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共衛生上,傳染病是一個重要議題,需要透過宣導讓民眾了解,而防疫更是政府部門不可欠缺的重要工作。《關鍵戰疫》一書是前衛生署副署長、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張鴻仁的力作。
作者具學理及實務的經驗,是臺灣少數在行政部門經歷過完整防疫工作的專家。1995~1998年擔任行政院衛生署防疫處處長,1999~2000年擔任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兼疾病管制局局長。本書的推薦序中,葉金川理事長也簡述他在公衛上的長才。
這本書故事的開始是去年12月在張董女兒歸寧宴上,監察院張博雅院長交代給他的一個「工作」,我想張院長其實是有心紓解、轉移張董當時嫁女兒,那股為人父嫁女兒,幸福卻又忍不住悵然的滋味吧!張董果然迅速完成這個工作,今年4月底葉理事長交付給我整份引人入勝的初稿,於是本書正式進入編輯階段,今順利出版成為董氏基金會的公衛系列書籍。
與張鴻仁董事長相識多年,我們也算是不時聚會的「山友」,照張董的說法,山友分為四級,從會拚百岳的A咖,到山下迎接A、B、C咖一起吃飯慶祝的D咖。他因近年擔任多家公司的董事長,業務繁忙,所以從A咖變為D咖,只偶爾參與聚會。其實,我始終是十足的D咖,在偶有他出現的聚會裡,他總是談笑風生,我想用「才子」形容他,應相當貼切,山友們私下取他一個外號「張志摩」。
這本《關鍵戰疫》說著臺灣防治傳染病的故事,除了帶點專業的歷史紀錄外,獨特的筆法是他精心安排的寫作方式,極有自己的風格,因為他在故事前面安排不少伏筆,接著一段段接連,有點像是零碎的筆記體,等布局妥當後,再慢慢收尾。有點類似偵探般的查案,所以整本書像是福爾摩斯為讀者說故事。
每一篇章開始,每一小段都帶著該篇傳染病的因,然後再點出一些爆發案例的果,內容適合一般讀者了解與認識近代臺灣的傳染疾病,也是防疫工作上一線的公衛人員不可缺的一本防疫好書,書中的經驗是臺灣防疫的寶貴資訊。
書中的第四章結核病裡有一段題外話,他敘述自己在1998年2月,因處理甲魚池霍亂弧菌汙染事件被監察院彈核,因而調離防疫處,而後又被當時的臺灣甲魚養殖業者頒發「功在漁業」的牌匾。不少公衛人士會拿這段故事調侃及讚賞張鴻仁的專業,而葉老大在推薦序中也寫著,「我們都認為他受到監察院彈劾,是他一生最光榮的事」。可能有些讀者看不懂他們話語中的蹊蹺,原來當時張鴻仁認為解決甲魚池霍亂弧菌汙染問題,不能像禽流感,以撲殺方式處理,消毒魚塭就能解決。但監察院認為處理不當,因而彈劾。事後證明,他的作為是對的,如果全數撲殺,必定重創臺灣的養殖漁業。他的專業贏得養殖漁業的感念,所以頒給他「功在漁業」的牌匾,只是這事件讓他曾有短暫低潮,但後來他依然堅守自己在防疫上的專業,為臺灣的防疫作出貢獻。而這一段插曲,也被現在的行政院主計長朱澤民笑為「功在王八」(甲魚是鱉,俗稱王八)。
在編校書中的第二章「小兒麻痺」時,想起自己兒時接種疫苗的往事:父母親年輕時是醫護工作者,因為了解會有接種失敗的風險,所以對施打疫苗多所戒慎。但當時小兒麻痺大流行,鄰居、親戚都有感冒發燒症狀,燒退後呈現四肢麻痺的例子,且後遺症至今……。記得後來我和妹妹是服用沙賓口服疫苗,當時年幼還覺得甜甜蠻好吃的……,並不懂當時父母親擔心糾葛的感覺。
四十幾年來,醫療科技進步,各種疫苗的開發與疫情的預防已不可同日而語,但變種病毒卻時時挑戰著我們。《關鍵戰疫》一書,見證了臺灣防疫的攻防策略,同時也提醒我們每個人仍要繼續練功呀!(本文為《關鍵戰疫》一書編輯後記)