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性",共有837筆資料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媽媽的遙控器》父母想掌控孩子的人生,要的是什麼?

「媽,妳到底還要我死幾次?」一句赤裸卻如此痛心的話從孩子口中道出,或許讓人看了覺得很不舒服,但這些不舒服就真實發生在這些孩子身上。公視自製教育主題戲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7月7日首集〈媽媽的遙控器〉一播出就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討論。劇中媽媽獲得一個神奇的遙控器,只要孩子的表現不如預期,她就會按下遙控器將時間倒轉。不少觀眾看著劇中主角小偉對已經安排好、無力的人生感到絕望,連自己的生死都無法掌控的無奈時,都會不解為何狠心的媽媽仍不願放手,堅持要孩子照著她希望的方向走?
2018-07-20

拇趾外翻只能手術矯正嗎?

根據統計,65歲以上女性約有35%有拇指外翻,尤其是喜歡穿高跟鞋或楦頭窄的鞋子,更會增加拇指外翻的發生率!若放任不管,可能會持續惡化,影響日常走路及生活品質,甚至會增加老年人跌倒的機率。不想開刀動手術,該如何預防拇指外翻惡化?
2018-07-16

男性更年期會出現哪些症狀?

一般男性到了40、50歲後,雄性激素機能逐漸衰退,特別是睪固酮的分泌會減少,這種因體內荷爾蒙分泌變化所產生的身心不適,稱為「男性更年期」。由於男性不存在「停經」的信號,臨床上不易確定其發生及過程。有的人被難以解釋的失眠、焦慮、煩躁、易怒、「性」致缺缺等不舒服困擾許久,卻不知是「男性更年期」惹的禍……
2018-07-13

威脅你我的缺血性心臟病

缺血性心臟病是最常見的心臟病,同時也是最容易威脅國人健康的心臟病。究竟造成缺血性心臟病的危險因子有哪些,又該如何預防?台灣近40年來的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隨著工業化、都市化的遞嬗,醫藥技術的發達以及飲食生活習慣的西化,台灣地區居民的平均壽命已媲美歐美先進國家。根據衛生署統計,台灣的總死亡率近40年來明顯下降,然而動脈硬化性疾病的死亡率卻明顯增加。腦血管及心臟疾病近30年來一直名列十大死因前茅,更是老人最主要的病因與死因。台灣自1993年9月成為聯合國所謂的老人國之一,老化的人口結構,勢必使動脈硬化性疾病成為未來疾病與公共衛生工作的主流。
2018-07-10

「飛蚊症」會造成失明?

「醫生,我的眼前常常有像蚊子的黑點飛來飛去。」這句話不時會在眼科門診中聽到。近年來,飛蚊症不再是老年病,新竹國泰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這幾年因飛蚊症而求診的患者年齡層大幅下降,甚至還有國中一年級的學生罹患飛蚊症。
2018-07-05

有慢性病的銀髮族,可以做哪些運動?

能持續運動是很好的習慣,尤其對熟齡族、慢性病患等特殊族群,運動更有助於健康,然而,這些人靈活度不比一般人,運動時須特別小心,要視自身的體能狀況而定。另外,運動的強度也因生理情況和外在環境而異,最好透過專業的檢測、或逐量增加以瞭解體能極限。
2018-06-25

老人常見的3種慢性病,該如何避免藥物副作用?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器官的退化和免疫力的下降,讓銀髮族在疾病與用藥上,比青壯年人複雜得多,統計顯示,臺灣65歲以上老人平均患有2種疾病,每日使用4種藥物。其中,又以糖尿病、高血壓和骨質疏鬆症佔最多數!當服用的藥物種類繁多,該如何避免藥物之間產生交互作用?服用藥物時,又該有哪些注意事項?
2018-06-25

早上起床眼前霧濛濛看不清,是「視神經」中風嗎?

當早上起床,視力突然一片模糊,也許不是你沒睡醒、眼花,也不是年紀大老花眼,有可能是「視神經中風」!專家提醒,視神經中風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方式,只有在發病短短2週是治療黃金期,有機會挽回一些視力。否則,錯過黃金治療期,就有可能永久失明!
2018-06-22

「脂肪肉瘤」和「脂肪瘤」差在哪?切除後,還會再復發嗎?

當身上皮膚突然長了一顆明顯的腫塊,相信不管是誰都會很緊張!提醒您,就醫時可以張大耳朵聽仔細,倘若醫師告知是「脂肪瘤」,或許可以鬆口氣!但若是「脂肪肉瘤」,就是脂肪細胞在深層軟組織中異常增生所導致的惡性腫瘤,雖然只差一個字,但差很大!
2018-06-15

面臨不確定性,人們的壓力更大

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往往壓力最大,根據一份發表於《自然通訊》期刊的研究指出,知道即將有不好的事情發生,比不確定事情是否會發生來得好。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者招募45位志願者,參與一個翻開石頭的電腦遊戲,要猜測是否有蛇藏在石頭下面,若翻開石頭後發現有蛇藏匿其中,手會接受到輕微電擊,當參與者對遊戲愈來愈熟悉時,這些蛇的位置會改變,以保持不確定性的變動水平。
2018-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