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電子煙",共有117筆資料

勿讓電子煙及加熱式菸品,成為新癮害

傳統紙菸盛行百年後,至今每年已造成全球700萬人死於菸害,菸草公司為了開拓市場,2011年起投入生產「電子煙」,2015年起更陸續推出「加熱式菸品」,菸商以其強大財力、通路與政商關係,加上過去百年行銷推廣傳統紙菸的實戰能力,使這股「新興菸品」勢力快速崛起氾濫。
2019-02-19

規律攝取魚油有助降低菸癮

刊登於《精神藥理學期刊》的報告指出,長期吸菸會導致大腦中的Omega-3脂肪酸濃度低落,除會損壞神經細胞的結構,干擾腦部主掌愉悅、滿足等區域內的神經傳導物質正常運作,相關的回饋與決策機轉也會受到影響,讓吸菸者難以擺脫菸癮糾纏。透過補充深海魚油,這種情形能獲得改善。
2019-02-18

國際菸害防制學者齊聚臺北,共倡「菸害終局」

國家衛生研究院名譽研究員溫啟邦教授及臺北醫學大學合辦「2018臺灣菸害防制國際研討會」,由美國華盛頓大學全球疾病負擔(GBD)研究員Marissa Reitsma率先分析「臺灣的菸害疾病負擔情況」。以2017年來看,吸菸高居致死行為風險因子的第一位,若要降低臺灣的疾病致死率,菸害防制是最有效益的方法。另外,二手菸暴露也是造成疾病負擔的主要因素,無菸環境的改善可以幫助減輕疾病負擔。
2019-02-10

拒菸超人前進校園,全國班級PO創意照展現拒菸決心

跨國菸草公司為了開拓市場,2011年起投入生產「電子煙」,2015年起更陸續推出「加熱式菸品」等新興菸品。新興菸品結合科技、電子商務,對青少年產生強烈吸引力,藉由網路急速傳播,已在全球氾濫。為此,衛福部、教育部及董氏基金會合作推出「拒菸超人」活動,同時發起「拒菸超人在我班」PO班級創意照活動,號召全班一起擺pose、拍下專屬於班級的表態拒菸照。2018年12月20日前將拒菸合照上傳臉書「拒菸超人」,就有機會爭取郵局禮券貳千元獎學金,有15個班級名額。
2018-12-01

電子煙放褲袋竟自燃,英男下體燒傷

據英國《metro》報導,住利物浦的37歲男子威爾遜(Darren Wilson)自稱6個月前用電子煙戒菸,之後就一直使用電子煙。沒想到放在褲袋中的電子煙竟然無預警燃燒,他緊急想把電子煙拿出來,但很快的褲子被燒穿,屁股跟左腿也因此燒傷。目前,威爾遜需要從背部移植皮膚,來修復他受損的胯部和左腿。美國衛生部也發布,2015年至2017年間電子煙爆炸及灼傷的報警事件,全美共達2035件。
2018-11-30

不讓下一代成為新癮害世代,菸害防制修法全面啟動!

過去多年政府無心修法,讓臺灣菸害防制早陷入「不進已退」的困境,直到2016年衛福部陳時中部長及國健署王英偉署長雙雙上任後,確切體認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的《菸草控制框架公約》修法是維護下一代健康、對人民健康負責並與國際公衛接軌的前瞻作為,才全面啟動菸害防制修法。
2018-11-13

吸電子煙,心肌梗塞風險增1倍

根據美國研究分析,2014年和2016年美國國民健康訪問調查指出,若每日吸食電子煙者罹患心肌梗塞,比不吸菸者風險高出1倍;若同時吸食電子煙和傳統紙菸,心肌梗塞風險高於不吸菸者4.62倍。
2018-11-12

吸菸會顯著增加患癡呆症的風險

癡呆症是一類腦部進行性退化疾病,包括阿茲海默病、血管性癡呆等,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認等表現為特徵。韓國首爾大學團隊分析2002~2013年間4.6萬名韓國60歲以上男性的健康檔案數據,研究對象包括持續吸菸者、短期戒菸者(少於4年)、長期戒菸者(4年及以上),及從不吸菸者。結果發現,吸菸會顯著增加患癡呆症的風險。
2018-09-26

副機師抽電子煙闖禍,航空公司遭減班罰款

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CA106航班副機師,日前因吸食電子煙而誤關冷氣系統,導致客艙氧氣不足,機艙內氧氣面罩全部彈出,機組人員甚至發出「Mayday」求救訊號,造成客機急降7千米。
2018-08-05

明明已經戒菸了,為何還是得肺癌?

明明已經戒菸了,為何還是得肺癌?臺安醫院胸腔內科醫師吳憲林指出,吸菸與二手菸是肺癌最重要的原因,吸菸20~30年後會導致肺癌,戒菸後約需十年,能明顯降低肺癌機率。此外,肺癌機率降低的時間與吸入方式或癌症種類有關。
2018-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