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壓力大,周末聚餐難免喝酒助興,可能一不小心就喝太多,研究指出,台灣高達45%的人身體較難代謝酒精,常見的啤酒、紅酒含高粱酒,每100c.c會喝進的酒精量有多少?以下專訪好心肝基金會執行長、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粘曉菁,來為讀者解答。
酒精的代謝速度是天注定?
不管是哪一類的酒,啤酒、紅酒、高梁或者是藥酒,只要裡面含有酒精的成分,人體吸收後會由肝臟的酵素幫忙代謝,從乙醇先變成乙醛,再變成乙酸,最後變成二氧化碳跟水排出體外。
代謝酒精的速度因人而異,最大部分取決於「基因」,從許多研究可以發現,相較西方90%的人可以正常代謝酒精,台灣高達45%的人,先天體內解酒的酵素異常,身體較難代謝酒精。
除了先天的基因、體質外,後天的行為也會影響,例如喝進多少濃度的酒精飲品,也會決定身體代謝它需要多久時間。
市售不少保健食品,或韓劇裡的解酒湯等號稱可以幫忙解酒或是解宿醉,粘曉菁醫師表示,目前在醫學臨床實證上尚未發現顯著的解酒效果。
想知道自己代謝酒精的酵素ALDH2(乙醛去氫酶)是否有缺陷,有個簡單的初階檢驗方式,可以噴灑酒精在ok蹦棉片上,貼在皮膚內側較白皙處一到三分鐘後取下檢視,若該處皮膚局部泛紅,可能就是缺乏代謝酒精的酵素。粘曉菁醫師說,當然這不是完全準確的做法,因為有些人的皮膚會對酒精過敏,臨床上比較精密的檢查是藉由抽血、口腔黏膜來做基因檢測,以了解自己酒精代謝酵素的基因有無缺陷,若有缺陷,跟別人喝同濃度、同量的酒精,可能比較容易醉,因為身體需要更長的時間代謝。
喝酒時搭配下酒菜,較不易醉?
酒精喝下肚後主要會在小腸被吸收,如果在喝酒前吃一些墊底、暖胃的食物,讓胃的排空速度變慢,比如說高油脂、高蛋白等食物先占據胃的容量,使胃的蠕動排空時間延長,比起空腹喝酒,能延緩酒精到達小腸被吸收的時間,比較慢醉而已。
不過,下酒菜通常都是高油、高鹽、高熱量的食物,愛吃下酒菜、愛飲酒,容易讓體重及內臟脂肪因此增加,使得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跟中風的風險趨升。粘曉菁醫師建議,喝酒、搭配下酒菜時,可以喝大量的水,增加新陳代謝,將身體內過多的代謝產物排出體外。(延伸閱讀:宿醉喝什麼幫助醒酒?)
酒精代謝出的乙醛是致癌物,要如何小心飲酒?
酒精的攝取對肝臟來說是一種威脅,喝酒後會臉紅、心跳加速,起因於肝臟代謝酒精產生的成分——乙醛所造成,乙醛也是未來可能增加癌症風險的物質,會讓大腸癌、食道癌、肺癌的比例增加3倍到12倍不等,國際間也把乙醛列為一級致癌物。
國內研究指出,如果成年的男性飲用超過40克、成年的女性飲用超過20克的酒精,就會提高罹患酒精性肝炎(Alcoholic Hepatitis)的風險。
可以使用「酒精攝取量速算公式」計算喝進去的酒精量:
喝酒的量(c.c.) × 酒精濃度(%) × 0.79 = 酒精攝取量(公克)
假設你喝了50 c.c的威士忌,威士忌的酒精濃度是40%,喝進去的酒精量就是50 c.c × 40% × 0.79 = 15.8(公克)
以下的表格也羅列了一些常見的酒類,分別喝100c.c會喝進的酒精量:
國外研究也發現,只要每天喝40克以上的酒精,連續喝5到10天,就可能會產生酒精性的脂肪肝,如持續喝5到10年,則容易走到酒精性肝硬化的階段,一旦成為肝硬化患者,未來罹患肝癌的風險將大幅提升。因此,適度飲酒比任何的解酒招數都來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