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朱俐靜去年透露確診乳癌,經2年抗癌,於7月3日病逝,享年40歲,讓人震驚又心疼!國人乳癌好發於45~69歲,臨床發現未滿40歲的乳癌病人腫瘤,比40歲以上者的腫瘤攻擊性強。醫師提醒,家族沒有病史,乳癌仍會找上門,30歲開始定期做2檢查,才能提早發現早發型乳癌!
讓女性聞之色變的乳癌,位居我國婦女癌症發生率第1名,好發年齡約在45~69歲之間;依據最新的衛福部國健署2019年癌症登記報告,當年有17,710名婦女罹患乳癌(含原位癌),2,633名婦女死於乳癌,相當於每天約48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約7位婦女因乳癌而失去寶貴性命。(延伸閱讀:摸到硬塊,會是乳癌?)
家族沒有病史 乳癌仍會找上門
過去大眾認為癌症多半與家族遺傳有關,不過這樣的認知必須修正了!的確,家族中若有乳癌患者,會被列為乳癌高風險群,一等親中有乳癌病史者,罹癌風險是常人的6倍;家族中若有2人以上罹乳癌,則風險是常人的10倍。不過,羅東博愛醫院醫療副院長暨腫瘤醫學中心醫師葉顯堂強調,千萬別因沒有家族病史而輕忽乳癌的威脅,臨床上發現,只有7~9%的乳癌患者有家族病史,換言之,絕大多數乳癌癌友都是家族裡的第一人。(延伸閱讀:乳頭凹陷、還有分泌物,我得了乳癌嗎?未來哺乳會有影響嗎?是否該做乳頭整形術?)
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乳癌風險、需不需要提早檢查預防?女星罹癌的案例,讓女性人人自危。葉顯堂醫師表示,東方女性罹癌高峰年紀為52歲,比起西方女性,好發年齡早了8年,西方國家提供的篩檢門檻為50歲,因應年輕化趨勢,目前我國政府提供45~69歲及40~44歲具乳癌家族史(指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婦女每2年1次免費的乳房X光攝影檢查。這樣的措施,正是要鼓勵適時篩檢是揪出病徵的不二法門。(延伸閱讀:乳房纖維囊腫、纖維腺瘤會惡化為乳癌嗎?乳房檢查發現有鈣化點,怎麼辦?)
乳癌也有城鄉差距 篩檢率影響存活率
不過,不只東西方女性因體質產生罹患乳癌的年齡差距,罹癌率連城鄉也有差距。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張金堅分析,都會地區因資訊傳遞快、醫療資源可近性高,適齡女性篩檢率高,許多癌友都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存活率因此較高,反之,偏鄉離島地區篩檢率相對低、存活率低,需要更多的癌症篩檢推廣與宣導。(延伸閱讀:孕媽媽怎麼檢查乳房,避免乳癌威脅)
30歲開始定期做2檢查 能提早發現早發型乳癌
台灣出現乳癌年輕化趨勢,張金堅教授表示,這種40歲以下發生的早發型乳癌,細胞惡性度高且蔓延快速,因此預後(根據病人當前狀況來推估未來經過治療後可能的結果),比起40歲以上的乳癌病友還要差,因此沒有家族病史、未滿40歲也必須建立乳癌預防的基礎病識。
葉顯堂醫師建議,女性從30歲開始,應該每年進行一次乳房超音波檢查,同時加做子宮頸抹片檢查,「三點不漏,為自身健康做好最佳預防。」(延伸閱讀:停經、無性生活,陰道卻異常出血...預防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妳做這些檢查了嗎?)
(❤️想了解更多【婦癌檢查、治療】資訊,請看2021年5月394期【大家健康雜誌】
葉顯堂醫師解釋,隨年紀增長,乳房腺體會被脂肪取代,所以乳腺密度會隨年齡而下降。年輕女性通常乳房緻密度高,這特徵導致觸診、自我檢查不容易發現硬塊,一旦發現硬塊,多半已是2公分以上的腫瘤,來到乳癌第二期。而年輕女性緻密的乳腺也會讓X光攝影的準確性下降,且年輕女性的乳腺細胞對輻射敏感度高,X光攝影可能導致腺體細胞病變。有鑑於此,建議40歲以下女性每年接受一次乳房超音波檢查。
雖然40歲以下女性罹患乳癌的惡性度較高,但罹患比率約8%,民眾也不須過於擔憂,只要有定期乳房篩檢的習慣,即便罹患乳癌,也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延伸閱讀:多少乳癌患者可保留乳房?5個乳癌病友和家屬最想知道的事)
早一點發現 真能救你一命
抗癌是一場長期抗戰,每一次的篩檢、治療背後都是一連串的掙扎,在這過程中,你能為自己的身體爭取的就是時間。(延伸閱讀:得了乳癌,婚姻該怎麼走下去?)
從2015至2019年新診斷乳癌的5年期別存活率來看,第0至1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逾95%,但是晚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僅約35%。(延伸閱讀:三陰性、三陽性乳癌怎麼治?一表搞懂最新精準治療分類)
葉顯堂醫師呼籲,早期發現與治療絕非空話,切除乳房對女性來說是沉痛的打擊,但如今治療已有長足進展,罹患第0至1期的早期乳癌患者有80%以上機率不須全乳切除,且愈早期發現與治療,接受化療、標靶等輔助性治療的機率愈低。(延伸閱讀:得了乳癌怎麼吃,輕鬆度過化療不適)
大部分的乳癌肇因於後天生活習慣和其他環境因素,1.均衡飲食、2.規律運動、3.維持健康體位、4.適時篩檢,是乳癌防治的四大重點。運動的選擇上,基礎運動、有氧、重量訓練都同等重要,只要養成習慣,就能夠降低乳癌發生機率和復發風險。(延伸閱讀:補充維他命D3可防大腸癌和乳癌?小心過量補充,恐致動脈硬化!)
❤️了解更多【治療乳癌】資訊,請看【2022年5月大家健康雜誌】或書籍【擊退乳癌:治療乳癌的方法及乳房重建後的自我照護】
延伸閱讀:乳癌新標靶藥5月進台灣 抑復發療效如何?雙標靶治療適合哪類患者 健保給付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