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糖",共有342筆資料

糖尿病教室(Q&A)

汪小姐有糖尿病三年,平日靠飲食、運動及口服降血糖藥Diamicron一顆來控制血糖,平常血糖大多在飯前126mg/dl以下,飯後2小時168mg/dl(平均),最近血糖達飯前193mg/dl,飯後2小時208mg/dl,請問需要再增加口服降血糖藥的劑量嗎?A:汪小姐接受口服降血糖藥治療,是屬於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根據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的標準(表一),控制良好的血漿血糖值飯前為110~140mg/dl,飯後兩小時為140~200mg/dl。汪小姐飯前血糖高達193mg/dl,為控制不良族群,如果運動加上飲食控制,依然無法使血糖降低,就需要增加口服降血糖藥的劑量。通常糖尿病患應該將血糖控制在理想或良好範圍,至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由於低血糖症狀不明顯,所以控制在良好範圍即可,不必過分嚴格要求,只要不是在不良範圍即可。
2018-04-25

老年有慢性病,該選擇哪些運動?

明知運動對健康是個好習慣,可是,膝蓋有些退化的熟齡族,或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常怕運動增加關節負擔,或擔憂心肺功能負荷過重,到底哪種運動才適合?
2018-04-20

想補鈣防骨鬆,鈣片怎麼吃更好吸收

人體所攝取的鈣質,真正被吸收的不到30%,有沒有搭配維生素D、食物中是否含有干擾鈣質吸收的物質,都是能否留住鈣質的關鍵因素。現代人都知道缺鈣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症,因而努力地補充鈣質,然而,人體中的鈣質如果沒有維生素D的配合,就無法充分吸收、儲存和利用,而且長期食用高鈣飲食也有害健康。國外研究發現,如果鈣攝取過量,反而容易骨折、便秘、結石及增加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
2018-04-11

含「活性乳酸菌」的產品,整腸功效比較好?

近幾年發酵乳品相當風行,像優格、優酪乳,以及養樂多都是這類產品。廣告上常常提到這些產品可以幫助消化、健胃整腸,有些更強調含有「活性」乳酸菌,還有添加「果寡糖」,弄得不少消費者是霧裡看花,到底含有哪些成分的乳酸菌產品,整腸、改善便祕的效果比較好?
2018-04-11

調味酒熱量被低估,酒類食安品質誰保障?

酒類熱量不低,調味酒更是額外添加糖,喝起來香甜順口,很受大學生、女性消費者,甚至是銀髮族喜愛,在超商、量販賣場也很容易買到;但臺灣目前未規定酒類之成分、熱量與含糖量標示,因此喝下多少熱量和糖、喝下什麼成分和添加物,消費者都無法得知!建議酒類,尤其是調味酒,應比照《食管法》詳實標示內容物、食品添加物、熱量與糖含量等,讓消費者知情,以便選擇。
2018-04-11

水需要加味嗎?

加味水標榜的是水中加了營養多多,實際上,它是一種冠上水字的飲料,比水多糖多負擔。 在健康與環保意識的抬頭下,水飲料市場逐年成長,以 88年為例,成長率高達 22.5%;整個年度,飲料市場共推出 385項新產品,包裝飲用水佔其中的 113件;而在包裝飲用水百件以上的新產品中,又以加味水產品佔了 85項,佔 75.22%之強。
2018-04-11

調味酒未標示「含糖量、熱量」,不知不覺會喝胖!

臺灣當前酒類取得十分容易,在超商、量販賣場等各式酒類一應俱全且開架陳列;廠商、通路也常有啤酒季、買x罐打x折等促銷活動,一罐酒品的售價甚至比許多含糖飲料、手搖杯的價錢還便宜,在在都增加消費者喝酒的頻率,但董氏基金會調查臺灣市售調味酒,發現市售調味酒多數有標示不清的問題,希望政府能落實調味酒需詳實標示成分、熱量和含糖量,使消費者了解到底喝下了什麼?
2018-04-11

正確的糖尿病飲食觀

從事糖尿病營養教育多年,最令人感慨的就是接到一些糖尿病患,因害怕營養師們會對他們的飲食做出很多限制的建議,不願接受飲食指導,而以自己的想法與觀念去做飲食控制,造成血糖控制不良與營養不均衡的問題。然而這些病人在接受營養師的指導後,才恍然大悟糖尿病飲食並不如想像中那麼可怕,並不是什麼東西都不能吃,而是有很多東西都可以吃,只是要知道可以吃多少量的問題而已。
2018-04-11

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痛風,吃對食物遠離病痛

慢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痛風等慢性疾病,不用節食或吃素來控制病情,其實注意飲食的調配,控制高油、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不僅能吃得開心,也能健康長壽。
2018-04-11

腰圍肥胖比其他肥胖更危險!肥胖7大健康危機不可不知

研究發現,腰圍肥胖比其他肥胖更危險。因為腰臀圍比可反應體內的脂肪分布,假如腰圍或腰臀圍比較大者,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機會較腰圍或腰臀圍比正常者明顯升高。肥胖除了影響外表,也會導致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冠狀動脈心臟病、膽囊炎、脂肪肝、大腸癌7大慢性病,不可坐視不管。
2018-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