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LED 教父級的大師葉寅夫,現在將億光電子推向品牌創業的道路。在臺灣經營品牌,尤其是電子業,幾乎都是死路,但他仍然懷抱雄心。在樹林的億光電子總部廣場前有兩隻鬥牛的雕塑,為什麼要有兩隻?他解釋,公司需要的是團隊,兩隻以上就像一個團隊,然後同心協力,保持鬥牛高昂的鬥志,迎接挑戰。現在他工作量不亞於年輕時,生活簡單,沒有太多物慾享受的他,只期望創造的「EVERLIGHT」品牌,擠進世界前三大LED品牌……
這位出身苗栗苑裡農村的董事長,談吐間仍帶有不少農村子弟樸實的一面,工作態度也像農夫般辛勤。葉寅夫埋首在LED領域將近40年,年輕時的他,白天做被動元件,晚上做LED,身兼兩份工作,早上7點上班,一直到晚上11、12點才回家。開始創業後,幾乎所有時間都留給億光。他記得創業初期,一年唯一的連假是過年期間3天,且因當時公司規模不大,除夕夜那天,他固定留下來值班。
葉寅夫坦言,年輕時覺得有工作就很棒了,加上上司很肯給他機會,所以即使在學校從未學過「發光二極體」,但對這種可發出各種不同顏色,繁複多采、充滿趣味又節約能源的產品充滿興味,經常自動從夜班延續到大夜班,因此很快就掌握這行業的技術研發和生產流程。
「我並非有遠見,而是從業期間親眼目睹過這項產品空前的搶購盛況!」葉寅夫認為,當時占天時的優勢,LED產品一問市就充滿爆發力,生產速度來不及供應市場所需,許多人捧著現金排隊來購買。「有生以來從沒見過這等光景,就算我後來創業,也再沒遇過這種盛況,顯然我沒那個福氣!」葉寅夫哈哈自嘲,雖沒有占到天時、地利,但想試試自己的實力究竟可以到那裡,還是大膽創業。
欣賞臺灣水牛刻苦耐勞
西方鬥牛的爆發力
早期LED產品,多半用於電腦內部的面版指示燈或儀表板、或電器用品的待啟動及遙控裝置,產品體積小,電容量也不大,不像如今用於照明設備,電容量變得很大;相對的,當時產品價格高、利潤高,不像如今價格大眾化,但利潤不高。
1983年,葉寅夫勇敢約集了三位好友集資500萬元創業,一開始就取名「億光」,希望企業能永遠發光發亮。「當時進入LED產業的門檻並不高,不像如今動輒幾十億元才能進入此產業。」鑑於原本老東家的機器設備穩定性不足,也為了省錢、耐用,出身黑手的葉寅夫放棄花大錢買設備,除了顯微鏡外,決定自己製造生產LED的機器。
葉寅夫用方格紙畫圖,再發包給工廠做零件,最後自己安裝試驗。所幸,組裝出來的機器穩定度極佳,加上當時正值美國開放電話機進口, 每台電話機上都要用到LED燈,所以第二年業績就達到資本額的十倍。
相對的,那時也是非常拚命。葉寅夫還記得,當時他每天從早上7點一直工作到晚上11點,每周工作六天,除夕還志願值大夜班,農曆春節好不容易休假三天,接著又恢復日常作息。「這樣的生活,大概過了兩年多。別人或許覺得我很辛苦,可是我並不覺得,反而樂在其中,每天都幹勁十足。」
形容生肖屬虎的葉寅夫是「工作狂」,他似乎也不反對,事實上,葉寅夫除了隨時保持虎虎生威的拚勁,心中更欣賞臺灣水牛的刻苦耐勞、奮戰不懈,及西方鬥牛的群體性和爆發力。「我本身的個性很喜歡接受挑戰,很多同業不敵景氣循環黯然退場,我卻告訴自己要一直勇往直前。」葉寅夫坦言,創業30年來,遇到的挫折相當多,除了3、4年就有一個不景氣的循環波動,國際市場的變動、中國政策效應的暴起暴跌,也讓他練就一種面對的勇氣和抗壓性,能適應各種變化。
婦唱夫隨
簡文秀是他穩定的力量
「一年四季也不是每天風和日麗啊!」葉寅夫深刻體會過每天被顧客催貨的壓力,也感受過連一張訂單也不進來的冷冽,最後都在他發揮團隊精神下,安然化一次次危機為轉機。
而葉寅夫憑恃的,就是隨時保持正面思考。他常對同仁說:不景氣時更要正面思考,人生也有高低起伏,不可能一帆風順,如果遇到不景氣就灰心,覺得產業不能做了、缺乏競爭力了,很可能就會選擇退出。
除了本身正面思考、想盡一切辦法解決問題,另一半國內知名聲樂家簡文秀教授經常提出不一樣的看法,成為葉寅夫事業及生活上一大穩定力量。「她真的很善良,喜歡幫助人,經常以美妙的歌聲奉獻許多公益的表演活動,也是億光基金會董事長,每年主辦及參與很多有意義的慈善活動,是我又敬又愛的人。」葉寅夫內舉不避親,盛讚簡文秀歌聲美,心更美,所以樂於追隨簡文秀行善,閒暇時也經常相約一起欣賞畫展或音樂表演。
事實上,當訪客套上不織布鞋套走進億光公司,迎面而來的女職員穿著柔色的襯衫和及膝裙,男職員一律白襯衫西裝褲,廠房一塵不染、窗明几淨,沿著走廊可見以LED燈投射聚焦的牆上畫作或一旁陳列的雕塑作品,在在充滿著人文藝術的氛圍,更令內行的訪客忍不住大歎:「這裡比竹科的晶圓廠還要乾淨!」
慢跑
是最佳的心靈沉澱良方
葉寅夫另一個紓壓的方法,則是不論刮風下雨,每天維持慢跑一個半小時。「差不多從創業以後,我就開始在住家附近的臺大校園慢跑,跑了30多年,有人替我算過,大概可以繞地球好幾圈了。」葉寅夫認為,慢跑是最佳的心靈沉澱良方,很多打結的壓力和煩惱,往往在規律而前進的步伐和汗水順流滴落的過程中化解開來。
「我不只帶著員工跑,有時也會找朋友一起跑,或帶著員工一起參加馬拉松競賽,希望藉由種種方式,鼓勵員工及朋友養成運動的習慣,除了可以保持身材,也可以平衡情緒,增加抗壓性,比較不會沮喪,身體也比較健康。」葉寅夫很自豪的說:這幾年,除了做健康檢查,他已經好幾年沒進過醫院了。
為了分享運動的好,葉寅夫在公司內提供同仁一個設備相當不錯的健身房,及一個多功能的活動室,讓公司的各社團,如:籃球、桌球、羽毛球、有氧舞蹈、瑜伽、慢跑……輪流借用,若是需要比較大型的空間,就向隔鄰的樹林高中、國中小或附近的板樹體育場借場地,方便員工下班後前往運動。
不停留在代工業
堅持築世界照明品牌夢
「當年讀EMBA,老師再三勸我穩守代工業版圖,千萬不要輕言自創品牌,結果我成了不聽話的學生!」葉寅夫分析,雖然同為光電產業的代工,但LED和其他科技業不同的是,臺灣不論研發能力及生產實力,和全球知名的照明品牌歐司朗、飛利浦、GE相較,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既然與世界同步,我為何要停留在代工?」
葉寅夫說,臺灣有很好的LED上游基礎,加上下游的封裝產業,只要補足專業的標準及品牌行銷能力,進入照明市場是輕而易舉的事。「過去有些產業無法脫離代工的命運,是因為臺灣的起步比別人慢很多,但LED產業不同,技術不比國外差,甚至和競爭者同步,有很好的機會可以自創品牌,在全球闖出一片天。」
但隨之而來新挑戰是,由於每顆LED燈泡可用50000小時(和傳統燈泡相比,可節省85%電力,相當於為地球種了十棵樹),加上同業競爭致使價格不斷下跌,為了保持領先地位,葉寅夫每天都在想如何積極突破、求新求變。「雖然大環境的變動無法掌控,但我不變的目標是:想把億光打造成全世界數一數二的照明公司。」
葉寅夫坦言,這是一個很大的夢想,是否能夠挑戰成功他也不知道,但他決定一心不亂,就朝這個單一的目標去努力,「就跟慢跑一樣,專注當下,迎向目標,那麼,就一定有跑到終點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