任務,這些決定可能導向暫時的得失。執行任務期間,受試者需重複地回答「你現在有多快樂?」這個問題,並用核磁共振成像來觀察受試者的神經活動。

研究的第二階段是請18420位受試者使用智慧型手機中「金頭腦實驗」的應用程式來測試這項模式。科學家發現:從第一階段「做決定」的任務中,所建立出得以預測受試者快樂程度的方程式,在第二階段仍然有效。

研究者發現「期望」在決定幸福感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期望」對幸福感的影響,甚至在結果出來之前就發生了。例如,當你計畫在最喜歡的餐廳與朋友見面,正向的期望在你做決定後就增強了你的幸福感。

研究團隊是使用「核磁共振成像」來觀察大腦在執行「做決定與結果」這項任務時,紋狀體內所產生的神經信號,以此預測即時幸福感的變化。大腦這個區域的信號部分依賴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這意味著多巴胺可能在決定幸福感上扮演著重要角色。(本文摘譯自<今日醫學新聞>,5 August 2014 ,Scientists find what happiness adds up to with new equation)


本文由戴怡君擇文、黃嘉慈摘譯,感謝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嘉逸審稿

關鍵字: 小孩憂鬱裁員自殺幸福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