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網路",共有99筆資料

孩子想要手機,甚麼時候給?

孩子想要手機何時給?研究指13歲前擁有手機恐影響心理健康。專家建議家長訂定規則、練習同儕壓力應對並以身作則。
2025-11-04

心理韌性強,不被網路霸凌也不霸凌別人

研究發現,孤獨感最強烈、自我調節和復原力較低的青少年,較難應對壓力和情緒困擾;而孤獨感、復原力與自我調節能力中等的青少年,則頻繁參與網路霸凌,可能也是霸凌者或被霸凌者。
2025-07-09

每100名青少年有近5位曾被網路霸凌,董氏基金會呼籲守住情緒邊界,成為彼此救援

青少年易因網路負評、網路霸凌引發心理困擾,第五年倡議「停止網路霸凌日」的董氏基金會發表最新調查,和全臺12所學校合作,並與退役球星郭泓志共同鼓勵青少年在網路世界中守護自我、穩定情緒,成為彼此的支援力量。
2025-06-11

孩子不睡覺頻用手機當心影響心理健康,尤其是曾被網路霸凌者

孩子在該睡覺時仍頻繁用手機,須留意其睡眠品質和心理健康。研究指出,夜間使用手機不僅剝奪睡眠時間,也影響心理健康,尤其是曾遭受網路霸凌的孩子。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建議父母,可透過3招幫孩子建立健康的手機使用習慣。
2025-04-01

世衛研究:兒童遭受網路霸凌的比例高於疫情前

研究指出,約16%的11~15歲兒童遭網路霸凌,比例比以往高。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傳授12招,教孩子設立社群互動的界線。暑假期間若孩子長時間使用網路,行為或情緒反應有別以往,當心他們正遭受網路霸凌。
2024-06-27

董氏基金會與學校合作籲停止網路霸凌,為社群互動立界線

教育部統計2020至2023年校園網路霸凌通報案件成長超過1倍,連續第四年倡議停止網路霸凌日活動的董氏基金會今推出全新宣導短片及手冊,並與學校合作宣導,邀請專家及藝人威廉提醒青少年社群互動時要建立界線,以保護身心。
2024-06-13

董氏基金會40周年分享菸害防制、青少年心理健康促進、把關校園餐點的策略與展望

​董氏基金會17日舉行40周年論壇,感謝各界支持與參與,共聚公益的力量,並針對三大議題邀專家分享,包括提醒電子煙、加熱菸等新型菸品危害與因應策略;在數位時代如何透過策略及應用AI幫助青少年覺察情緒,預防網路成癮和自傷,進行憂鬱防治;還有交流把關學校午餐及校園食品,營造健康飲食環境的經驗。
2024-05-18

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易憂鬱?人格特質是關鍵

研究發現,較內向的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後有較多的憂鬱症狀。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觀察孩子使用TikTok、IG等社群的感受,當青少年使用社群後失眠、不停的負面思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建議尋求專業協助。
2024-03-27

「性格」會影響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的解讀

研究發現,易產生負面想法的青少年可能較易與網友進行比較,覺得自己不夠好而憂鬱。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觀察孩子使用TikTok、IG等社群的感受,和他們討論,建立健康的社交習慣,遠離憂鬱與網路霸凌。
2024-03-26

過度關注社群發布的自拍照,恐影響青少年自尊和心理健康!

自拍記錄生活發布到社群媒體是許多青少年的日常,如果青少年為了獲取更多認可,將自拍照過度修圖美化,不斷查看按讚數、留言,父母需留意、引導安全地使用社群。因自拍照可能影響青少年的自尊心和心理健康,並對「讚」過度關注。
2024-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