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生活",共有184筆資料

有愛就不孤單,退休後生活獨立充實,才是「對自己好」

在台北仁濟院附設醫院擔任十幾年志工的謝碧月,今年已75歲,一周有三、四天,從家裡騎十幾分鐘的機車到仁濟醫院服務。除了當志工,她也上了很多仁濟院的樂齡課程來豐富生活。不時和朋友一起游泳、學歌仔戲、做香皂……生活忙碌精彩。她笑著說,有時會對老化感到無力,這需要調適;可是,在生活中安排喜歡做的事,不依賴子女,才是「對自己好一點」的方式......
2020-07-28

若生活因疫情而改變:可以「宅」、不要「坐」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世界各國幾乎都受到重大衝擊,今疫情趨緩,但未消失,我們似乎得學著與新冠病毒共存,重建另一種新生活型態。歷經疫情,你的生活改變了甚麼?
2020-07-06

防疫新生活運動也別忘了紓壓!當心壓力、孤單、睡眠不足會增加疾病感染風險

在第一線防疫、醫護人員及全民的團結努力下,台灣新冠肺炎疫情趨於平穩,為了兼顧防疫與民眾的生活品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將推動新生活運動。提醒民眾,千萬別忘了紓壓的重要性!因為壓力、孤單和睡眠不足都會造成免疫力大幅下降,若此時正好暴露在有病毒的環境下,受感染的機率就會提高,這是2020年3月刊登於《神經科學新聞》的研究所指出。
2020-05-25

意外或生病造成失能、殘障?「自立支援照顧」幫家人擺脫依賴長照的生活

假如家人因為意外、生病或老化而失能、殘障,需要依賴長照,我們該如何幫助他盡快擺脫行動不便而處處要人照顧的狀況,又要怎麼改善他因活動量少、食慾差、營養不良而體力下降,需要依賴輪椅、臥床、穿尿布的宿命?國外發現「自立支援照顧」,有助於恢復長者或失能者的生活能力,減輕照顧者長期照顧的負擔,那該如何進行?
2020-02-19

「樂動紓壓5招-生活版」不只訓練心肺功能,還可提升肌力,幫青少年增加運動時間!

根據董氏基金會最新調查,大台北地區近四成青少年每周運動天數未達三天、近五成每次運動時間未達60分鐘。為了鼓勵學生增加運動時間,教育部體育署與董氏基金會於全台推展「樂動150,提升運動力」校園運動紓壓宣導計畫,並邀請藝人愷樂代言拍攝《樂動紓壓5招-生活版》影片,教學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結合運動、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2020-01-16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教你忙碌生活中平衡身心的方法

活躍於螢光幕前的陳欣湄醫師,因為清楚的口條、亮麗的外表而成為許多健康類節目的常客。身為現代職業婦女,已經有孩子的她跟多數的母親一樣,也是工作、家庭兩頭都要兼顧;以前相當投入工作的她,有了小孩後,開始學著將家庭與工作的場域做出劃分,這樣才能真正扮演好醫師、媽媽與太太的角色。
2019-09-26

澳門控菸十年有成, 公衛台灣有待努力

「無煙澳門健康生活協會」於5月31日「世界無菸日」前夕,慶祝十周年誌慶,邀請兩岸四地拒菸團體領袖齊聚澳門米高梅酒店進行控菸交流。董氏基金會以「臺灣控菸35年的歷程與挑戰」,介紹臺灣從無到有、一步一腳印的菸害防制進展,及現今面臨跨國菸草公司以「新興菸品」大反撲的嚴峻挑戰。中國、香港、澳門、臺灣四地團體宣示將一致朝向推動禁止任何型態菸品而努力。
2019-06-20

有三千萬存款,才能當個幸福的一流老人?

辛苦了大半輩子,想要退休,又怕存款不夠支付未來的生活?暢銷書《下流老人》讓人害怕面臨又窮又老的銀髮生活,理財專家常說,存款至少得有2000~3000萬的資產,才能過愜意的退休生活,不愁吃穿。但低薪世代,要存到1000萬都有困難了,更何況是2000萬?其實,想做個幸福的一流老人,並不一定要存到千萬,只要掌握五招祕笈,你也能享有人人稱羨的快意老年!
2019-06-18

預約樂齡生活、成為圓夢實踐家,退休前必修的12堂課!

想過退休人生怎麼規劃嗎?如何擁有充實愉快的樂齡生活?根據董氏基金會一份針對50歲以上民眾進行的調查結果,近八成受訪者有意識自己已屆退休(老年)年齡,但近四成的民眾尚未開始規劃退休生活,為提醒中、老年人預先做好準備,實踐退休生活的規劃、無憂老化,《大家健康》雜誌與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合作,出版《未來更幸福!退休前必修的12堂課》與《樂齡圓夢實踐家》兩本書,教導民眾如何儲備健康能量,迎向老來更幸福的人生!
2019-06-10

「Good Grooming」改善精障者的社會功能

對精障者來說,最辛苦的並不是治療的過程,而是痊癒後,該如何面對社會眼光,走入人群,讓生活回歸正軌……連續發表兩篇論文都得到不錯的回應,對我來說是很大的鼓勵,也讓我更有動力往精神科的研究路上邁進。在波士頓州立療養院第二年時,醫院來了一位職能治療師,不像醫護人員每天都得到醫院報到,職能治療師一個星期只要來四天。
2019-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