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避",共有213筆資料

不想懷孕,只想享受「性」福快感,避孕藥怎麼吃?計算安全期與性交中斷法避孕機率高嗎?哪5大避孕方法才可靠?

「避孕藥有沒有副作用?」、「不小心內射了怎麼補救!」、「長期吃避孕藥,會不會未來不孕啊?」諸如此類的話題常霸占討論區,每張慌張的臉龐透過鍵盤在網路這個茫茫大海裡搜尋各種避孕偏方,深怕一不小心就鬧出人命,造成雙方沉重的負擔。這次特別請教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副院長賴鴻政醫師,為大家解開常見的避孕疑惑。
2017-07-21

小胖威力症、唐氏症、威廉氏症…產檢3寶,避免生出染色體異常的寶寶!

看著寶寶順利呱呱墜地,是準父母的最大心願,但其中有1~3%的寶寶,一出生就得面對先天疾病的遺憾,想抹去心中的疑問與擔憂嗎?準爸媽們先來瞭解健康寶寶預約單的內容吧!今年3月底,前立委秦慧珠的兒子「牛牛」,由於小胖威利症所引發的糖尿病,再加上感冒發燒,酮酸中毒而導致呼吸衰竭,被送到榮總加護病房治療時,院方一度發出病危通知,牛牛在加護病房住了20多天才出院,其家人才稍稍鬆一口氣。
2017-07-11

想申請病歷,該如何讓過程更順利,避免破壞醫病關係?

你是否有過為了申請病歷,在醫院四處奔走,甚至被拒絕的經驗?台灣民眾申請病歷比在國外要困難許多,醫師與病人間亦有錯誤認知。其實,一份詳細的病歷,不僅保障權益,更確保健康,怎麼簡化申請手續,讓資訊更公開?看看專家的建議。
2017-07-11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變得叛逆、愛頂嘴,這樣溝通能避免衝突

資訊爆炸的今日,是否讓你覺得現代小孩與以前大不同?親子間的距離愈來愈遠?其實,只要換個思維、多些信任和尊重,並聰明利用教養資源,你也可以是現代辣媽,和子女很麻吉!雖然親子間相處的原則從古至今皆然,但隨著年頭的改變,外在環境也跟著變動,大大影響了親子之間彼此對待、相處的方式與型態。
2017-07-04

當更年期遇上青春期,怎麼溝通才能避免衝突?

今昔相比,更年期、青春期同時現身家庭的機率愈來愈高,在雙方身心不斷轉變,且相互碰撞、衝擊下,兩代衝突似乎不可避免……究竟如何才能安然度過,避免一觸即發的家庭風暴?更年期是個棘手的問題,不僅生理出現熱潮紅、盜汗、頭暈、失眠、記憶力差等症狀,不知不覺中,情緒也愈來愈難控制,EQ明顯變差,身心飽受打擊,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2017-07-04

邱小妹人球案轟動一時,該如何與醫院打交道、避免成為人球?

面對白色巨塔複雜的醫療環境,就要清楚掌握就醫的每一個環節;懂得學會一些技巧和醫院打交道,才能減少就醫時的不便與遺憾。今年年初,邱小妹事件引爆媒體熱度,整起事件揭露出醫療轉診制度、醫師輪班制度、緊急醫療體系等問題,醫界得到了嚴重的教訓,社會大眾則大開眼界,除了訝異醫療體系的複雜、沉痾,許多人也開始擔心「下個人球會不會是我?」、「醫療體系複雜,該如何自保?」醫院除了加緊檢討、積極策動制度面的改善外,民眾其實可以學會一些與醫院打交道的技巧和籌碼,減少就醫時的不便與遺憾。
2017-07-03

10招避免寒冬血壓拉緊報

高血壓一定要吃藥嗎?研究發現,從生活型態和飲食習慣著手,加上適當的運動量、減少心理壓力,都能減少對藥物的依賴,讓血壓乖乖聽話。高血壓像體內的未爆彈,冬天尤其容易「發作」。因為氣溫低,清晨從暖暖的被窩鑽出來,很容易讓血壓升高。高血壓導致中風的案例常常在半夜或清晨發生,」長庚醫院中醫分院內一科主任吳宜鴻表示,「因為那時荷爾蒙分泌最旺盛,身體一遇冷,加上血管彈性不好,一收縮就很容易斷裂,變成中風。」
2017-06-16

常用面紙引發卵巢癌?專家帶你看穿卵巢癌9迷思

卵巢癌發生原因不明,且缺乏早期症狀,因此,75%發現時已是晚期,是婦癌中死亡率最高者。像「謎」一般的卵巢癌,讓人產生許多迷思與誤解,且由婦科專家一一破解,降低妳對它的疑懼。
2017-06-02

得了糖尿病,怎麼避免失明

根據統計,糖尿病患失明的比例約為普通人的20倍以上,原因大多跟視網膜病變有關。研究發現,60%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會出現視網膜病變,究竟得了糖尿病,該如何預防眼睛病變及失明?張總經理、黃廠長兩人罹患糖尿病10年,工作同樣忙碌。張總經理沒有規律服藥及按時就醫,等到視力模糊,檢查後發現視力已退化到0.4,出現黃斑部水腫,經適當治療才減少水腫,挽救可能失明的視力。反觀黃廠長,控制飲食,養成運動習慣,且遵從醫囑,規律用藥,每半年到眼科檢查眼底,視力雖有退化,仍在可控制範圍,未出現視網膜病變。
2017-05-31

吃生魚片配山葵、蘿蔔絲,可避免誤食寄生蟲?

天氣逐漸轉熱,氣象局預報,未來幾天都會是晴朗多雲的好天氣,西半部高溫將達33度,悶熱的天氣總讓人提不起食慾,此時不少民眾會考慮吃一盤冰涼的生魚片,只要沾上山葵和醬油,配上蘿蔔絲就是最簡單、美味的料理。不過,愛吃生魚片的民眾可要當心蟲蟲危機!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分子寄生蟲暨熱帶疾病學科主任范家堃就曾協助診斷過一名女性患者,在吃完生魚片後,腸胃不適,就診多次,卻始終查不出原因,直到排泄出寄生蟲,才知道原來是寄生蟲搗亂。
2017-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