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COVID-19)從去年12月爆發至今,已造成全球嚴重損失。根據疾管署統計,截至10月29日,全球確診病例來到4396萬1324人,其中有116萬8626人因染疫病逝。各國無不積極投入研究,希望找出能夠對抗病毒的藥物與疫苗。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郭書辰醫師表示,秋冬新冠病毒疫情可能比夏天更嚴重的說法,是從往年秋冬罹患流感或其他呼吸道疾病的案例比夏季多,而得出的推論,認為夏天因氣溫較高,不利新冠病毒生存,有助抑制傳播。另一個理解是來自2003年對SARS的觀察,當時病毒在進入夏天後便銷聲匿跡,也發現一般病毒在高溫環境較不易存活,由此推估新冠病毒可能也有相同狀況。「不過,我們從其他國家後來即使季節轉換,疫情卻未減緩的現象,以及染病率在比較寒冷或較炎熱的地區無明顯差異來看,氣候似乎沒有產生特別的影響。」
郭書辰說明,新冠病毒竄出未滿一年,無法獲得相關病例會隨季節變化的確切數據,「秋冬會變得更嚴重」一說缺乏實證,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病毒將如何活動、傳播都尚不清楚。(延伸閱讀:新冠肺炎引發「肺纖維化」,會造成終生呼吸困難?)
郭書辰指出,或許是因為台灣人民嚴格遵守感染控制措施、防疫得當,今年流感和腸病毒的感染率、重症及死亡率案例均偏少,「大約下降了八成左右!」依疾管署監測的全國流感併發重症累積確定病例(包含本土及境外移入)的同期比較資料可看到,今年1~8月總病例數為443例,去年則是1800例。
郭書辰認為,這些數據也可用來佐證流感和新冠病毒的傳染方式類似,主要分為「飛沫傳染和接觸傳染」,所以防範措施大致相同。日前,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NIAID)所長Anthony Fauci憂心天氣轉涼後,民眾待在室內的時間增加,可能不利於防疫。對此,郭書辰說,此理論在台灣較不適用,「對亞熱帶國家來說,大家反而因為天氣熱更容易躲在冷氣房裡。」此外,在新冠肺炎未出現之前,多數人夏季雖久待室內,但流感也沒有因此變得更嚴重。
不少人擔憂,假如得了流感又染上新冠肺炎,或感染新冠肺炎後又得到流感,會不會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郭書辰說明,目前類似的案例數目太少,難以推估未來會發生什麼狀況,比較要留意的防疫挑戰,是秋冬兩季同時也會有其他病毒引發的呼吸道疾病,可能會有難以區分、判斷的情形。
任何年齡層都可能染上流感,其中又以老人、嬰幼兒、懷孕婦女及慢性病患者為高風險族群,容易在感染後引起肺炎、腦炎、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死亡率比一般人來得高。(延伸閱讀:流感旺季保命術!3招遠離免疫風暴)
目前國內新冠肺炎個案多屬境外輸入,若民眾最近有類流感症狀,但無旅遊史、接觸史者,不需過度擔心自己可能罹患新冠肺炎。有疑惑都可播打「1999」防疫專線,或自行至指定院所進行自費檢驗。
疫苗有譜了?
預防流感和新冠病毒這樣做
預防季節流感,當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時接種流感疫苗,降低患病風險,亦有助減輕症狀的嚴重程度。可是COVID-19與季節性流感不同,目前各國仍在致力開發疫苗。(延伸閱讀:流感疫苗打出副作用?)
至於向國外採購疫苗一事,衛福部長陳時中於9月26日親口證實,已與「新冠肺炎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簽約,預計10月初付訂金,優先獲得疫苗採購,國際抗疫看似出現曙光。但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9月28日表示,目前在COVAX平台上的疫苗只有2支進入臨床第三期試驗,其餘為第二期臨床或第三期臨床前的階段,目前還無法確定何時能提供疫苗。
他提醒,當務之急仍是落實疾管署所建議的因應指示,包括勤洗手、注意呼吸道衛生、咳嗽禮節、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及生病在家休息等。「以現在對新冠肺炎的觀察,只要防疫做不好,感染率就會再次飆升。在尚未證明疫苗有效且安全前,每一個季節都要小心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