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血壓",共有136筆資料

夏日安心運動控三高這樣做

運動能增進心肺功能,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或心臟病者,醫師也會建議養成運動習慣,以改善心血管功能,但夏日天氣悶熱,怎麼運動能減少對心臟的衝擊?此外,中暑跟心肌梗塞都可能全身無力,怎麼警覺及應對?
2025-09-04

高溫、吃太多冰易心肌梗塞!夏天有效降溫防猝死

近年來全球高溫導致熱中風或熱致死事件頻傳,起因與心臟病發有關。研究顯示,當氣溫達32℃以上,氣溫每上升1℃,心肌梗塞風險增3~4%。50歲以下的心梗族群越來越常見,炎夏想護心防猝死,醫師叮嚀這些事勿做
2025-07-16

控管14個失智症風險因子,這樣做更有效

名醫林芳郁退休後與失智症搏鬥了5年,令人心疼,失智症可否預防?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2024年發表了最新的失智症研究報告,提醒可能造成失智症的14個風險因子,讓專業醫師告訴你如何預防及改善!
2025-07-11

止痛藥、降血壓藥、安眠藥,千萬別和「這飲料」併服

有吃安眠藥、止痛藥、降血壓、降血糖藥、貼多張痠痛貼布的民眾,相關藥物與酒精併服可能產生交互作用,輕則頭暈、嘔吐、傷肝,重則恐有生命危險。若吃了降血壓、降血糖藥卻不慎飲酒,出現頭暈、頭痛、發抖等低血壓、低血糖症狀,該如何緊急緩解?
2024-08-02

過年易胖2公斤!解嘴饞,醫師建議14種低卡零食

據衛福部統計,民眾過年後平均會胖2公斤,也有人因暴飲暴食而胃酸逆流、消化道潰瘍、便祕、脹氣、腹痛。醫師提醒年菜、年糕、紅龜粿、蘿蔔糕、甜點、酒等隱藏高熱量陷阱須節制,若嘴饞想吃零食,建議改吃14種低卡食物!
2024-02-06

糖尿病怎麼防心肌梗塞、中風等併發症?ABC指標是關鍵

研究指出,臺灣每年新增糖尿病患約16萬人,其中因高血糖過世者持續下降,但因糖尿病誘發癌症、心臟病及肺炎等併發症而離世的人卻不斷增加。醫護界呼籲糖友定期觀察ABC指標,以降低心肌梗塞、中風、洗腎等併發症威脅。
2023-09-15

起立時常頭暈?姿勢性低血壓7招改善 避免跌倒

你曾蹲下再起身時感到頭暈嗎?可能是「姿勢性低血壓」!流汗過度脫水,卻未補充水分讓血液量不足;貧血、老化或吃高血壓、心臟病藥,像利尿劑等,也易讓人頭昏眼花。醫師傳授7招改善暈眩,避免跌倒、昏倒造成失能!
2023-07-03

爬山怎麼防中暑 抽筋 高山症 失溫或心肌梗塞?

爬山可提升心肺功能、強化關節和肌力,還能遠離塵囂,欣賞在都市叢林裡看不到的世外桃源,但爬山也有許多看不見的健康隱憂,究竟該如何預防中暑、抽筋、高山症、失溫或心肌梗塞?意外發生時,又該如何自救?
2023-05-16

偏白Q彈的麵條恐加漂白劑 硼砂?生熟麵都要冷藏?快速搞懂麵條挑選與保鮮

你愛吃麵嗎?你可知麵當主食,和同重量的飯相比,會多吃300~900mg的鈉,水腫、高血壓、肝硬化、心臟或腎臟衰竭,飲食需限鈉者要留意。此外,偏白、Q彈的麵加了許多添加物。快來了解生麵、熟麵的差異,學會挑選及保存少添加物的麵條。
2023-02-23

常頭暈頭痛 無力恐腦中風!定期2檢查避免中風或血管性失智

腦血管疾病在國人十大死因排名第四,平均每年奪走一萬多條性命。腦血管疾病中,又以「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比例最高。除了控制三高,定期做2檢查,可提前了解顱內外血管狀況,給予合適的治療,減少腦中風的發生。
2023-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