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聰明醫療 皮膚疾病 異位性皮膚炎越抓越癢,免疫製劑比較止癢嗎?

異位性皮膚炎越抓越癢,免疫製劑比較止癢嗎?

出處/ 2017年4月號/第358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8000
收藏 瀏覽數 : 8000
異位性皮膚炎越抓越癢,免疫製劑比較止癢嗎?

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時,患者常感覺很癢而抓個不停,許多患者擔心使用抗發炎的類固醇藥物止癢會產生副作用,希望改用免疫製劑,但醫師提醒,長期使用免疫製劑,會造成肝腎問題,副作用可能比類固醇還大……輕微的異位性皮膚炎,只要避開過敏原、刺激物,平時注意保濕及紓解壓力,對於癢處局部止癢,必要時輔以抗發炎的外用或口服類固醇治療,大都可獲得控制。而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可以使用「類固醇藥物」、「免疫製劑」及「濕敷包紮法」來抗發炎及止癢,只是使用這些方法,又該注意什麼? 

 
該如何避免
「抓癢」的無限循環?

臺中榮總皮膚科醫師李文豪指出,異位性皮膚炎以「癢」為起始點,因為癢,忍不住會去抓,但愈抓病情愈嚴重,因此「止癢」是病情控制中很重要一環。

如何避免異位性皮膚炎發作?馬偕兒童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徐世達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最基礎的治療,是平時注重保濕,並配合環境控制,避免過敏原(如塵蟎、蟑螂、黴菌、貓狗等有毛寵物),與刺激物(如空氣污染物、化學刺激物和煙品)的接觸,以免引發過敏。急性期發癢可用口服抗組織胺,及局部外用類固醇或非類固醇抗發炎免疫抑制藥膏來消炎止癢。

當異位性皮膚炎嚴重發作時,需全身治療,包括口服抗組織胺、口服類固醇,甚至口服免疫製劑。有些病患合併細菌、黴菌、病毒感染,則需分別以抗生素、抗黴菌劑和抗病毒劑治療。

憂類固醇副作用
免疫製劑傷更大

許多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擔心皮膚長期使用類固醇,會造成皮膚萎縮。不過,李文豪醫師指出,類固醇是很有效的抗發炎藥物,它可將發炎的很多步驟都抑制下來,依醫師處方使用,可將副作用控制得宜。在適當的時間使用抗組織胺、類固醇控制異位性皮膚炎是正確而必要的療法。

有些擔心類固醇副作用的患者,會詢問可否用免疫製劑治療。徐世達醫師表示,免疫製劑分為口服、局部外用。局部非類固醇抗發炎免疫抑制藥膏常見有普特皮、易立妥等,使用於兩歲以上幼兒,可避免一些局部類固醇的副作用,包括局部皮膚萎縮等。

李文豪醫師指出,免疫調節劑需使用一段時間才能見效(有的患者需要數週,甚至1個月),它雖然沒有類固醇常見的副作用,但長期使用免疫製劑,會造成肝腎或其他系統性問題,可能抑制骨骼製造血球,副作用比類固醇還大,且懷孕、哺乳婦女不能使用某些免疫調節劑。通常在類固醇治療效果不佳時,醫師才會考慮免疫製劑與類固醇搭配使用。

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
可採「濕敷包紮法」

徐世達醫師指出,免疫製劑原是抗癌藥物,不管是局部或全身使用,皆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從兒童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使用全身免疫製劑的研究來看,發現約1〜7%患者長期使用會產生繼發性癌症的機會。如果長期使用局部非類固醇抗發炎免疫抑制藥膏於很小的嬰幼兒身上,仍無法完全排除以後產生癌症的疑慮。因此,健保限制免疫製劑只能用在2歲以上、皮膚侵犯病灶大於30%的病患。

如果是重度全身型異位性皮膚炎合併嚴重搔癢,可採「紗布濕敷」或考慮「濕敷包紮法」。徐世達醫師指出,濕敷包紮法是在皮膚擦完類固醇藥膏及保溼保養後,使用一層濕式束套覆蓋在皮膚上,再穿上一層乾式束套。濕敷包紮法可以保護病變的皮膚,大幅減少皮膚癢感,避免搔抓,並加強局部藥物療效,同時可以幫助病變的皮膚癒合。

此外,中重度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可考慮「光照治療」。李文豪醫師解釋,紫外線可影響免疫能力,使免疫力變好或變壞,光照療法即調整紫外線頻率和劑量,通常每次治療數分鐘,一周2~3次(次數視皮膚發炎狀況而調整),藉由光照調節皮膚免疫能力。

有些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做光照治療,一開始症狀會變嚴重,李文豪醫師解釋,光照治療就像運動,一開始也許全身痠痛,但對身體有長期的好處,接受光照治療效果約可維持一個月。不過,光照治療副作用有紅斑、疼痛、搔癢、色素沉著,甚至皮膚癌的潛在危機,因此,有的照光治療要成年才可施行。

 

1分鐘認識「濕敷包紮法」


 圖片提供:台灣氣喘衛教學會網站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