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老人",共有196筆資料

營養師私房年菜食譜,讓老人除夕圍爐好吞嚥!

除夕你計畫圍爐要煮什麼年菜,讓家人大飽口福?研究指出,隨著年齡增加,吞嚥功能會逐漸退化,根據統計,國內有超過一半的老人家有吞嚥問題,易造成老人營養不良。煩惱不知該煮什麼好吞嚥又營養的菜餚,讓長輩團圓時吃的開心嗎?不妨參考以下三道食譜,讓長輩吃得營養又健康!
2019-01-04

老伴愛開快車,該不該偷藏他的車鑰匙?

根據警政署統計,2015年國內造成死亡的車禍肇事者中,以70歲以上的駕駛人比率最高,依次是65~69歲,再來才是18~29歲青少年。高齡駕駛不只容易造成車禍意外,一旦發生事故,死亡率也較高。國外研究指出,70歲以上的高齡駕駛人,在死亡車禍事故率上,比35~54歲的中年駕駛人高出2.6倍,且年齡愈高,車禍致死率愈高。希望高齡老伴或老爸別再勉強開車,讓家人提心吊膽嗎?不妨試試本文提供的三個步驟,和長輩溝通看看吧!
2019-01-02

補鈣、補蛋白質如何吃!50歲後必知的養生飲食祕訣

很多人把身體機能衰退的原因歸咎於「老化」,其實隨著年紀增長,營養素不足也可能加速身體機能衰退。別以為粗茶淡飯就是養生,保健食品也不一定能保證健康;只有看懂營養地雷,別再誤入陷阱,讓營養素拼圖力求完整,才能讓人生下半場也活力滿滿!
2018-11-30

我有「肌少症」嗎?居家檢測評估肌肉質量

你知道肌少症和骨質疏鬆症常會同時出現嗎?根據台灣骨鬆年會調查,全台50歲以上的民眾高達65.8%有骨鬆骨折風險,其中45%更被確診為「肌少症」,比其他亞洲國家足足高出將近8倍,居亞洲之冠。一旦罹患肌少症,不只走路變慢,容易跌倒,還會提高其他疾病的發生率,甚至增加死亡風險。該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肌少症」?專家提供一個簡易的測試法,50歲以上男性若小腿圍小於34、女性小於32公分,就有肌肉量不足的風險,應格外注意!
2018-11-07

申請「喘息服務」這樣做,別讓自己累垮了

根據國內統計,照顧者平均照顧失能、失智家人的時間約9.9年,每天平均照顧13.6小時,扣除用餐、睡眠時間,幾乎沒有放鬆的時間。好在已有不少私人和公家單位提供「喘息服務」,可以讓照顧者暫時抽離照護工作,究竟喘息服務可提供哪些協助?又該如何申請、向誰申請呢?
2018-11-01

安慰照顧者,千萬別說這些話!

研究指出,家庭照顧者平均每星期會有20.5小時在照護病人,其中有20%甚至超過40小時。周而復始的照護壓力,容易導致負面情緒不斷累積。統計顯示,54%的家庭照顧者都有自我壓力調適困難,且年齡超過55歲的照顧者,有80%呈現憂鬱症狀……
2018-11-01

詹雅雯罹帕金森氏症左腦萎縮!當家人突然臥病在床,怎麼減輕照顧負擔?

當家中出現臥病在床、無法自理生活的病人時,若不想將其送安養機構,就必須考慮請專人照顧。假如是獨子,沒有其他家人可以幫忙照顧罹病親人,也難以聘請外勞,該怎麼辦?
2018-11-01

善用「長照四包錢」,家庭經濟不垮台

長照2.0自2018年起提供「長照四包錢」,分別為「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服務」、「輔具服務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喘息服務」等四大項給付服務。民眾可撥打長照專線1966,或出院前向醫院洽詢「銜接長照2.0出院準備服務」,就有專人到府依失能程度(一至八級)或城鄉距離,評估補助額度。本文列舉兩個案例,教民眾如何利用「長照四包錢」,減輕家裡的經濟重擔!
2018-11-01

家人失能,長期照護方案怎麼選?

老人家一旦住院失能,出院後必定會衍生出一連串的照顧、復健需求,「出院」因此成為家屬最無助的時刻,究竟政府推出的長照2.0計畫,要怎麼申請?能拿到多少補助資源?本文針對四種常見情境,請專家透過案例來分析,協助你找到最適合的照護方案!
2018-11-01

出院後銜接長照服務,更能掌握黃金期復能!

出院後1~3個月是失能者的「黃金復能期」,你知道2017年底,衛福部已開通「1966長照服務專線」嗎?需要的民眾可透過市話或手機撥打,會有專員到府評估、提供長照服務。事實上,為了因應高齡社會來襲,許多單位都可以為客戶量身設計,提供完整的照護計畫,讓病患返家時 得到無縫接軌的長照服務……
2018-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