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生日前幾個月,我不幸發現已經緩解五年的淋巴癌竟然復發了。這其實是出乎我意料之外,我一直以為殘留的癌細胞不會潛伏這麼久,可是淋巴癌細胞卻是冬眠高手,潛伏多時還是會回來攪局。
確診淋巴癌復發之後,隨即進行標靶和化學治療,當然漫長的治療過程,打亂了我生活的步調。
記得,我70歲生日當天,我是一個人(太太回花蓮家休息)孤獨的在慈濟醫院病房看著窗外的星星,心中感覺五味雜陳。
很幸運的,經過一年的奮戰,終於得到老天賜給的一個大禮物。緩解的可能大概只有30%的機會,其實治療期間實在沒有把握可以恢復健康。從治療開始到現在,我心情和生活改變了許多,也就是這樣,我陸陸續續送給了自己十個禮物,當然也可以說,就是一頁老年人的夢想清單啦!
1.種一棵五葉松
開始進行化療的時候,預後是未知的,不知道到底會不會好,因此,我買了一棵五葉松種在壽豐鄉志學村的農舍旁,預想如果不幸往生了,可以作為紀念自己的樹。一年多的時間,這棵五葉松已長成五、六公尺高,成為我農舍中特殊的一景。
五葉松有五、六公尺高了,希望能夠看到它長到三十公尺高吧!
2.租下400坪農地當業餘農人
除了種樹,我向退輔會的台東農場花蓮分場租下了400坪的農地,五年租金才兩萬四千元。雖名為農場,其實是木瓜溪的河川地,雖然在河堤內,但是地上都是大大小小的石頭。我找到經營苗圃的櫻花先生協助種植香蕉、木瓜、百香果、芭樂、檸檬、山藥、葛根及剛剛播下的玉米種子等等,都是少量,目的不是為了收成盈利,是因為進行化療,我的體力不若以往,如果沒有辦法再爬山,就改為園藝吧!讓自己做些可以維持體能的事。
百香果結果纍纍,只是還沒熟到可以收成。
3.結交各行各業的朋友
退休之後,因緣際會之下,結交了很多不同背景、不同領域的朋友,例如在台北時常去爬崇德街後山,認識了高齡(現77歲)的馬拉松跑者,他已經收集到世界六大馬被稱為「甜甜圈」的終極獎牌;83歲還在工作的墓園守門人;經由太極拳高手的同事介紹認識花蓮太極拳協會的理事長;為了要鍛鍊因化療過程萎縮的上肢、胸肌和背肌,每一、兩星期就去划獨木舟,結識划獨木舟的同好。因為撞車事件認識了攝影玩家的鼎東客運管理員;在南澳修車時則和修車廠老闆成為好友;在台灣各地小旅行中,與池上稻農、瑞穗溫泉業者和長濱白蝦場老闆等等相識進而變成朋友。這些朋友老老少少、各有專長,讓我增長了見識,很多人老了之後,生活圈縮小,朋友圈變窄,我反而認識很多各行各業的新朋友,我覺得是一種福份。
新東洋養蝦場。
4.不中斷的山友聚會
我有一群山友,生病之前,經常找他們到我家聚餐,我們暱稱為「葉家宴」。我罹癌之後,就停止這種「大吃大喝」的聚餐,偶而到其他山友家喝咖啡、或是吃牛肉麵。即使方式不同,依然能相聚聊天,維繫連結。
5.我的V5與Livina
從開始進行化療到現在,我持續走路、騎自行車,雖然下肢肌力維持得不錯,但是上臂和胸肌、背部肌肉有萎縮現象,為了鍛鍊上臂、胸肌與背肌,一開始我買了啞鈴練習,但是做的過程感覺很無趣,因此買了獨木舟V5,開了15年的vios沒辦法載運獨木舟,就果斷地換了有頂架的Livina。
Livina和V5 。
6.學太極拳
我喜歡運動,也嘗試各種類的運動,但從來沒有想到要學太極拳。罹癌後認識會打太極拳的朋友,才知道太極拳是全身性且能強化平衡力的運動,因此學太極拳成為我的目標,不過說要開始,因為看孫子,到現在一次也還沒開始。
7.練習薩克斯風
薩克斯風一直是我想學的樂器,雖然我買了薩克斯風,但是沒有刻意找出時間練習,一直沒有進展,現在想想,應該要減少看運動節目及影集的時間,學學樂器吧!
8.學習手機短片剪接
為了要留下登山的影像紀錄,我會用繪聲繪影進行video編輯,不過,目前的科技已進展到可直接用手機進行影像記錄及剪輯,更及時與便利,我想應該開始學習這種技巧,便於記錄我現在的生活點滴。
9.寫小品文章
我本來就會持續寫些小品文章,現在越寫越上癮,還因此允諾寫每月一篇的專欄。透過文字分享我的觀點、生活點滴,就像寫日記、把有意義的人、事、物做一些記錄。
10.安排演講
演講活動一直是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後已經停了好一段時間,近期防疫規定放寬,恢復常態活動,我也開始重接演講,不過,我還是偏好有趣好玩的議題,例如百岳、退休生活、養生保健,我現在儘量不談新冠疫情、全民健保、人口老化、氣候變遷等硬綁綁的議題。
這十個禮物,是我70歲之後的生活寫照,也讓我70歲之後,就算是帶著癌症的陰影,還是能夠盡情享受生活的樂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